《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作者:农芳琳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240-01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2、掌握大切分节奏“×××”的唱法和奏法。
3、通过创编活动,掌握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地方特色,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课型:综合课。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铃鼓、拨浪鼓、手绢花等让学生选择进行歌曲创编。 教师布置学生在上课前两天上网搜集和观看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有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出课题。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和鼓有关的歌曲,这首歌是安徽民歌《风阳花鼓》。在学习歌曲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2、教学活动。①教师播放视频安徽卫视2014年《过年看年俗:安徽凤台花鼓和凤阳花鼓》。②教师提问。学生谈感受(略)。
师:同学们回答得可真棒!看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今天,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安徽省凤阳县,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1)导语:师:我们带着几个问题一起来聆听歌曲。问题:①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欢快地)②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中速稍快地)(2)教学活动。①教师打开音频文件,播放安徽民歌《凤阳花鼓》。②学生分成3个小组回答问题。③教师归纳,然后展示课件,简单介绍歌曲,如歌的拍号、调式、旋律的旋法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学习新歌。(1)导语。由问题导入。师:同学们,歌曲采用了一种节奏很鲜明的打击乐器来伴奏,哪位同学能听出来是用什么乐器呢?(生:鼓)
师:回答正确!歌曲采用凤阳花鼓作为伴奏乐器,使歌曲更富有当地的地方特色。 教学活动一:教师展示课件,简要介绍凤阳花鼓,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没有办法带来凤阳花鼓,但是老师把腰鼓带来了,我们就用腰鼓来为歌曲伴奏,好吗?师:通过欣赏,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速度是中速稍快的,同学们请分组讨论,歌曲可采用哪种形式来演唱?(生:边唱边跳)(生:边歌边舞)(生:载歌载舞)……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风格特点把握得很好!那么,如果老师用鼓伴奏的话,你们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来模仿老师呢?(生:用手击打节奏模仿)(生:用笔击打桌面)……师:真棒!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教学活动二:教师唱旋律,在每个乐句中即兴加入鼓的节奏,学生用“啦”模唱旋律,在学生模唱时教师用琴伴奏。 谱例:1=C 4/4 旋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歌曲的时候,加入了鼓、手、笔敲击桌面等打击的伴奏,同学们觉得有趣吗?生:非常有趣!师:接下来,我们换另一种方式学习歌曲,好不好呢?生:好!师:那请同学们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师:《凤阳花鼓》这首歌曲,从流传的地理位置和歌曲的旋律特点来说,她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生:汉族民歌。师:非常好!那我们在开头欣赏的凤台花鼓和凤阳花鼓表演中,妇女们除了拿着花鼓作为伴奏乐器,你还观察到她们手中还拿了什么道具?生:手绢花。师:很好!你的观察力很敏锐!那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一般跳什么舞会拿手绢花呢?生:扭秧歌。师:是的。扭秧歌时一般会用手绢花作为道具。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学一学秧歌的基本舞步呢?生:想。
(3)教学活动三:教师先教授学生秧歌的基本舞步,在衬句部分加入基本舞步的律动学唱歌曲。
(4)教学活动四:在学生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后,进入分组讨论环节,请学生讨论,在歌曲有哪些典型的节奏型。
师:我们在经过了前面的学唱环节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歌曲当中出现了哪些特别的节奏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①歌曲当中特别的节奏型是什么?生:大切分节奏型(×××)。师:请把歌曲中出现大切分节奏型的乐句找出来,唱一唱,念一念。(教师用课件来展示)
②请同学们再来找一找,除了切分音节奏外,这首歌曲当中还有哪些问题是你想要弄清楚的?
生:二分音符,如:× — × — | 一字多音,如:1 2 3 5 |
衬句中儿化音的唱法:如: 5 3 2 1 6 1 | 得儿另当 飘一 飘
(5)教学活动五:在进一步掌握歌曲后,学生根据歌曲的风格特征,自主选择演唱形式,师生一起合作表演歌曲,如师生对唱,学生分组对唱等等,在演唱过程中相应的乐句加入拍手、扭秧歌的律动等,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接下来的创编活动打好基础。 三、探究与合作
1、找出歌曲当中富有地方特色的乐句
师:通过学唱歌曲,我们根据歌曲的风格特征,认为歌曲的演唱形式是载歌载舞,还加了凤阳花鼓的伴奏,使歌曲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问题:(1)你认为歌曲当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乐句是哪一句?(学生分组讨论) 生:5 3 2 1 6 1 | 得儿另当 飘一 飘
(2)师:那么,“得儿另当飘一飘”在歌曲当中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分组讨论) 生甲:“得儿另当飘一飘”是摇一摇铃铛的意思。生乙:“得儿另当”是模仿敲鼓的声音。生丙:“飘一飘”是凤阳花鼓的彩带飘起来。生丁:“飘一飘”是扭秧歌手绢花飘起来。…… 2、归纳和引出创编活动
师:真棒!同学们的想像力太丰富了!老师觉得很赞!根据同学们的联想和想像,我们可以在衬词部分加入哪些创编使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魅力呢?(下转第241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