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6期 总第209期 盘绸三坳 THE SILK ROAD 旅游文化I 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刘 艳 石惠春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本文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如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分析,从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产品策划、旅 游形象定位、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及相关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了设计研究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K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62—03 一、兰州市旅游资源概况 心,当年,中西方商人一列列驼队便沿丝绸之路留下了众 多的文物古迹。 3.浓郁的黄河民俗风情 兰州,古称金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丝 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文化古迹众多。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 抱,黄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市内不仅有全国独有的百里 都市黄河风情旅游线,沿途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 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主题雕塑。中山桥、白塔 山公园、水车园以及南北滨河路的绿色长廊、亭台楼阁, 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在甘肃穿过盐锅峡 后,进入了兰州谷地,纵贯兰州市1lO公里,使兰州成为 全国黄河惟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两岸黄土丘陵排布, 渡河的羊皮筏子,提水灌田的水车,生活在黄河两岸黄土 形成“黄河之都”的独特风景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兰州市 周边有“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 石佛沟、徐家山等众多的旅游景区。兰州是甘肃省省会, 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被誉为“陆都”。东迎陕 地上的人们,在这种冬季寒冷春季多风沙的环境中,形成 一派黄河黄土风情。 (二)产品策划 生态旅游区产品的设计、开发必须以满足市场的需 西。西通新疆、青海,北接宁夏、内蒙古,南达四川、西藏。 且兰州市东连麦积山景区,西接敦煌莫高窟,南依桑科大 求并以保护为前提,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又应考虑市场 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差异性、超前性,以保证产品 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兰州市的特色旅游产品可开发为以下系列:乘羊皮 筏漂流黄河游、丝绸之路旅游、骑骆驼旅游、游客参与性 农村生态旅游等。 (三)形象定位 草原和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b楞寺,北与景泰黄河石 林和宁夏沙湖等自然景观相连。 此外。兰州市的旅游资源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全国 金路段和枢纽地带。 独有的百里都市黄河风情旅游线,且位于丝绸之路的黄 项目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徒步专线旅游、二、兰州市生态旅游产品策划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 兰州市的旅游总理念可定位为“千古丝路集散地.山 水秀美黄河城”;一级理念定位为“黄河之都”,“天下黄河 第一城”:二级理念定位为“丝路花雨”。 兰州“坐中四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 是西陇海兰新经济的支撑点、辐射源和西北地区交通枢 纽、物流中心。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枢纽。国家旅游 局对外推出的主要旅游线路中,丝绸之路、香格里拉、黄 河文明、万里长城、红色革命、青藏铁路六条线路都与甘 三、兰州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目标 (一)兰州市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误区(见表1) 2.兰州市地处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宣传力度不 够。客源市场不足 肃息息相关,均以兰州为枢纽。 2.历史悠久的丝路文化 近年来,兰州市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进行了大规模 的旅游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游览收入 大幅度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如 此.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北地区尤其是甘、青、宁等省 旅游业发展仍明显落后(见表2)。 西汉时期.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向西最远到 达了条支(今伊拉克)及地中海沿岸,打通了东西方经济 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历史上丝绸之路成了中西方经济、 政治、文化交流的桥梁。兰州是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 62 HIE SHI &Ii ̄OAi》 表1大多数人认为的生态旅游与真正意义的生态旅游的对比 了规定的标准。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 典 特征 旅游管理部门 游客行为 废物剧增。其次,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 采取的措施 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破坏 大多数人认为 严格说未多数便是走进自然、逼璞归真 增设7一些垃 一些游客也具备7 的生态旅游 的自然旅游,最多也只是“享受自然 , 圾籀,公厕和 不乱扔垃圾、不采花 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 而鲍少有“傈护自然”的重要环节。 宣传脾 革之类的自觉行为 坏,使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真篪意义的 应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把环境教 始终贯彻生态 人类是自然的成员生态旅游 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 内容是一 意识、生态理念 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二)兰州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目标 ,种求新知识的高屡次旅游活动 和生态道德。 . 兰州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目标的实施应当主 次分明、先后有序,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形成 表2(数据来源于2010年《甘肃发展年鉴》) 国嘲 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国际旅游人数(人次) 完整、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体系(见表3)。 地区 (三)兰州市生态旅游开发指导思想 2OO8 2009 2OO8 2009 全省 】603.42 {253.84 83】96 60711 兰州市旅游行业应坚持国家西部旅游发 兰卅I市 359.51 288.61 1 3280 1 2636 展的政策和兰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嘉峪关 211.77 207.41 12861 12009 坚持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持“保 天水市 l1.66 4.73 747 251 护为主,开发为辅,利用开发促进保护”的战 武威市 56.79 84.46 312 5 57 59 略。 洒泉市 833.95 608.76 451 80 26460 四、兰州市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及建议 表3兰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图 (一)运用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塑造负责 自然文化双遗产旅游区; 任的旅游者 总目标 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首先,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 黄河名胜古迹旅游区。 《森林法》、《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 使景区成为自然风光、生态旅游、浓郁民俗风情于一体 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野生动物保护 自我发展目标 的综合性景区; 使景区成为设施完善、信息充分、服务良好的旅游地; 法》,加强对开展生态旅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保 使景区成为兰州市生存与发展的经济交流的窗口。 护,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条款,运用法律手段实 外部效应目标 使景区戍为兰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行有效保护。 使景区成为人与自然共生协调发展的示范和教育基地。 其次,为了维护旅游区的环境,实现生态 最终目标 实现兰州市生态旅游、经济、社会效益的共同协调发展, 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兰州市应当在三项原则 下对景区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加 袭4兰州市对景区生态环境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强管理(见表4)。 原则 具体对策与行动 再次。在开展生态旅游时,旅游者必须对大 制止对自然环境 按总体规划的规定,有步骤、分阶段地时项目开法和经营进行管理; 自然负有责任感。即要善于发现自然的美、欣赏 的人为消极作用 通过对团队和散客的游赏时间控制,对游览时间进行管理。 保护旅游区内自 对生态观光区等重点景区的游客采取疏导措施,使游客在景区合理分布: 自然的美,也要主动担负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在 然综合体原貌 对旅游区所有动植物种群进行严格保护,维系其结构和功能,保护自然 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中塑造负责任的生态旅游者 综合体的原貌。 是景区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见表5)。 提高自然环境的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大气、水、噪声和放射等环境物质标准,控制和降 (二)加强区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开发 复苏能力 低各项污染: 生态旅游 采取人工手段,营造适应旅游区生态环境要求的景区。 兰州市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 以甘肃为例,其旅游接待人数尚不及广东省的1/30, 较高,应打破行政界限,与周围省区合作,共同推进“诚信 旅游收入更是不及后者的1/100。其次,兰州市2008~ 旅游”、“无障碍旅游”活动,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构筑西 200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下降了7O.90万美元.国际旅游 北旅游大板块(见图1)。例如玛曲“天下黄河第一湾”一永 人数减少了644人次,2009年兰州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靖黄河三峡一炳灵寺石窟一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一炳灵 仅占全省23.01%,比酒泉市低了25.54个百分点,兰州市 寺石窟一景泰黄河石林开发黄河风景旅游线路:腊子 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省20.81%,比酒泉市低了22.77个百 口一哈达铺一会宁一兰州一华池南开发红色旅游线路: 分点。由此可见,兰州市的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 兰州一白银开发黄河奇观石林风光游:兰州一平凉一庆 发挥枢纽地带和省会城市的优越性,导致客源市场不足。 阳开发道教圣地黄土风情游:兰州一陇南开发自然风光 3.盲目开发,导致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调 天池溶洞游;兰州一武威一金昌一张掖一酒泉一嘉峪 据兰州市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风景区 关一敦煌开发丝绸之路大漠风光游;兰州一定西一天水 的水土、大气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也都超过 开发丝路胜迹寻根朝觐游;西安一敦煌一兰州一银川一 《 疆 l iK鬏《》Ai, 63 表5生态旅游者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的做法 类 主 镱 型 略 次要策略 可采用措施 使用时间 游憩资源介绍 游 说明行为后果 客 教导使用环境技能解说 教 育 身份认同 使 用 使用量 使用时问 使用区域 无线电子传播媒体 准备、去程、现地 大众传播媒体 准备、去程、现地 面对面沟通 准备、现地 报酬奖励 荣誉责任感赋予 游程设计 指定线路 弹性票价 现地 -'-Ltg 准备,现地 现地 准备、现地 游 客 社 会 筋 活动内容 物品种类 法令规范制定 取缔罚款 解说教育 巡逻取缔 准备现地 现地 、改变游客使用(形态、时 现地 现地 准备,现地 磊 间、地点、方法) 管 降 弹性票价 阻止使用 现地 现地 Jl,地 现地 理 低 资讯传播 使 用 分散游客使田(时间及空间) 蜘定饺同时间及空间 弹性票价 集中游客使用(时问硬封闭) ,资讯传播 规划相容性活动 定期体园 不定期休园 分区轮休 分区封闭 现地 现地 现地 现地 现地 现地 封 闭 暂时性封闭 永久封闭 图1兰州市生态旅游开发区际合作线路图 西宁一乌鲁木齐等丝路沿线其他17个城市协同开发“大 丝路、大旅游”;兰州一西宁开发“雪域佛光,清凉夏都”旅 游:兰州一陕西延安协同开发黄土风情;兰州一宁夏中 卫一银1iI沙湖协同开发黄河风情旅游;兰州一临夏一甘 南一四川九寨沟旅游线路。该旅游线路协同开发回、藏民 俗风情,湿地生态,草原,山水风光旅游。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景区的生态保护 的原则和要求,兰州市努力把兰州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生 态旅游区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一)突出黄河、丝路文化特色,推出一批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生态旅游线路 该区的旅游资源具有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的实力, 有令世人向往的丝绸之路,凝重苍凉的黄河风情,雄浑荒 凉的黄土梁、峁、塬地貌景观,原始悠远的高原风光。在生 态旅游产品开发上要着力打造精品,以该区丰富、独特、 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树立神秘黄河一丝路风情形象. 打造世界旅游品牌。 (二)把兰州建设成高品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精品景 点的城市 兰州市地处西jE干旱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该 区大部分生态环境脆弱,其自身的更新、恢复能力差。许多 地方的生态群落是在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演化才形成, 一旦遭到破坏,依靠自然的力量无法及时恢复,即使人工 恢复也未必可能。所以,在生态旅游开发上要注重生态环 境的保护,在具体的区域旅游规划中要做好旅游环境规 划,充分考虑到在环境生态容量的情况下,规划旅游开发 根据当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市场需求,依托兰 州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较好 地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愿,在国内外 有较高知名度的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 景点。 的规模。使该区的旅游开发走可持续的生态旅游之路。 五、兰州市生态旅游展望 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依托兰州独特 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遵循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笃宁,杨桂华.生态旅游透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o2. 地域研究与开发,20O5,24(4):87—91. [5]汪字明著.旅游合作与区域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杨载田主编.中国旅游地理[ra].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6~ 347. [2]李巧玲.甘肃境外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J].兰州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34-137. [3]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 杜.2005. [7]王清廉,张凤山,刘界远.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警官教育出 版社,1997. [4]程胜龙,王乃昂,郭峦.甘藏青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研究[J]. [8]甘肃发展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4 、HE SILK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