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模板支撑施工方案满堂红

模板支撑施工方案满堂红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模板支架施工方案

2006 年 5 月8 日

目录

1 概述…………………………………………………………………………… 3 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3 2.1 模板支撑体系…………………………………………………………… 3 2.2 设计依据、荷载及计算程序…………………………………………… 4 2.3 模板支撑体系构件布置………………………………………………… 4 2.4 模板支架构件连接……………………………………………………… 7 2.5 材料……………………………………………………………………… 8 3 模板支架施工………………………………………………………………… 9 3.1 施工准备………………………………………………………………… 9 3.2 地基与基础……………………………………………………………… 9 3.3 搭设……………………………………………………………………… 10 3.4 拆除……………………………………………………………………… 10 4 模板施工……………………………………………………………………… 11 4.1 安装顺序………………………………………………………………… 11 4.2 拆模顺序………………………………………………………………… 11 4.3 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11 4.4 运输、维修和保管……………………………………………………… 12 5 安全管理……………………………………………………………………… 13 5.1 模板支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与使用………………………………… 13 5.2 检查及验收……………………………………………………………… 13 6 附录一 1200×50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7 附录二 800×250梁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8 附录三 楼板模板扣件钢管高支撑架计算书 9 附录四 模板支架布置图

1 概述

本工程实验车间局部区域、展示厅、办公室及食堂挑空区域,最大层高8.0m,梁跨度大,为9-12m,最大梁截面尺寸为1200×500mm。针对该工程模板支架体系高度高、面积大、荷载大的特点,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特编制该方案。本方

案为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方案,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本方案实施。

2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2.1 模板支撑体系

模板支撑体系如图2.1所示:

图2.1 模板支撑体系图 梁板荷载传力路径:

上部荷载→模板→木楞→钢管排架→结构(地坪)。支撑体系设置及设计计算文件请见附件。

2.2 设计依据、荷载及计算程序 2.2.1 设计依据 2001

- JGJ 1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 DG/TJ08-016-2004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 GB5001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2.2 荷载标准值 3 : 25 KN/m 混凝土自重荷载33(板) (梁), 钢筋自重荷载: 1.5 KN/m1.1 KN/m2 模板自重荷载 : 0.3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1.0 KN/m

2 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 2.0 KN/m

模板支架杆配件荷载: 0.129 KN/m (参照JGJ 130-2001附录A ) 2.2.3 计算程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 施工常用计算绘图手册 SGJS V1.0.0。

2.3 模板支撑体系构件布置 2.3.1 梁

对本工程,取两种规格的梁(1200×500,800×250)进行了模板支撑体系的分析计算,对于其它规格的梁可以800mm的高度为界取用这两类支撑尺寸。 所示:2.2,2.3立杆纵距、横距及横杆步距如图 50025000210080000500165810068600600900

图2.2 1200×500梁(纵向立杆间距0.45m) 图2.3 800×250 (纵向立杆间距0.9m) 板2.3.2模板支架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0.90米,立杆的横距 l=0.90米,立杆的步距 h=1.50米。

立杆纵距、横距及横杆步距如图2.4,2.5所示:

楼板模板支架立面简图2.4 图

2.5 楼板模板支架平面简图图 剪刀撑设置

2.3.3每道剪刀撑宽度每道剪刀撑跨越

立杆的根数宜按下表的规定确定。°之间。60,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由底至,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应设置纵向剪刀撑,间距应不小于4m 顶连续设置。 表2.1 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000 60 50 45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5 7 6

剪刀撑跨越立杆最多根数 2.3.4扫地杆 模板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纵、横向扫地杆构造2.6 图 2.3.5 扣件

800以上的大梁底的支撑横杆必须设置双扣件与立杆连接,防止单个扣件失效导致排架整体破坏; 2.4 模板支架构件连接

2.4.1 九夹板与木楞采用铁钉固定。 2.4.2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处,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和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

2.4.3 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 (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2.7 图

2.4.4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可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2.5 材料

2.5.1 楼板模板、梁、柱均采用九夹板. 2.5.2 梁的对拉螺栓均采用M12。

2.5.3 支撑材料采用50mm×100mm的木楞,φ48mm×3.5钢管。钢管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规范规定。

2.5.4 连接结构构件采用模板工程中的各种连接扣件。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2.5.5

表2.2 构配件的允许偏差

3 模板支架施工

3.1 施工准备

3.1.1 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模板支架的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1.2 应按规范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钢管、扣件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3.1.3 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3.1.4 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并使排水畅通。 3.1.5 当模板支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模板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3.2 地基与基础

3.2.1 模板支架地基与基础的施工,必须根据模板支架搭设高度、搭设场地土质情况与现行国家标准《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并平整;高度超过800的梁及其它荷载较大的区域应回填碎石,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架体倾斜、局部悬空或局部过载。 应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放线定位。模板支架基础经验收合格后, 3.2.2. 3.3 搭设

3.3.1 模板支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应按规范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3.2 底座安放应符合下列规定:(1)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立杆定位线上;(2)垫板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3.3.3 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禁将外径51mm与48mm的钢管混合使用;(2)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错开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 3.3.4 水平杆搭设应符合规范构造规定和方案要求。 3.3.5 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φ48)相同;(2)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

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4)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3.6 应设置登高措施。 3.4 拆除

3.4.1 拆除模板支架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全面检查模板支架的扣件连接、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2)应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监理及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实施;(3)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4)应清除模板支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3.4.2 拆除模板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2)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3)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码堆存放。

4 模板施工

安装顺序 4.1. 柱模板安装顺序: 复核柱边线、控制线→搭设排架→安装模板→检查垂直度、位置→穿对拉螺栓→安装有门洞口的柱模板→全面检查复核→固定。 梁模板安装顺序: 复核梁底标高、检查轴线位置→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模板→绑扎梁钢筋→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桁架及梁模、柱模连接固定。 楼板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排架→安装木楞→调整楼板模板的板底标高→铺设九夹板→检查模板平整度并调平 4.2 拆模顺序

模板拆除前,先拆除柱模板及梁侧模,再拆除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 其顺序为:拆除支撑侧模的水平拉杆、剪力撑→拆除柱模板→拆除梁连接件及侧模→松动支撑楼板模板的钢楞、木楞→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及支撑→拆除梁底模板和支撑。

混凝土强度符合表4.1规定后方可除模板支撑系统。

表4.1 底模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到达设计强度百分比(%) ≥50 ≤≥75 板 100 ≥75 ≥ 梁、拱、壳≥100 ≥100 悬臂构件 2 ≤8 8 8 ≥2, ≥≤≥ 8

4.3模板安装质量要求4.3.1 组装的模板必须规范要求,模板拼装缝不漏浆。 4.3.2 各种连接件、加固配件必须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模板拼装要求严密。各种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要求准确,固定要牢固。 4.3.3 安装允许偏差

现浇结构安装允许偏差表4.2 表.

序号 项1 2 底模上表面 目 础 标高截面内部尺寸3 4 轴线位置 层高垂直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5 表面平整(6 基 柱、墙、 梁 全高≤全高>2m长度上) 5m 5m 允许偏差m 5510+-56825

4.3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允许偏差表表

序号 1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2 3 预埋螺栓 4 预留洞 项 目 中心线位置 外露长度中心线位置外露长度 允许偏差m

33210 01010 0 4.4 运输、维修和保管

运输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模板滑动、倾倒,支撑件应捆扎牢固,连接件应分类装箱。

维修和保管应注意以下事项:1)安装和拆模时不得抛扔,以免损坏板面或造成模板变形。吊运时不得碰撞混凝土结构;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用振捣棒触动板面,绑扎焊接钢筋时不得砸坏或烧坏九夹板;3)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除灰浆,对损坏和变形的模板应及时报废,不得再用于工程结构中;4)清除好的模板必须及时涂刷脱模剂,开孔部位涂封边剂;5)模板应存放在室内木工棚内的干燥通风处,露天堆放要加盖逢布;6)模板及零配件应设专人保管和维修,并按规格、种类分别存放或装箱;7)建立模板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5 安全管理

5.1 模板支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与使用

模板支架的设计、搭设、拆除与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防火、临电等规范和规定。

5.1.1 模板支架的搭设和拆除前必须对工人进行安全交底,并形成交底文件。 5.1.2 搭、拆模板必须有稳固的登高工具;工人登高作业必须佩戴好安全带;在模板的紧固件、连接件、支撑件未安装完毕前,不得站立在模板上操作。 5.1.3 搭拆模板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5.1.4 模板的预留孔洞、电梯井口等处应架设防护架、防护网,防止人员和物体坠落;

5.1.5 操作工具及模板的连接件要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严禁放在模板支架或操作平台上;

5.1.6 拆下的模板等严禁抛掷,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 5.1.7 不得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尺寸;不得使用不合格杆配件和材料;不得任意减少或改变防护设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操作程序搭设;搭设过程中必须及时设置拉撑杆件;拆除过程中不得过早拆除拉撑杆件。

5.1.8 不得随意增加上架人员和材料,引起超载;不得随意拆除构架上的杆件;不得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风,雷雨和雪天)下施工作业。 5.2 检查及验收

5.2.1 模板支架搭设完毕后,必须经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2.2 模板支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1) 基础完工后及模板支架搭设前;(2) 达到设计高度后;(3) 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4)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建筑施工1(进行模板支架检查、验收时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 5.2.3.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安全技术规范;(2) 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 技术交底文件。 )3(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