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祝福》学案

《祝福》学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祝福》学案 高一( )班 姓名:

【情节梳理】

一.梳理结构,概括情节

(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指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序幕(第 段——第 段): 开端(第 段——第 段): 发展(第 段——第 段): 高潮(第 段——第 段): 结局(第 段——第 段): 尾声(第 段——第 段):

(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 的手法,在结构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哪一句是在结构有上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在课本上找出来)

【人物分析】

(一 )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

找出文中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品味分析。

1.文中有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肖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体会其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用物) 精神状态 - 1 -

⒉.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品味其心理。(分享时和同桌尝试角色对话) • 例:对四婶讲阿毛—— 痛苦、自责

⒊.动作描写( 概括几次抗争表现)

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你是如何理解的?

⒋总结祥林嫂形象

(二)简要分析祥林嫂周围其他人物 (书上找出相关语句品味分析) 鲁四老爷 柳妈 “我”

【探究主题】

你认为究竟谁是真正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环境描写】 【课堂总结】

小说中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总结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社会环境 (二)自然环境

(三)环境描写总结 2.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

- 2 -

附《祝福》学案答案:

【整体感知】 1.梳理情节

(1)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课文排版时已将情节自然分明,请指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序幕(第1段——第2段):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开端(第34段——第53段):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第段——第65段):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第66段——第111段):祥林嫂再到鲁镇 结局(第3段——第33段):祥林嫂凄然死去 尾声(第112段):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倒叙 倒叙作用:①设置悬念,有吸引力;②对比强烈,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第33段

- 3 -

脸色 两颊 红的 消失了血色 眼睛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衣着饰物(用物)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精神状态 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第一次 青黄 青黄 第二次 黄中带第三次 黑 白头绳子,乌裙,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蓝夹袄,月白背心 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竹蓝,空的破碗,;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无寄托,对生活已经绝望,陷入绝境。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表现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一步被逼向灭亡的过程,深刻地揭示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身心的摧残与。

印象最深: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肖像中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

找眼睛 论特点

• 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 • 再到鲁镇—— 顺着眼,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 眼角带着泪痕

•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 捐 门 槛——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 不让祝福——失神,窈陷 再受打击 • 行 乞——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三次肖像描写的作用:

①󰀀 表现了人物的质朴和善良,更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②三次描写对照鲜明,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压迫。 ⒉.找出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品味其心理。

• 找对话 论特点 • 对四婶讲阿毛—— 痛苦、自责

•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束缚 下矛盾的心理

•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 陷入恐惧

- 4 -

⒊.动作描写 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A 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抗争表现:

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敢于直面封建妇道、孝道, 维护自我尊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捐:倾其所有 洗刷“污秽” —— 追求人的平等权利 问:死前问我鬼神——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

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落后与愚昧仍然是祥林嫂性格中相当突出的因素。抗争的实质是“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⒋.总结祥林嫂形象

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虽经一系列反抗最后仍不免沦为乞丐,冻饿致死。她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她的结局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二)简要分析祥林嫂周围其他人物 (找出相关语句品味分析)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一个自私冷酷、思想迂腐的封建卫道者,是害死祥林嫂的刽子手。 柳妈

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帮凶,也是封建道德、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我”

“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一)社会环境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① “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

- 5 -

与祝福密切相关。

②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包含了辛辣的反讽意味

(二)自然环境

1.小说描写了几次雪景?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①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又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

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氛渲染。

②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 在祥林嫂死后,表现“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

③ 远处的爆竹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借雪的飞舞,暗示封建势力猖狂,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

(三)环境描写总结

• 1.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时间、地点、景物,起烘托 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2.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①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 ②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 ③暗示、推动情节发展。 • ④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 • ⑤深化主题 【小说主题】

祥林嫂为什么会一步步走向死亡?谁是杀害她的凶手?

祥林嫂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主观上缘于她沉溺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客观上缘于环境和社会,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正如丁玲所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许寿裳也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鲁迅用他那犀利的笔锋,从广阔的领域里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程度。

【课堂总结】

1.总结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2.总结鉴赏小说的方法:

(1)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所谓知人论世。

- 6 -

(2)理清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把握小说主题。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