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论坛 ・105・ 创新驱动体系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王超刘佳王媛媛王照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 摘要: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 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大批的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 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创新驱动就业体系是一个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功能,关注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以学生为本的新的就业体系。其先进 的就业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本文将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解剖分析,发现问题,并在创新驱动体系视域下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新驱动体系;对策 近些年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制度也受社会发 体系。高校的就业率固然重要,但是在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上,还要 展的影响,由过去的毕业生资源分配机制改变为自主选择的机制。 以学生为本。学生找什么工作、去哪工作、对工作满意与否要由学生 虽然大学生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就业难的状况。 决定,学校可以定期的在毕业生中做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大 点和就业点,主动联系企业,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给学生创造良 学生毕业就业,大学生的及时就业关系到其个人的家庭生活和未来 好的就业平台,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发展,大学生的顺利满意就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生是国 最后,实行就业监督制度。很多大学中存在就业率造假的问题, 家的人才宝库,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对口满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种监管制度。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学校每年汇报 意的就业状况,将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国家和 的就业数据,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明明存在严重的就业问题,学校 人民做出难以估量的贡献。因此促进大学生及时、良好、满意就业, 都会回避。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建立一种严格的监督制度,例如不 需要国家、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直接对毕业生进行抽查回访,如果被回访 传统的大学生就业,依赖高校,依赖政府,毕业分配是那个时代 的学生中有很多是虚假就业的,就要对学校或者院系进行批评惩 最为正当和时尚的事件。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大 罚,对于就业情况真实的院系要给予表扬奖励。这样的回访制度,可 学生就业主要是市场运作。虽然高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做了很多 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就业质量,让政府了解更真实的就业状况,为 努力和改善,但是其就业驱动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政府决策提供了真实的参考数据。 第一,以高校为中心的模式阻碍了学生就业。高校不太关心社 创新驱动就业体系强调了自我完善,也强调了政府、高校、兴 会需求,只注意闭门培养,大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各高校 趣、利益这几方面对学生就业的驱动,创新驱动就业体系,就是要以 只关心自己的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不与一些大企业公司合作,大 人为本,再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最终让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 大减少了大学生就业机会。 业。这种新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传统就业体系中存在的问 第二,就业体系不健全。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 题,也为未来各部门和高校应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思路。虽 不同,有一些专业偏冷门的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即使勉强找 然这种创新模式具有其优越性,但仍有很多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 到工作,也是知识与实践脱节,所学知识无法学以致用,所以高校在 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招生时应关注当地的人才需求,与政府多协调,给学生创造好的就 参考文献 业机会。 【1]李瑁.大学生就业机制下政府的角色【J1.经营管理者,2om(7): 第三,校企合作方面的统筹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在法律上应该 144.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和相关企业经常保持联系沟通,大学生 [2]z晓瑞.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角色分析【J].北方文学,eOlO( ̄): 毕业后往往能找到对口满意的工作,这样不但学生能及时满意就 107-109.业,同时也减轻了学校的就业压力。现实往往是院系无法直接与企 [3]王军,姜华.依托专业型社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IJ].山东商业职 业签订合作文件,不努力的作为和繁琐的手续影响院系与企业的合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38—40. f4]张建奇,吴杏梅.走向历史深处: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再认识 作。 第四,大学生的就业评估体系存在问题。现在各高校对就业率 叽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的要求越来越来严格,为了追求就业率,学校为各院系建立了一整 套评估体系,学校就业率包含就业率、考研率、出国率,只要户口移 出院系,就代表了学生已经就业,学校并未真正关注学生的就业去 向,这种畸形的评估方式造成了很多院系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在学生 就业问题上造假。 真正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就要从大的视角去分析、研究、解 决问题。 首先,政府要完善自身的功能。政府具有头筹规划的功能,在大 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要定期做市场需求调查和大学生专业比率调 查,适度调整学校的招生和就业政策,这样才能统筹兼顾。政府要充 分发挥下属部门的功能,例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厅、局这类部门, 要求这些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完全彻底调查,不要只是收集 高校所报的数据,要对数据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多核实多验证,拿出 对策。 其次,鼓励企业与院系联系办学。学生上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 了就业,现在的大学中,学生在读期间很难找到对口专业的实习,如 果企业和院系联合办学,学校可以把部分实践课程开设在企业内, 对学生开展实践性的学习,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真的专业本领,也 为企业提供了更专业的人才。再次,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驱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