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化学】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

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B.吸烟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D.“白色污染”是指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A正确; B、CO是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故B正确;

C、常见能形成酸性的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C正确;

D、白色污染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造成的污染,颜色不一定是白色的,故D不正确。故选D。

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B 【解析】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

3.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 ) A.a<b 【答案】C 【解析】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碳元素都到了二氧化碳中,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就是参加反应的碳,又因为两份等质量的木炭,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故选C

B.a>b

C.a=b

D.无法确定

4.“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 A.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考点:绿色化学.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答案】D 【解析】

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故选D。

6.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300g 【答案】A 【解析】 【详解】

100g含碳元素36%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然后再将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能得到碳酸钙白色沉淀的质量是100g×36%÷(

B.50g

C.100g

D.150g

12×100%)=300g。故选A。 100

8.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该转化系统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C.光电转换器中电能转化为光能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利用水的分解反应和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来分析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并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A、该反应中存在水的电解以及氢气的燃烧,所以在循环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光电转换器中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水是放热反应,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利用信息来考查化学与能源问题,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利用所学课本知识并学以致用的特点。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以导致酸雨的产生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正确;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错误;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错误;D、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其溶于水,pH≈5.6,而导致酸雨的产生是二氧化硫的过多排放,酸雨的pH<5.6,错误。故选A。

10.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碳均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故选C。

1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说法正确,故A正确;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说法错误,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组成不同,故C错误;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故D正确.故选C.

考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3.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 B.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 甲气体易溶于水,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甲气体,错误;B. 丙难溶于水,能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正确;C. 因为一段时间后,甲试管内的水比乙试管内的水多,说明甲更易溶于水,错误;D. 甲、乙、气体都易溶于水,丙难溶于水,错误。故选C。

14.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做溶剂.且不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种形态,所以它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一样.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CO2验满

C.稀释浓硫酸 D.干燥氧气

【答案】D

【解析】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正确;D、干燥氧气时,气体要“长进短出”,错误。故选D。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6.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木炭的化学性质,它们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都可以做还原剂;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相同:黑色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 【详解】

A、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A错误;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具有相同的现象:黑色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 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要防止液体倒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需要防止液体倒吸,选项D正确。 故选D。

17.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O2可用于光合作用,错误;

B. 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错误;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但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石蕊纸花变红,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着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

19.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答案】D 【解析】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正确;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错误。故选D。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20.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此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此选项错误;

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应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此选项错误。故选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 14.无 15.无

16.无 17.无 18.无 19.无 20.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