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2期总第132期 S_L_C0N VALLEY 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潘蕾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 要当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格局,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计算机与互联网,因为它们使得信息的共享与 交流变得空前的迅速与便捷。如今各种行业、各种领域为了迎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节奏,都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 自身的工作当中。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统计工作也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一些不适 应现象也逐渐的显露出来。为了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统计工作的服务必须要适应时代 的发展变化,加强信息服务职能,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党和国家提供全方位的统计信息 服务。只有不断地研究国内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统计工作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文章就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统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 中圈分类号:TP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 3)12—015卜D】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信 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时间”这样的理念已经成为了大多数 工作的必要认识。统计部门作为数据信息采集、存储以及传递 和服务一体的,以数据信息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工作部门,一定 2统计部门要加强信息服务职能 2.1增强信息观念 要走在信息化技术的前列,清楚的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于统计 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切实的应用到实际的统计工作当中。 就当的实际现状来讲,要使信息化技术能够切实的服务于统计 工作,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树 立起“信息理念”,并清楚认识到统计工作所需要承担的社会功 能,将统计工作的信息服务功能更加具有时效性的发挥出来, 而在今天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就必须要信息化 技术为核心。 2.2增强信息服务意识 1统计工作者要首先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各种新生事物的出现以及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统计工 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的工作职能、工作内容以及工作 侧重点等都出现了转移与扩展,对统计工作的传统工作模式造 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当前统计工作必须要重新构建工作模 式,跟随时代发展节奏不断改良工作手段。传统的统计工作模 式已经不能再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现代的统计工作必须要 做到“更快”、“更新”、“更准”,要使统计工作更直接、更具实效、 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于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所以,加大信息 化技术在统计工作当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力度非常必要,其主 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向现代化统计工作进行转变与发展的需要 “信息意识”是现代统计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意 识,它首先要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客观、准确的认识,对信息内 容的价值产生一种敏感性。在统计工作中,有一些数据信息在 常人看起来并没有多少作用意义,但是如果对信息价值具有很 高的敏感性,且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就能够从其中的部分信 息中分析、提炼出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是否具有“信息意识”,关乎着工作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这对于 统计工作在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2.3加强统计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在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变革下,统计部门需要迅 速的转变队伍建设方向,从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以 及思想观念等角度出发,组建一支能够适应当前统计工作的人 在以往的统计工作当中,“规范”是重点,也是统计工作 所主要追求的目标,但是当前除了“规范”之外,时效性也是 员队伍。因为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我国统计工作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必须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增 强所有统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能力,才能使统计工作跟上 时代发展的节奏,为我国社会发展起到切实的促进与推动作用。 统计工作所需要重点追求的目标之一。在信息化技术尚未普及 之前,对于统计工作的评价标准大多是看其是否“全面”,而不 管其时效性如何,只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将统计工作完成 并上报就行。而当前新的统计工作理念则更加需要实现快捷、 3确定统计工作的建设目标 3.1统计数字采集信息化 高速、实效,这样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1.2向统计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发展的需要 要使我国统计学工作走向信息化道路,第一步是要对统计 指标进行改良与完善:1)对传统的统计指标进行简化处理,使 在信息化的今天,统计工作应当注重考虑如何发展自身服 务职能,使统计工作能够最大限度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与促进 作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上报”这样的传统服务方式是 不能够满足,必须要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快速的统 计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从收集、分析到传递及时、快速的统计 工作体系,使统计工作能够最大限度有效的服务于社会建设与 发展。 新的统计指标能够和业务系统相互结合起来,使基本的数据信 息可以实现定时的“自我加工”。2)实现数字采集方法信息化, 尽可能采用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3)对统计方法进行改良与完 善,在传统的处理方法上,进一步对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引入, 同时对相关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加大测定力度,以标准化、规 范化来对统计方法进行约束。 “(下转第132页)“ T 咖uM 田山区复杂自然地理环境下的沟壑、河流跨越工程施工难题, 并形成了一套适合复杂山区管道跨越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输管线和集气站设备处于严重的腐蚀环境,防腐技术对于延长 管道、设备使用寿命,保障集输系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采用“抗 硫管材+缓蚀剂+防腐涂层+阴极保护+腐蚀监测+智能清管” 联合防腐工艺。 1.6优化材料选择 高含硫气田的生产特点,对集输系统中的材料选择提出了 很高的要求,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普光气田集输系统 中酸气管道材料必须选用合适的抗硫管材,且经过相应的抗硫 限定和试验,再配合缓蚀剂加注、腐蚀监测等措施方案。站内 井口到加热炉二级节流阀前的酸气管道选用INCOLOY825材质, 站内加热炉二级节流阀之后的酸气、酸液管道选用L360QCS 材质,站内药剂加注管道选用316L材质,站内放空管道选 用A333 Gr.6材质,燃料气及仪表风管道选用20#钢材质,站 外燃料气管线选用L245材质,酸气主管道在DN400(不包括 DN400)以上管材选用L360MCS直缝埋弧焊钢管,DN400及以 下的管材采用L360QCS无缝钢管,并对材料的s、P等有害元 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控制材料的硬度不超过HRC22,模拟现 场条件对所有管材进行SSC、HIC试验和评价及焊接『[艺评定。 在普光主体使用国外管材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推进 民族产业,在大湾区块地面工程建设期问,大力推广使用国产 管材,组织研制生产了国产L360QS抗硫碳钢无缝钢管,对这 部分管材的焊口热处理前后进行了残余应力检测,共检测焊口 76道,残余应力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高含硫集输系统技术标准。 另外,在普光气田研制开发了离心浇铸镍基复合管,大湾区块 集气站试用395m,已安装完成并投入正常使用,进一步降低了 开发成本,同时为今后推广使用提供的依据。 1_7创新山区管道施工技术 普光气田集输系统在集输管线线路施_T过程中,遇到一 个施工难度大的位置,坡顶地面高程682.55 in,坡底地面高程 628.74 in,坡度为61。一78。,线路实长118.5 m,为典型的陡坡 施丁地段,该陡坡段施工区域狭窄、作业空间狭小,且施工的 管线为L360MCS 508×22.2钢管,每根防腐管重量达到3.5吨, 布管、组对、焊接都异常困难。经多次现场勘察,研究制定了 多套施工方案,最终确定了卷扬机自上而下牵引布管、制作安 装组对桁架、气囊调节组对质量等一系列施工方案,最终确保 了该段管线优质高效完成了施工任务,为以后类似地段的酸气 管线施工提供了借鉴。 2结束语 普光气田地面集输工程的成功建设,铸就了中国高酸气田 开发建设的里程碑,不仅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 且为高含硫气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建成了普 光301“采气集输示范站”、普光气田地面集输工程中国石油化 工集团公司“优质工程”等一批优质工程,形成了高酸性气田 集输工程建设、高酸性气田焊接施工等一系列规范,创新发展 了高酸气田湿气混输工艺、智能检测等一批先进技术,总结形 成了一套完整的高酸气田开发建设管理经验和做法,填补了国 内空白,国产化抗硫材料和设备的成功应用,对国内高酸气田 的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了 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廖成锐.普光气田高含硫超深水平井投产配套技术[J】.钻采 工艺,201 0(04). 普光气田地处复杂的山区,沟壑纵横、山壁陡峭,河流纵 横交错。共设计各类大中小型管道跨越33处,跨越均地处河道、 冲沟地段,场地狭小,常规的穿跨越施工技术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通过技术攻关,结合各类地形地貌、跨越桁架结构形式,采用 整体吊装、满堂红脚手架、整体发送、平移提升就位、利用索 系发送桥面桁架等跨越施工方法与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普光气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程建设标准编制指南[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4. [3]扈爱红.加强工程投资控制与管理探讨[J].湖南有色金属, 2005,O5. ff(上接第151页){l 3.2统计分析要信息化 3.4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 对于统计工作而言,对于数据信息的分析_T作是最核心、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不在分析工作上尽快实现信息化,那 么就无法最大限度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统计工作中发挥出来。 比如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数 据信息进行挖掘等等,都是统计工作应当重要实现的信息化 要使统计数据信息的发布能够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以互 联网为基础,还要以对统计数据信息的分析以及数据库存储为 信息源,构建统计信息发布的网站,并收集反馈信息,以此对 统计T作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与扩展,是统计lT作的服务职 能得以实现快速化与网络化,有效的促进社会发展。 目标。 3.3统计数据传递信息化 总之,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统计T作也必须迅速做出 调整,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保证统计丁作的有效性, 切实的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小波.信息服务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J].黑龙江省教育 学报,2006(9):6-8. 信息化传递是实现统计数据高速共享的前提:I)要首先依 靠互联网构建起新的统计调查工作格式,以此提升效率,对数 据信息的时效性起到保障。2)要以数据库的建立为基础,是对 统计数据信息的查询与处理实现在线化。3)要推动统计信息服 务发展,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多种。4)对统计 工作的资源、设备进行优化配置,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 有利的基础环节,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在信息化技术条件的精 准度与效率。 [2]唐国君.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 011 (24):67—68. [3】陈艳云.信息化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 程,201 3(2):32-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