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答:理论、观点。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
2016
1 / 41
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 概 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2016
2 / 41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答:“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是“能
2016
3 / 41
力”的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能力”的外延。 4.诗歌是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品种很多,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自诗和散文诗。
答:“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是“诗歌”的内涵;“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自诗和散文诗”是“诗歌”的外延。
5.“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在所指的“十三经”,即《尔雅》、《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语》、《孟子》。
答:“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是“经”的内涵;“十三经”是“经”的部分外延,确切地说是儒家“经”的外延。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这就是宇宙。宇宙中的物质有分散的,有集中的。分散的称为星际物质,集中的日月星辰则称为天体,所有的天体可分为六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
2016
4 / 41
答:“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是“宇宙”的内涵;“星际物质”和“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集中的”宇宙中的物质是“天体”的内涵;“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是“天体”的外延。
三、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雄伟、壮丽的泰山是世界自然遗产。
答:“泰山”是单独概念;“世界自然遗产”是普遍概念。 2.在哲学上正确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在政治上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对这两类矛盾采取不同政策的理论基础。
答:“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都是普遍概念。
3.零是大于正数、小于负数的数。
答:“零”是单独概念;“负数”、“正数”、“数”都是普遍概念。 4.《狂人日记》是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 答:“狂人日记”是单独概念;“文学革命”和“春雷”都是普遍概念。在特定语境里,“文学革命”可以是单独概念、专指我国“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概念是肯定概念还是否定概念。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016
5 / 41
答:“失败”和“成功”都是肯定概念。 2.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答:“单句”和“主谓句”都是肯定概念;“非主谓句”是否定概念。 3.这次选举的选票有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答:“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都是肯定概念。、 4.这次升学,无论考上还是考不上,都要先作好思想准备。 答:“考上”是肯定概念,“考不上”是否定概念。 五、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语词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人是猿进化来的;廉耻之心,人皆有之。 答:第一个“人”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人”表达非集合概念。 2.青年代表祖国的未来;每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
答:第一个“青年”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青年”表达非集合概念。 3.他逛了一趟花卉市场,买了几盆菊花。 答:“花卉”表达集合概念;“菊花”表达非集合概念。 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自。
答:第一个“人民”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民”表达非集合概念。 六、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船 B轮船 C货船
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 2.A泰山 B山东 C中国 D联合国 答:可用图表示为:
2016
6 / 41
3.A词 B褒义词 C贬义词 D合成词 答:可用图表示为:
4.A现代化 B社会主义现代化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可用图表示为:
5.A石拱桥 B卢沟桥 C拱形桥洞 答:可用图表示为:
6.A小说家 B戏剧家 C诗人 D文学家 答:可以用图表示为:
七、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1.
答:A.工人 B. 共产党员 C. 青年工人 D. 党员教师 2.
答:A.大学生 B.三好学生 C.小学生 3. 答:A. 优质商品 B. 廉价商品 C. 物美价廉的商品 八、如果可能,将下列概念各进行一次限制和概括。 1.日光灯
答:可限制为“20瓦日光灯”;可概括为“电灯”。 2.月亮
答:“月亮”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可概括为“地球卫星”。 3.命题
答:可限制为“虚假命题”;可概括为“思维形态”。 4.猿
2016
7 / 41
人
答:可限制为“中国猿人”;可概括为“人”。 九、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答:不正确。第一个分句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第二个分句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2.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无情的。
答:不正确。第一句“同语反复”;第二个分句“定义过宽”。 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答:不正确。用了比喻。 4.商品是用货币作交换手段的劳动产品。 答:不正确。“定义过窄”。
5.语素是最小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正确。符合定义规则。
6.句子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不正确。“定义过宽”。
7.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平面几何图形。 答:不正确。“定义过宽”。 8.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答:不正确。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十、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是个分解,不是划分。
2.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
2016
8 / 41
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是个正确的划分,符合规则。
3.商品可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不正确。“划分根据不同一”。同时还犯有“子项相容”、“子项未尽”等错误。
4.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答:不正确。“划分根据不同一”、“子项相容”。 5.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花生和粮食作物。 答:不正确。“越级划分”,“棉花”、“花生”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并列的应是“经济作物”,而不是“棉花”、“花生”。 6.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不正确。“子项未尽”,缺少子项“小学”。 7.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和超级市场。
答:不正确。“划分根据不同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与“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分别用了三个不同根据。而且“农贸市场”的并列子项没出现、犯了“子项不全”的错误。
8.划分三要素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按划分的不同层次,划分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2016
9 / 41
答:第一句话是个分解不是划分。第二句话是个正确的划分。
第三章 命题与推理概述
4.已知“有的教授不是懂外语的”为假。 答:这是个O命题。当O假时,A命题“所有的教授都是懂外语的”为真;E命题“所有的教授都不是懂外语的”为假;I命题“有的教授是懂外语的”为真。
四、根据命题的对当关系,选择相应的命题来确定下列命题的虚假。 1.所有青年都是积极向上的。 答:有的青年不是积极向上的。 2.有的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任何理论都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3.语言都不具有交际功能。
答:这是个E命题。断定E命题假可用与之有矛盾关系的I命题或与它有反对关系的A命题。据常识,A命题“语言都具有交际功能”是确知为真的命题,在这种情况下,用A命题来确定E命题假更有力量。
4.有的学生不是合格学生。 答:所有的学生都是合格学生。
五、对下列命题进行换质,并用公式表示。 1.青年都是有朝气的。
2016
10 / 41
答:可换质为“青年不是没有朝气的”:SAP→SEP 2.改革家都不是怕担风险的。
答:可换质为“改革家都是不怕担风险的”:SEP→SAP — —
3.有的句子是表达命题的。
答:可换质为“有的句子不是不表达命题的”:SIP→SOP 4.. 有的人不是好人。
答:可换质为“有的人是坏人”:SOP→SI P 六、下列命题能否换位?如能,进行换位,并用公式表示之;如不能,说明理。
1.凡改革家都是有创新意识的。
答:可换位为“有的有创新意识的是改革家”:SAP→PIS。 2.凡畅销商品都不是劣质商品。
答:可换位为“凡劣质商品都不是畅销商品”:SEP→PES。 3.有些电视剧不是观众欢迎的。
答:这是个O命题,不能换位。因为O命题的主项不周延,换位后作结论的谓项,而结论是否定命题,其谓项周延,这样就违反了换位法的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能变成周延的”。所以该O命题不能换位。 4.我国的有些发明创造是世界水平的。
答:可换位为“有的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是我国的”:
2016
11 / 41
SIP→PIS。 七、下列命题能否换质位和换,位质,如能,用公式表示之;如不能,说明理。
1.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不是社会主义的。 答:这是个E命题。可以先换质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非社会主义的”,再换位为“有的非社会主义的东西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 —
的”:SEP→SAP→PIS。也可以先换位为“社会主义的(东西)不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再换质为“社会主义的(东西)是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SEP→PES→PAS 2.不发展科学技术是要吃亏的。
答:这是个A命题。可先换质为“不发展科学技术不是不吃亏的”,再换位为“不吃亏的不是不发展科学技术”: SAP→SEP →PES。也可以先换位为“有些要吃亏的是不发展科学技术”,再换质为“有些要吃亏的不是发展科学技术的”:SAP→PIS→POS。 3.有些科学家不是上过大学的。 答:这是个O命题。可以先换质为“有些科学家是没上过大学的”,再换位为“有些没上过大学的是科学家”:SOP→SIP→PIS。 该命题不能换位,所以不能换位质,因为O命题换位违反规则。 4.有些外向型企业是发展快的。 答:这是个I命题。它不能换质位,因为I命题换质后
2016
12 / 41
成O命题,而O命题不能换位。但是I命题可以换位质,该命题可先换位为“有些发展快的(企业)是外向型企业”,再换质为“有些发展快的不是非外向型企业”:SIP→PIS→PO S。 八、指出下列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以及大项、中项、小项。
1.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因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而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 — — — — — — — — — — ——
答: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2.蝙蝠是哺乳动物,而鸟不是哺乳动物,所以,蝙蝠不是鸟。 答:鸟不是哺乳动物;蝙蝠是哺乳动物;所以,蝙蝠不是鸟。
2016
13 / 41
3.有的贵重中药可以人工培植。因为牛黄是贵重中药,而牛黄可以人工培植。
答:牛黄可以人工培植;牛黄是贵重中药;有的贵重中药可以人工培植。 4.有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而犯罪行为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所以,有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答:有的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所以,有的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九、在下列括号中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构成三段论有效式。 1. 2. O S A P S O P 3. M I P 4. M S S P S E P 十、下列三段论式是否有效?如无效,请说明理。
SAM SEM MOP SAP SEP SOP 4 .PIM MES MAS MES SEP SOP S O P
答:题1无效,中项两次不周延;违反第二格“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的”的规则。题2无效,大项不当周延;违反第一格规则“小前提必肯定”。题3无效,两特称前提不得结论,中项两次不周延,大项不当周延;违反第三格规则“小前提必肯定”。题4无效,大项不当周延;违反第四格规则“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大前提必全称”。题5有效。题6无效,两否定前提不得结论。
十一、把下列三段论省略式恢复成完整式,并指出它是
2016
14 / 41
否正确。 1.我们的四化建设所碰到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所碰到的困难都是前进中的困难。
答:正确。省略的大前提:凡前进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2.我不是班主任老师,所以,我不管学生的思想。 答:不正确。这是个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论,小项是“我”,大项是“管学生的思想”,中项是“班主任老师”。如果以中项作谓项,以大项作主项补充大前提:凡管学生的思想的都是班主任老师。这个大前提是虚假的,虽然三段论形式有效,结论不可靠。如果以中项作主项,大项作谓项,补充大前提:凡班主任都管学生的思想。这样,大前提
真实,但是,三段论形式无效,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错误。总之,这个错误的省略三段论恢复不成正确的完整式。 3.人是有缺点的,领袖人物也不例外。
答:正确。省略小前提:领袖人物也是人。其结论“领袖人物也不例外”实际上是断定:领袖人物也是有缺点的。 4.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国的内政,中国的内政是不容外国干涉的。 答:正确。省略结论: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容外国干涉的。 5.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个好教师,我是爱学生的。
答:将“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个好教师”换位质成“好教师是爱学生的”。如果省略的是结论:我是好教师。这个
2016
15 / 41
三段论“中项两次不周延”,无效。如果省的是小前提:我是好教师,这样,三段论正确,属第一格AAA式。 十二、运用三段论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三段论,其大前提是I命题,结论能够是否定命题吗? 答:不能。因为如果大前提是I命题,那么它的主项谓项均不周延,而大项在大前提中无论作主项还是谓项,一定不周延;大项又是结论的谓项,按照规则2,它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因此,结论只能是肯定命题而不能是否定命题,因为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而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 2.大前提是E命题,小前提是I命题的三段论,结论是什么命题?为什么?
答:结论是特称否定命题。因为根据规则4: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结论必是否定的;根据规则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是特称的。
3.如果一个有效的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的,则中项不能周延两次,为什么?
答:因为,如果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的,小项作为结论的主项是周延的,根据规则2,它在前提中也必须周延。如果中项周延两次,即M在大、小前提中都周延,这样小前提的两个项都周延,因而小前提必是全称否定命题。根据规则4,结论也必是否定命题,大项在结论中是周延的,根据规则2,大项在大前提中也必须周延。加上中项在大前提中也
2016
16 / 41
周延,那么,大前提的两个项都是周延的,因而大前提必为否定命题。这就导致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根据规则3,“两否定前提不得结论”。所以,如果一个有效三段论的结论是全称的,那么中项便不能周延两次。本题也可分四个格加以证明。
4.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项在前提中周延而在结论中不周延,该三段论的形式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因为:大项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大项作结论的谓项,结论只能是肯定命题,因为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据规则4,结论是肯定的,前提不能有否定的,这样两前提必为肯定命题。为保证大项在大前提中周延,它必为全称肯定命题的主项,即大前提为PAM;这样M在大前提中不周延,据规则1,中项在小前提中必周延,为保证M在小前提中周延,小前提又是肯定的,小前
提必为MAS;又据规则2,小项S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结论应为SIP。该三段论应为: 十三、从对称性和传递性两方面分析下列关系命题中的关系项各表示了何种关系。 1.他喜欢他的弟弟。 答:“喜欢”表示非对称性关系、非传递性关系。 2.元稹与白居易同时代。
答:“??与??同时代”表示对称性关系、传递性关系。 3.鲁迅比郭沫若大11岁。
2016
17 / 41
答:“??比??大11岁”表示反对称性关系、反传递性关系。 4.甲队战胜了乙队。
答:“战胜”表示反对称性关系、非传递性关系。 5.A概念与B概念全异。
答:“全异”关系是对称性关系、非传递性关系。 6.A概念真包含B概念。
答:“真包含”关系是反对称性关系、传递性关系。 十四、下列推理是哪种关系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甲认识乙,所以,乙认识甲。
答:这是个对称性关系推理,无效。因为“认识”是非对称性关系,不是对称性关系。
2.甲和乙是同学,乙和丙是同学;所以,甲和丙是同学。
答:这是传递性关系推理,无效,因为“是同学”是非传递性关系,不是传递性关系。
3.康熙传位给雍正,雍正传位给乾隆;所以,康熙不是传位给乾隆。 答:这是个反传递性关系推理,有效。 4.所有好学生都尊敬老师,高玲是好学生;所以,高玲尊敬老师。 答:这是个混合关系推理,有效。 5.我们反对考试作弊,考生不按时交卷不是考试作弊;所以我们不反对考生不按时交卷。
答:无效,这个混合关系推理违反了规则3和4:前提
2016
18 / 41
中的直言命题必须是肯定的;前提和结论中关系命题的质必须相同。
第五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一、分析下列语句各表达什么复合命题?请写出其逻辑式。 1.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答:这是一个二支联言命题,可表示为:p∧q 2.只有发展外向型经济,才能打入国际市场。 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表示为:p←q
3.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答:这是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可表示为:p∨q 4.并不是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上过大学的。
答:这是个负A 命题,它等值一个O 命题:┐(SAP) ←→ SOP
5.足球的进攻方式,主要是中路突破,此外或边线进攻,或长传短切, 或单刀直入。
答:这是一个四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q∨r∨s 6.法律如果并且只有推开特权的大门,才能跨进人民的心。 答:这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 q 二、下列语句是否表达选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什么选言命题?请 写出逻辑式。
1.身体不好,或者是于有病,或者是于锻炼差,或者
2016
19 / 41
是于营养 不良。
答:表达一个三支相容选言命题:p∨q∨r 2.这堂课是你上,还是我上?
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q
3.这次围棋名人赛,要么小林光一取得胜利,要么马晓春取得胜利。 答:表达一个二支不相容选言命题:p∨q 4.雇用的女工大抵非馋即懒,或者馋而且懒。 答:表达一个二支相容选言命题,用p 表示“女工馋”,用q 表示“女 工懒”,其逻辑式为:p∨q,也可理解为三支不相容选言命题:∨ (p∧q)∨ (p∧q),二者等值。 三、下列语句是否表达假言命题?如表达,各表达哪种假言命题?请 写出它们的逻辑式。 1.一人抽烟,大家受害。
答:表达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一人抽烟,那么大家受害, — —
2016
20 / 41
p→q
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等。
答:表达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
3.如果说幼年时期的无知是天真的表现的话,那么,成年以后还满足 于自己的无知就是愚蠢的表现了。 答:这个假设句不表达假言命题,而表达转折联言命题。 4.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答:表达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人犯我\\,用q 表示“我犯人”:p←→q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可有两种理解:一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用p 表示“有共产党”,用q 表示“有新中国”,可表示为:p←q; 另一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表示为:P→q。
四、指出下列各对命题或其形式,哪是等值关系,哪是矛盾关系。 1.商品物美价廉才能畅销。 商品畅销必须物美价廉
答:等值。前者是“只有p,才q”形式,后者为“如果q,就p”,按假言命题等值转换关系,二者等值。 2.这次会议或者他参加,或者你参加。 这次会议如果他不参加,那么你就参加。
2016
21 / 41
— —
答:等值。按选言命题与假言命题的等值转换关系,二者等值: ←→
3.如果一个人有知识,他就有能力。 有的人有知识而无能力。 — —
答:矛盾关系。前者的形式为p→q,后者为p∧q,按负充分条件假 — —
言命题的等值关系? ←→ p∧q,即 p∧q 与p→q 相矛盾。 4.只有一个人有能力,他才有知识。 有的人没有能力却有知识。
答:矛盾关系。前者形式为p←q,后者为P∧q,用真值表判定,可 知二者是矛盾关系。 5.如果非p,就非q 只有P,才q
答:等值。根据假言命题等值转换关系,P→q 与p←q 等值: ←→
五、将下列假言命题或其形式转换成与之等值的另一种形式的假言命 题,并用公式表示之。 1.只有优生,才能
2016
22 / 41
优育。
答: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以转换成与之等值的充分条件假言 命题“如果不优生,就不能优育”,也可转换为“如果要优育,就必须优生”,还可转换为等值的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不优育,才不优生”。 ←→ ←→ ←→ 。 2.如果想占领市场,就必须先了解市场。 — — — — — — — — —
答: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可以转换成等值的“只有先了解市场,才 能占领市场”或“只有不想占领市场,才不去了解市场”或“如果不先了 解市场,就不能占领市场”。其形式为: ←→ ←→←→。 3.如果非p,就q 答:其等值转换的公式为:
←→←→←→。 4.只有p,才非q 答:其等值转换公式为:
2016
23 / 41
— — — —— — —— ——
←→←→←→。
5.当且仅当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形式有效,则推理的结论是真实的。 答:可转换成等值的“当且仅当推理的结论是正确的,则推理的前提 真实并且形式有效”:((p∧q)←→r)←→(r←→ (p∧q))。 六、指出下列命题的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命题,并写 出它们的逻辑式。 1.所有劳动产品都是商品。答:其负命题是“并非所有劳动产品都是
商品”,这是个负A 命题,其等值命题为“有些劳动产品不是商品”,用公 式表示为:A←→O 2.如果刮风就下雨。 — ——
答:其负命题是“并非如果刮风就下雨”,这是负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 等值命题为“有时刮风不下雨”,用公式表示为:┐←→ 3.光打雷不下雨。
2016
24 / 41
答:其负命题为“并非光打雷不下雨”,这是个负联言命题,其等值命
题为“或者不打雷,或者下雨”,也可等值于“如果打雷,就下雨”。可用 公式表示为:┐ ←→ ←→ 4.只有他发烧,他才有病。
答:其负命题为“并非只有他发烧,他才有病”,这是负必要条件假言 命题,其等值命题为“他不发烧却有病”。可用公式表示为: ┐←→ — — — —
5.所有金属都是固态,或者所有金属都是液态。 答:其负命题为“并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态,或者所有金属都是液态”, 这是个负相容选言命题,它等值于“有的金属不是固态,并且有的金属不 是液态”。可用公式表示为:┐←→ 七、简答
1.设A为一个支命题,对任意支命题B而言,要使“A并且B”为假,则A应取何值?
答:A并且B是联言命题,设A为一个支命题,对任意支命题B而言,要使“A并且B”为假,根据联言命题的逻
2016
25 / 41
辑性质得知,只要有一个
支命题为假,此命题就是假命题,根据已知条件,要使“A并且B”为假,则A应取F值。
2. 设A为一个支命题,对任意支命题B而言,要使“A或者B”为真,则A应取何值?
答:A或者B是选言命题,设A为一个支命题,对任意支命题B而言,要使“A或者B”为真,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得知,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此命题就是真命题,根据已知条件,要使“A或者B”为真,则A应取T值。 3. 设A为前件,对任意后件B而言,要使“如果A,则 B”为真,则A应取何值?
答:如果A,则 B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设A为前件,对任后件B而言,要使“A并且B”为真,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得知,只有前件假,后前真 ,此命题就是假命题,其它均为真命题,根据已知条件,要使“如果A,则 B”为真, ,则A应取F值。 4.一个复合命题为真,是否其支命题都真?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一个复合命题为真,其支命题真可假,但要根据复合命题的类型来说。如联言命题要为真,它就要求支命题全为真,而选言命题,假言命题为真就允许一个支命题或全部支命题为假。 八、下列联言推理或选言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1.毁我教育者是千古罪人,不尊重知识与人才者必定受
2016
26 / 41
到历史惩罚;所以毁我教育者是千古罪人。
答:这是两支的联言分解推理,符合规则,推理正确。
2.我们的干部要有德,我们的干部要有才;所以我们的干部要德才兼备。
答:这是两支的联言组合推理,符合规则,推理正确。 3.或SOP,或SIP;SOP;所以,并非SIP。
答:这是两支相容选言推理,违背了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推理不正确。 4.并非所有犯罪是反革命犯罪,或者,并非所有犯罪都不是反革命犯罪;并非所有犯罪都不是反革命犯罪;所以并非有的犯罪不是反革命犯罪。
答:这是两支相容选言推理,肯定了一个支:并非所有犯罪都不是反革命犯罪;否定了一个支:并非所有犯罪是反革命犯罪。因为“并非所有犯罪是反革命犯罪”与“所以并非有的犯罪不是反革命犯罪”。违背了规则2: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支,所以推理不正确。 九、下列推理是什么假言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取大学;刘忠学习努力,所以刘忠能考取大学。
答:这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此推理无效,因为违法了“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此命题真确的推理是:
2016
27 / 41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取大学;刘忠能考取大学;所以刘忠学习努力。
2.要是他妈妈病了,他既得做饭又得照顾弟弟,就不能按时到校;现在还没有来,肯定是他妈妈病了。 答: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此推理无效,因为违法了“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后件的规则”。此命题真确的推理是:要是他妈妈病了,他既得做饭又得照顾弟弟,就不能按时到校;现在他妈妈病了;所以他不能按时到校。或者是:要是他妈妈病了,他既得做饭又得照顾弟弟,就不能按时到校;他按时到校了;所以,他妈妈没有病。
3.甲对乙说:“如果同意你的意见,我就来电话;否则就不来电话。”结果甲没给乙来电话。
答:.这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此推理有效。此推理的完整过程是“如果同意你的意见,我就来电话;如果不同意你的意见,我就不来电话。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所以甲没给乙来电话。”它符合规则,结论正确。 4.逻辑教师出了一道题:“有一个三段论,它的小前提必须是肯定的。请问这个三段论属于哪一格?”
学生甲答:“属于第一格。因为如果是第一格,那么小前提必是肯定的,而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是肯定的,所以它属于第一格。”乙同学表示同意并补充说:“只有小前提是肯定的,才是第一格的正确三段论,现在这个三段论小前提是
2016
28 / 41
肯定的,那它是第一格无疑了。” 答:从甲同学推理来看,他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定后件式推理,不合乎推理规则。从乙同学推理来看,他运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但他违背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即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所以甲乙同学推理无效。
5.有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此人没有发言权;所以没有调查研究。
答:这个属于必要条件否定后件式假言推理,不符合推理规则,本推理无效。
6.只有非p,才非q ;只有非q,才非r ;所以如果有r,就p。 答:这个属于必要条件肯定式连锁推理,但结论应该是非r蕴含非p,而本题的结论却是如果有r,就p,所以本推理无效。
十、用真值表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下列A、B 两个命题是否等值: A:要么小周当选为班长,要么小李当选为班长。 B:小周当选为班长,而小李没有当选为班长。
答:设P 代“小周当选为班长”,q 代“小李当选为班长”,则A 命题 表示为:p不相容∨q;B 命题表示为:p∧非q,列真值表如下:
P T T F F q T F T F P不相容∨q F T T F 非q F T F T P∧ 非q F T F F 从上表看,A、B命题是不等值的。
2016
29 / 41
2.写出下述命题的等值命题,并用真值表加以验证:“并非他既有德 又有才”
答:并非“他既有德又有才”是个负联言命题,这等值于一个相容选
言命题“他或者无德,或者无才”,可用公式表示为: 非←→ 用真值表验证如下: ﹁ — —
P∨q ——p T T F F q T F T F F T T T
F T T T 3.列出A、B 两命题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 恰有一个为假时,某 公司是否录用了小黄?是否录用了小林? A:如果某公司录用了小黄,那么就不录用小林。 B:某公司没有录用小黄。
答:用p 代“某公司录用了小黄”,用q 代“录用了小林”,A 命题可 表示为:p→非q,B 命题可表示为非p。列真值表如下: 真 真 假 假 P T T F F q T F T F P —q —p→q —F F T T F T F T F T T T 此可见,在表的第二栏中,B取值为假而A取值为真时,符合题意,因此,P真而q假,即某公司录用了小黄,未录用小林。 十一、下列推理属于何种推理?列出其推理形式,判断其正确与否,并说明理。
1. 如果一个推理的内容是真实的,并且其形式有效,
2016
30 / 41
那么它是正确的推理;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所以,这个推理的内容是不真实,并且其形式无效。
答: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的否定式。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但它否定前件出了问题,所以推理不正确。用p表示“一个推理的内容是真实的,并且其形式有效”,用q表示“它是正确的推理”,其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用竖式表示: ∧P 推出q
2.张同志或者不想来,或者误了车;如果他误了车,他会打电话来。张同志是想来的;所以,他必定打电话来。 答:这是个运用了选言否定式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的推理。从题目得知,已知命题是:张同志或者不想来,或者误了车;如果他误了车,他会打电话来。张同志是想来的。结论是:所以,他必定打电话来。为了推出结论,先使用了选言否定式:张同志或者不想来,或者误了车;张同志是想来的;所以张同志误了车。根据这个结论,然后用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的推理:如果他误了车,他会打电话来;张同志误了车;所以,他会打电话来。两处推理符合规则,结论正确。
3.如果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就不能对群众横加指责;如果不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就不要按群众的要求去反腐败;或者承认群 —
2016
31 / 41
—
众的要求是合理的,或者不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所以不能对群众横加指责,或者不要按群众的要求去反腐败。 答:这是一个复杂构成式的二难推理。用“p”表示“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用“q”表示“不能对群众横加指责”, 。用“r”表示“不承认群众的要求是合理的”, 。用“s”表示“不要按群众的要求去反腐败”,表示其推理形式是:
∧(r→s) ∧(p∨r) 推出 (q ∨ s ).推理形式正确。 4.《资治通鉴》卷192记载了唐太宗关于“人君之患”的议论。他对侍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答:这是一个充分条件连锁推理的否定式。用p表示“欲盛”,用q表示“费广”,用r表示“赋重”,用s表示“民愁”,用t表示“国危”,用u表示“君丧”,其推理形式是: (P →q)∧(q →r)∧(r→s)∧(s →t)∧(t →u) 推出 (﹁u→﹁p ).推理合乎规则,结论正确。
十二、用复合命题推理的有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已知:只有张明和李东至少一人没得奖,王洪和高亮才得奖。 “王洪没得奖或高亮没得奖”是不真的。 李东得奖了。
2016
32 / 41
问:张明、王洪、高亮谁得奖了?谁未得奖? 答:张明没得奖,而王洪、高亮得奖。
用p 代“张明得奖”,用q 代“李东得奖”,用r 代“王洪得奖”,用S 代“高亮得奖”。 已知:←① 并非 ② q ③ 据②可得r∧s ④
据①④可得P∨q ⑤ 据⑤③可得P ⑥
据④⑥可知:r∧S∧P 即王洪、高亮得奖,张明没得奖。 2.w 市女子排球队有2 号、4 号、6 号、8 号、10 号和12 号等六名主 力队员。在长期训练和实际比赛中,教练对主力队员之间的最佳配合总结 出以下几条规律: 要是6 号上场,则8 号也要上 只有2 号不上,4 号才不上 4 号和8 号只有1 人上场
如果10 号和12 号同时上,则6 号也要上场。 现在需要2 号和12 号同时上场。
问:为了保持球场上的最佳阵容,10 号该不该上场?写出推导过程并 且每一步推导追加逻辑理。 答:10 号不该上场。
已知:要是6 号上场,则8 号也要上。 ① 只有2 号不上,4 号才不上。 ② — —— —
2016
33 / 41
— — ——
4 号和8 号只有一人上场。 ③
如果10 号和12 号同时上,则6 号也要上场。 ④ 现在需要2 号和12 号同时上场。 ⑤ 据②和⑤可知“4 号上场”。⑥。
据③和⑥可知“8 号不上场”。⑦。 据①和⑦可知“6 号不上场”。⑧。 据④和⑧可知“并非10 号和12 号同时上。” ⑨。
据⑨可知“或者10 号不上,或者12 号不上”。⑩。 据⑩与⑤可知“10 号不上场”。⑾。
3.已知:①A 真包含于B②有C 不是B ③若C 不真包含A,则C 真包含于A
问:A 与C 什么关系?用欧拉图将A、B、C 三概念在外延上可能有 的关系表示出来。 答:C 真包含A。 已知:A 真包含于B。① 有C 不是B。②
若C 不真包含A,则C 真包含于A。③ 据①②可知“有C 不是A”。④
据④可知“C 不真包含于A”。⑤
据③⑤可知“C 真包含A”。⑥ 总之,A、B、C 三概念在外延上可能有下述关系:
2016
34 / 41
逻辑学第六章思维与训练参考答案
一、指出下列命题各属何种模态命题,并用公式表示其命题形式。 1.教与学脱节,势必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 2.谎言必然不能长久骗人。
答:必然否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非p 3.火车必然比摩托车大。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 4.他可能估计不到这件事的严重后果。
答:可能否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可能非p 5.月球昼夜温差的巨大变化必定导致无生物存在。 答:必然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必然p 6.有错必纠,有反必肃。 答:必须联言命题。其逻辑式为:必须p 并且必须q 7.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煽动群众闹事。 答:禁止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禁止p(Fp). 8.满十八岁者不准参加选举。 答:禁止肯定命题。其逻辑式为:禁止p(Fp). 9.能够坦白交待、态度诚恳者,可以从轻处理。 答:允许肯定命题。 其逻辑式为:允许p(Pp). 10.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搞分裂国家的活动。 答:禁止选言命题。其逻辑式为: 禁止p.
二、指出下列各组模态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1.①月球运行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必然发生日食。 ②月球运行于太阳
2016
35 / 41
和地球之间可能不发生日食。
答:①必然p,②可能非p,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
2.①世界事务必定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②世界事务可能不会受一、两个大国操纵。
答:①必然非p,②可能非p,二者是“可同真,可同假”的从属关系。即:“必然非p”真,“可能非p”必真;“必然非p”假,“可能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真,“必然非p”可真可假,“可能非p”假,“必然非p”必假。 3.①这个荒岛一定有人上去过。 ②这个荒岛一定没有人上去过。
答:①必然p,②必然非p,二者是“不同真,可同假”的反对关系。即断定其中一个真,另一个必假;断定其中一个假,另一个可真可假。 4.①证人不可以充当证据鉴定人。 ②证人应当充当证据鉴定人。
第一章 绪 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答:理论、观点。
2016
36 / 41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 概 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2016
37 / 41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2016
38 / 41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它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人应培养的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答:“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是“能力”的内涵;“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是“能力”的外延。 4.诗歌是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诗歌的品种很多,从内容上看,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看,有格律诗、自诗和散文诗。
答:“最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强烈地抒发思想感情,想象丰富、节奏鲜明的文学体裁”是“诗歌”的内涵;“抒
2016
39 / 41
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自诗和散文诗”是“诗歌”的外延。
5.“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凡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皆可称作“经”。现在所指的“十三经”,即《尔雅》、《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语》、《孟子》。
答:“带有原理、原则性的著述”是“经”的内涵;“十三经”是“经”的部分外延,确切地说是儒家“经”的外延。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这就是宇宙。宇宙中的物质有分散的,有集中的。分散的称为星际物质,集中的日月星辰则称为天体,所有的天体可分为六类: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
答:“无比众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限的空间、时间之中”是“宇宙”的内涵;“星际物质”和“天体”是“宇宙中的物质”的外延;“集中的”宇宙中的物质是“天体”的内涵;“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云”是“天体”的外延。
三、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雄伟、壮丽的泰山是世界自然遗产。
答:“泰山”是单独概念;“世界自然遗产”是普遍概念。
2016
40 / 41
2.在哲学上正确区分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是在政治上正确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对这两类矛盾采取不同政策的理论基础。
答:“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都是普遍概念。
3.零是大于正数、小于负数的数。
2016 41 /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