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爬天都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到天都峰又高又陡,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内容,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请打开书本,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生齐读第2自然段。)
二、导学课文3、4、5自然段。
(师导:)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文中的小姑娘来到了山脚下。面对如此高大险峻的天都峰,小姑娘想:我爬得上去吗?我还爬不爬天都峰了呢?正在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出现了。这一老一小在高陡险峻的天都峰脚下展开了一番对话。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用“-----”画出她们的对话,好好读一读,想一想,怎么样把她们的对话读好? 〔通过引读课文、观察课件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
1、 默读,圈画。指明回答:你想怎么样把老爷爷和“我”的对话读好?(分角色朗读、加动作朗读)
2、 请同学们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3、 请一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分角色朗读。教师指明一部分学困生展示。
4、 读的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读出感情,同学们就要一边读一边想,就要多读多想。想什么呢?想一想,老爷爷和“我”对话时,她们心里面是怎么想
的?
5、 请三人小组继续合作,读一读,想一想:老爷爷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小姑娘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小组派出代表,具体体会每一次对话时候,老爷爷、“我”心里怎么想的?应该怎么读?从第三句你看出什么?(互相受到鼓舞,坚定信心,鼓足勇气。)这一句怎么读,你一定有你自己的读法、展示你的想法,读法。
6、 你们想到老爷爷小姑娘心里去了,再练习一遍分角色朗读,你们一定能读的更好!再练习一遍。现在哪一组再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
三、(导:一老一小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受到鼓舞,她们一起向天都峰爬去。可是,她们面对的毕竟是高达险峻的山峰,有足够的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的努力。她们是怎么怕的?你能读好吗?)
1、练习读一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吧!
2、谁来读一读?(点评:奋力、攀、手脚并用。从奋力你感觉到什么?攀着爬是怎么爬?为什么要这样爬?不攀着爬行吗?手脚并用向上爬是怎么爬?为什么要这样爬?不这样爬行吗?“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么读,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起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起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起爬的话就比较省 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么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起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3、这一段末尾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省略号)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指名答。是的,这么险峻的山峰攀登的时候一定非常不容易,还会遇到很多困难。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天都峰的图片,请看,这是“鲫鱼背”。(师讲解鲫鱼背特点。)请看,这是“百步云梯”(讲解百步云梯的特点。)….你能想象一下,“我”登山的时候还会遇到什么困难?“我”是怎么克服的吗?生答。
4、小结。(板书:不怕困难 勇于攀登)指名读。齐读。
四、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接着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念了个“终于”。
师:那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教师有意读掉“终于”,让学生去发现,进而体会句子中“终于”这个词的作用,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把听力的训练与语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终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
师:登高远眺,黄山美景一览无余。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教师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内容理解步步深入,语言训练落实到位,情感体验贴切、细致,问题解答巧妙、自然。]
五、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爬上封顶之后还互相道谢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同桌两个人一个当老爷爷,一个当小姑娘,读读她们的第二次对话。读的时候注意边读边想。
1、自由读。
2、指名答: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六、多有意思是一老一小啊,爸爸听了她们的对话,忍不住笑着称赞她们,师引读:………………………………………………….。
1、“汲取”能换个别的词吗?她们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什么力量。
(不怕困难、勇于登攀、汲取力量、善于学习)
七、总结:伟大领袖的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