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国考行测资料分析

2015国考行测资料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5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概念理解陷阱

公务员[微博]考试行测中的资料分析题多以计算为主,是必考题型之一,这些题目中有的列式难度偏大,有的计算难度偏大,数据关系比较复杂,甚至有些还设有“陷阱”,如何识破这些“陷阱”成功解题呢,中公教育[微博]专家给予解答。 一、概念理解陷阱 1.增长率、增长量混淆

(1)材料中提到的是增长率(增长量)误以为是增长量(增长率); (2)题目中要求的是增长率(增长量)误以为是增长量(增长率)。

应对策略: 1.增长率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前期)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快慢问题;常见表述有:

(1)“XX快速(较快)增长”、“XX增速加快(减慢)” (2)“XX增幅(降幅)较大”、“XX大幅度增长(降低)” (3)“XX增长率最高(最低)的是”

2.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比上期增长了多少,强调的是增长的多少问题。常见表述有:“增长量(增长值)为多少/多多少”

【例题1】2006 年1-3 季度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

服务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稳定运行。2006年1~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73.74亿元,增长9.4%,增速比上半年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GDP37.2%,重点行业发展良好,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6%,金融业增长8.1%,房地产业增长9.3%,其他服务业增长9.2%。

(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投资增长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明显。2006年1~3季度,全省城镇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0.5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6.1%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9%。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77.6%,文化和体育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2.5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固定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74.2%,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1.1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比2005年同期增长34.1%,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

95.2%,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34.7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2.3%,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服务业主要行业投资增长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供给保障能力,改善了消费的环境,还带动相关服务产品消费规模扩张,拉动了整体经济增长。 (三)服务业继续发挥对全省财政收入和安置就业的支撑作用

服务业对税收和就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2006年1~3季度服务业地方税收完成223.9亿元,占地方税收的60.6%,同比增加41.7亿元,增长22.9%,高于地方税收平均增幅5.6个百分点,增加5.3亿元。服务业对营业税增长贡献尤为突出。受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营业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营业税同比增加30.5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总增加额的47.5%,比2005同期提高27.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税收收入增长8.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2006年1~3季度,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111.8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68万,占就业总人数的60.8%,其中在社区就业28.1万人,占就业总数的15.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点行业增长值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B。全省营业税比2005年同期增长27.5%

C。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90%以上 D. 社区就业持续创高增长率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A项,根据资料内容,重点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长率最高,而非增长值,A项错误;

B 项,由资料最后一段可知,全省营业税增加额占全省税收收入总增加额的比重比2005 年同期提高了27.5 个百分点,而非营业税比上年同期增长27.5%,B项错误; C项,由资料第二段中“住宿、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同期增长95.2%”可知,C项正确;

D 项,资料只给出2006 年1-3 季度社区就业人数与占就业总数的百分率,而没有提及社区就业的增长率,D项无法确定。 综上,应选择C。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如果混淆了增长量与增长率的概念,易误选A项。 3.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和年均增长的混淆

(1)题干要求的是同比而材料中给出来的是环比的相关数据;

(2)题干要求的是环比而材料中给出来的是同比的相关数据; (3)选项中涉及的是同比增长而材料中给出来的是年均增长。

应对策略:1.同比表示的是相同时间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环比表示的是时间顺延特性下两个数据大小的比较。

2.同比增长指的是相较于上年同期增长的量或增长的百分比;年均增长指的是某变量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量或百分比。年均增长量并不等同于同比增长量,年均增长率也不等同于同比增长率。

【例题2】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21.19万辆和22.13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和26.0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1.43万辆和1.52万辆,降幅不大;交叉型乘用车本月产销6.60万辆和6.85万辆,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多功能乘用车产销降幅最大,本月产销1.23万辆和1.24万辆。

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累计产销99.10万辆和96.93万辆,产量同比下降2.73%,销量同比增长1.07%;多功能乘用车累计产销6.11万辆和5.71万辆,同比增长31.26%和31.5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累计产销6.46万辆和6.54万辆,同比下降16.00%和10.25%;交叉型乘用车累计产销36.77万辆和37.41万辆,同比增长6.02%和10.29%。 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去年相比,全国今年1至5月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B。今年1至5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去年同期 C。去年5月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都低于今年5月 D。今年4月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都略高于5月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B。A项,从资料中可以看出,今年1-5月份基本型乘用车产量同比下降了2.73%,A项错误;

B项,今年1至5月份全国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产、销量同比下降16.00%和10.25%,B项正确;

C项,今年5月份全国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分别比上月下降14.23%和2.83%,这是一个环比下降,不是同比下降,而C项的叙述却是关于同比的,则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

D项,今年5月份全国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和26.03%,这是一个同比增长,而D项的叙述却是关于环比的,则D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到。 综上,正确答案为B。

陷阱分析:材料中出现的“比去年同期”、“同比”属于同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5月的数据和去年5月的数据相比;“比上月”属于环比增长(下降),是把今年5月的数据和今年4月的数据相比。C项中出现的交叉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5月份均比4月份下降,是环比而不是同比。D项中出现的基本型乘用车产、销量在今年5月份均比去年同期增长,是同比而不是环比。 4.相对数、绝对数混淆

(1)绝对数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相对数时,没有搞清楚具体的对应关系导致错选。 (2)求相对数时没有理解具体要求的相对数的解题公式导致错选。 应对策略:

①绝对数通常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水平,可以比较大小,带有单位。资料分析当中经常涉及的总产量、增长量、销售额、进出口总额、顺差额等;

②相对数反映的是现象之间数量上的联系程度和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资料分析中相对数主要以增长率、指数、倍数、人口密度、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形式出现; ③资料分析中求绝对数的问题时,大多会和相对数关联,我们在解题时要注意与相对数相关的具体的绝对数值;

④在求相对数时,要注意相对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不要因为计算公式的错用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题3】

2002-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03-2006年,我国出口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1000亿美元 B.2003-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涨状态 C.2004年至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D.2001年,我国的出口额约为2673亿美元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图中所给出的信息,只能计算出2001年的进出口总额,不能算出2001年的出口额,而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应选择D。

陷阱分析:干扰选项是C。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进出口总额与比上年相比的增长率,考生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很容易将该曲线直接当成是进出口总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变化曲线,错选C项。 二、材料、题目解读陷阱 1.材料解读陷阱

①对表格材料中一些特殊信息的忽视或者是错误解读; ②对图形材料中关键信息的忽视或者是错误解读图形含义; ③表格、图形材料等下面的“注释”等的忽视。

应对策略:1.针对各种材料,一定要在材料解读的时候注意材料中的所有相关内容,任何内容都不能忽视;

示例:我们在解读图形材料时,对标题、单位、图注、注释(某些材料会有)等这些特别细节的内容都要仔细阅读。

2.平时复习时,注意对一些比较常考的,但是不常用的一些专业术语、生僻词汇的熟悉和积累。 【例题4】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及从业情况统计表(单位:%)

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男性劳动力8434万人,占64%。从年龄构成上看,20岁以下占16.1%;21-30岁占36.5%;31-40岁占29.5%;41-50岁占12.8%;51岁以上占5.1%。从文化程度看,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 表中“?”处的数值应为( )。 A.41.6 B.42.5 C.51.5 D.52.4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C。东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1-4.2%-44.3%=51.5%。 陷阱分析:干扰选项为A。本题属于表格解读陷阱。考生在解题时,容易把全国第三产业百分比误认为是后面四个地区第三产业百分数的平均值,直接列式为40.5%×4-41.7%-40.7%-38%=41.6%,错选A项。 2.题目要求解读陷阱

①忽视题干前提条件导致答案误选。

示例:“根据文中划线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忽视“划线内容”这个前提条件。 ②对题目中的某些关键词没有准确解读导致答案误选。

示例:关键词“标准煤”,如果被误认为是“原煤”,就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例题5】

2008年上半年上海市分国别入境旅游外国人数

在前十大客源国中,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 )。 A。新加坡 B。印尼 C。法国 D。马来西亚

中公解析:此题答案为A。根据条形可知:前十大客源国有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由折线可知这十大客源国中,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新加坡。

陷阱分析:题干要求解读陷阱,干扰项是B项。注意题干条件“在前十大客源国中”,虽然上海市入境游客增幅最大的是印尼,但是印尼不属于前十大客源国,因此不要误选B项。

本文由中公教育供稿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

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六个国家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其中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12.2%,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对日本出口2.99亿美元,增长16.2%;对韩国出口2.66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2倍;对新加坡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8倍;对香港出口1.35亿美元,增长25.4%。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的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

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2.2005年某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144.6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302.4亿元,约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1%。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1:16.7:52.3调整为2005年的21:13.2:65.8。

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县(市)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呈现领导发展势头。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5年总产值分别为334亿元、747.3亿元。“十五”期间平均分别增长7.1%、24.7%,大大超过“十五”预期目标。滨海旅游、海水产品加工业、船舶修造等产业日益壮大,2005年总产值分别达470.3亿元、180亿元、40.9亿元,“十五”期间平均增长14.9%、9%、13.2%。

2005年海洋产业中“五大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的总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2.6%,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2005年该省海燕产业中“五大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 ②2005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24.7%

③2005年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一半 A仅①③ B仅②③ C仅①② D①②和③

4.2010年珠海市进出口贸易总值4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幅增长,对日本贸易总额46.57亿美元,增长17.5%;对欧盟贸易总额44.34亿美元,增长25%;对东盟贸易总额41.32亿美元,增长12.3%;对美国贸易总额49.72亿美元,增长20.9%;对德国贸易总额16.43亿美元,增长53.4%。

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0年珠海市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总额,增长最多的是( )。

A。日本 B。欧盟

C。美国 D。德国

5.2010年浙江城镇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764元,同比增长11.7%,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

2010年浙江城镇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

A。低3.9% B。低3.9个百分点 C。高3.9% D。高3.9个百分点

6.“十一五”时期,贵州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73.32亿元,比“十五”增长1.2倍,年均增长19.2%,高于“十五”7.6个百分点。五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年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

“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09年,贵州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了

B.2007-2010年,贵州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量都超过200亿元 C.2005年,贵州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615.78亿元 D.2010年,贵州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是2006年的3倍

7.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增长19.7%,回落7.6个百分点。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6%。分地区看,东部

地区投资增长22.8%,中部地区增长26.9%,西部地区增长26.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增长33.2%。

根据文中划线部分内容,可以求出的选项为( )。 [1]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2]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

[3]在2010年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额 A.[1] B.[2] C.[3] D.[1]和[2]

8.200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4616亿元,增长24.4%;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54%,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575.2亿元,增长16.7%;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820亿元,增长25.5%。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3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811.3亿元,增长17.9%;高等学校经费支出390.2亿元,增长24%。 能够从上述材料中推出的是( )。

A.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接近3700亿元 B.2008年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不足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的2倍 C.200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有所提高 D.2008年各类企业经费支出的增速与高等学校一致

9. 以下为某省的人口失业率图表。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该省全省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白色部分表示该省城镇人口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

某省40岁以上劳动力人口为400万,则该省4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约为( )。 A.8.4万 B.36.5万 C.44万 D。无法计算

1. 【答案】D。中公解析:美国出口额增长了7.3÷(1+12.2%)×12.2%=0.79美元,对日本出口额增长了0.42亿美元,对德国出口额增长了1.34亿美元,对新加坡出口额增长了1.04亿美元,综上D项正确。

【陷阱分析】增长率和增长量陷阱。此题极易误选C项,由材料可知“对美国出口„„增长12.2%”、“对日本出口„„增长16.2%”、“对德国出口„„增长1.2倍”和“对新加坡出口„„增长1.8倍”,那么通过对比可知,对新加坡出口增长最快。而题干所求的是出口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多的,所以C项是错误选项。

2.【答案】C。中公解析:①2005年该省海洋产业中“五大产业”的总产值为2144.6×82.6%=1771.4亿元,所以①错;

②24.7%表示的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在“十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速度而非2005年与2004年相比的增长速度,②错误;

③2005年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34.0+747.3)÷2144.6=50.4%,所以③对。所以排除A、B、D,选择C。

【陷阱分析】本题的干扰项是②,属于年均增长速度和同比增长速度概念理解混淆。根据材料知道该省2005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24.7%,而不是同比增长24.7%。考生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将年均增长速度直接误理解为是同比增长速度而判断②正确,导致答案错选成A项。

3. 【答案】D。中公解析:由表格可看出,2005年达标湖泊容量由2001年的59.5%下降到了35.2%。下降了59-35.2=24.3个百分点。

【陷阱分析】此题的干扰项是B 项,属于百分数、百分点混淆。B项下降了24.3%的意思是2005年比2001年下降的达标湖泊容量占2001年达标湖泊容量的24.3%,从表中得不出此结论。

4.【答案】B。中公解析:2010年珠海市对日本、欧盟、美国和德国的贸易总额增长情况如下表: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德国的贸易总额增长量一定小于对欧盟的。由上表可知,与2009

年同期相比,2010年珠海市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总额,增长最多的是欧盟,答案选B。

【陷阱分析】注意不要将增长率和增长量相混淆。本题极易误选D,因为对德国贸易总额16.43亿美元,增长53.4%,增长率最高。而题干要求的是贸易总额增长最多的,也就是求增长量最大的。

5.【答案】D。中公解析:2010年浙江城镇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7%,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11.7-7.8=3.9,故2010年浙江城镇10%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10%最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3.9个百分点。

【陷阱分析】本题干扰项是C,属于百分数和百分点易错点。增幅本身就是百分数,是相对指标,比较两个相对指标的变化情况的单位,只能是百分点,百分数研究的对象是绝对指标。

6.【答案】C。中公解析:A项,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75.24亿元,2009年为1247.25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故A项错误;

B项,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2006年相比,增长量为858.15-710=148.15亿元<200亿元,故B项说法错误;

C项,因为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1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5.3%,所以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615.78亿元,故C项正确;

D项,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82.68亿元,2006年为710亿元,则所求为

=2.X倍,故D项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为C。

【陷阱分析】本题干扰项是A。图中曲线表示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上年相比的增长率,2008-2009年,增长率下降了,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依然增加了,不要将该曲线的趋势直接当成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而错选A项。

7.【答案】B。中公解析:[1],根据“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可以求出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为亿元,但这句话并不在划线范围内,[1]不符合题意;

[2],根据“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增长24.5%,回落5.9个百分点”可以求出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2]符合题意;

[3],根据划线部分不知2010年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所占的比例,故无法求出第一产业的投资额,[3]不符合题意。 综上,只有[2]可以求出,选择B。

【陷阱分析】本题干扰项是D。题干要求的是根据划线部分内容解答,[1]中内容虽然可以求出,但不是根据划线部分内容求出来的。

8.【答案】C。中公解析:A项,由“200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4616亿元,增长24.4%”可知,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为亿元>3700亿元,A项错误;

B项,由“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575.2亿元,增长16.7%”可知,应用研究经费支出是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的倍,B项错误;

C项,由“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54%,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可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有所提高,C项正确; D项,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33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390.2亿元,增长24%。显然两者不相等,故D项错误。 综上,正确答案为C。

【陷阱分析】本题干扰项是A。选项A中的“接近”是“略小于”的意思,如果误解为“大约”,就会错选A项。

9.【答案】D。中公解析:题中并未给出各年龄段人数,所以无法计算。

【陷阱分析】干扰项为C项。属于相对数、绝对数对应关系解读错误。该省4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数应该等于该省40岁以上各个年龄段失业人口数的总和,而各个年龄段的失业人口数等于该省40岁以上各个年龄段的劳动力人口数乘以各个年龄段劳动人口失业率。考生很容易直接计算为400×(5.32%+3.56%+2.11%)≈44万,错选C项。 本文由中公教育[微博]供稿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公务员频道 公务员职位库

倍=2.X>2

=371X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