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卫星城的演变与城市化

卫星城的演变与城市化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卫星城的演变与城市化

卫星城的演变与城市化

从20世纪初英国创建卫星城以来,各国卫星城的建设可⼤体分为以⼈⼝郊区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代卫星城、以产业郊区化为特征的第⼆代卫星城、完全独⽴的卫星新城和从单中⼼的城市结构过渡到多中⼼开敞式城市的“带城”四个阶段。

1、 ⼈⼝郊区化——依附性的“卧城”

⼀般来说,当区域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的时候,城市的扩散作⽤就开始超过集聚作⽤,因⽽会出现城市⼈⼝向城外溢出的现象。这种城市⼈⼝的外迁,主要是流向离城市中⼼地区不太远⽽⽣态环境相对较好的郊区。

20世纪初,国外⼀些⼤城市的分散作⽤⽇趋明显,为满⾜城市空间扩展的需要,便在与“母城”之间联系较为便利的交通线附近设⽴了部分卫星城。1903年,英国⾸先开始了实践,在⾸都伦敦的郊区最早建起了莱奇沃斯城,后来⼜建起了威尔温⽥园称。法国巴黎也在郊区规划了28个居住区。最初的卫星城功能⽐较单⼀,仅仅在于分散居住⼈⼝,被形象地称为“卧城”。它们⼀般位于交通⼲线上,距离中⼼城市较近,⼀般为20—30公⾥左右,容纳⼈⼝⼀般为2万—6万⼈。早期这种以居住功能为主的第⼀代卫星城⾃主性很差,城区多以居民区为主,城内居民⼤多是“母城”的通勤职⼯,每天沿交通线作钟摆式流动,⽇常基本⽣活在郊区的“卧城”,⽽⼯作和⽂化⽣活则要回中⼼城⾥去,对“母城”的依赖性很强。

2、 产业郊区化——半独⽴性的“辅城”

“卧城”虽然可缓解中⼼城区的居住压⼒,但⼯作地和居住地相分离⼜增加了城市通勤的压⼒。因此,针对“卧城”的缺陷,芬兰建筑师伊利尔﹒沙⾥宁于1917年提出建设⼀些解决⼀部分居民就业的半独⽴“辅城”,以缓解城市中⼼区的⽭盾。“辅城”建设就是在“卧城”的基础上发展⼀定数量的⼯⼚、企业和服务设施,可是⼀部分居民就地⼯作,其他居民则仍然进城上班。与“卧城”相⽐,其规模逐渐扩⼤,距离中⼼城区也较远,⼯业职能明显,独⽴性增强,成了具有半独⽴性功能的卫星城,但仍然没有功能完整的混合⼯商业区。20世纪50年代后期,半独⽴的卫星城⼈⼝⼀般为8万—10万⼈,这类卫星城的发展进⼀步减轻了“母城”的居住压⼒、就业压⼒和交通压⼒。如当时由伊利尔﹒沙⾥宁设计,在芬兰的赫尔⾟基市附近建⽴的威林⽐卫星城就是这样的半独⽴性郊区城镇(辅城),除居住区外,还建有⼯业、商业、学校、邮局等服务设施。

3、 郊区城市化——独⽴性的“新城”

虽然第⼆代卫星城可解决卫星城内居民的⽣活和就业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较单⼀、规模偏⼩等缺陷,⽆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问题。

第⼆次世界⼤战之后,出现了完全独⽴的第三代卫星城——“新城”。这类卫星城功能较完整,⾃⽴性强,完全可以依赖⾃⾝的⼒量发展,不再依赖“母城”解决基本⽣活和⼯作的问题,⼤⼤减少了“母城”与卫星城之间通勤的压⼒,能较好地起到“反磁⼒”的作⽤。它与“母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般的产品和服务的相互相换上,其功能也不再局限于为“母城”服务,⽽是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进⼊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代卫星城发展⽐较成熟,出现了⼈⼝在25万—40万⼈之间的⼤规模第三代卫星城。这种卫星城镇的功能更加完善,进⼀步提⾼了卫星城吸引“母城”⼈⼝和产业的作⽤,⽽且能够为居住其间的居民提供更加全⾯和完善的城市服务,为城镇的未来发展保留了更多的空间。

4、 区域城市化——“带城”

⽬前,西⽅发达国家的区域发展已经进⼊了⼀体化(城市区域化)的发展阶段,城市群和⼤城市带(城市连绵带)称为区域⼤城市体系的主要形态。在区域空间结构⼀体化的发展阶段,相应的卫星城的建设已发展到第四代。

“带城”是第四代卫星城,是从单中⼼的城市结构过渡到多中⼼开敞式结构,相互连接⽽出现的城市圈,卫星城与“母城”(中⼼城区)间通过⾼速交通线联系起来,并把“母城”的功能逐渐扩散到卫星城,⽽且各卫星城之间也有快速便捷的交通设施,卫星城的功能已经实现多元化,⼈⼝更加密集,距离中⼼城区也更远。开敞式结构的另⼀个发展就是线性城市,它把传统的点状中⼼变为线状,线状中⼼的两侧串挂着组团(城市单元),其道路与城市轴(快速交通系统)⽴体交叉,线状中⼼和整个城市可向两边⽆限延伸,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带城”出了能有效缓解原有“母城”(中⼼城市)的⼈⼝压⼒、环境压⼒之外,还具有带动功能,本⾝也具有极强的辐射⼒,甚⾄成为反磁⼒中⼼,并且不是单独和⼀个“母城”(中⼼城市)形成经济联系,⽽是与其他的卫星城是在以⾼速公路为主的交通轴之间形成“葡萄串”式的具有独特功能(如教育、科技、休闲、⽣态农业)和适度规模的城镇。“带城”与“母城”(中⼼城市)在⾏政管辖上是独⽴的,因此能够从⾃⾝区位条件出发制定发展⽬标。

卫星城的演变与城市化

名称

⼈⼝规模(万⼈)

与母城的距离(公

⾥)10

卫星城功能

与“母城”的交通连接⽅式公路主⼲道

卧城2-6居住、⽣活服务

辅城新城带城

8-1025-4040-100

2060-8080-100

居住、⽣活服务、部分就业

居住、就业、服务综合功能,如居住、就业、服务、管理、其他功能

电⽓化道路、⾼速公路

铁路、⾼速公路、公路⼲线

⾼速交通系统

节选⾃王圣学《⼤城市卫星城的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