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 管理会计认知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A 6、D 7、B 四、多项选择题
1、BCD 2、BC 3、BCD 4、AC 5、ABD 6、ABCD 7、ABD 五、简答题(略) 案例1-1
答案略
项目二 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B 6、C 7、B 8、D 9、C 10、B
四、多项选择题
1、AB 2、BCDE 3、AC 4、ACD 5、ABD 6、AD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2-1
(1)b=0.6875 a=18.375 y=18.375+0.6875x (2) b=0.6538 a=17.2564 y=17.26x+0.6538x (3)高低点法:维修成本=39(元)
回归直线法:维修成本=36.87(元)
项目实训2-2
收益表 单位:元 项目 2013年度 销售收入 200000 销售成本 直接材料 40000 直接人工 50000 变动制造费用 20000 固定制造费用 50000 160000 销售毛利 40000
1
2014年度 300000 60000 75000 30000 50000 215000 85000 推销和管理费用: 变动部分 固定部分 净 利 16000 14000 30000 10000 24000 14000 38000 47000
项目实训2-3
(1)y=15000+0.35x
(2)y=15000+0.35×65000=37750(元)
总成本 =65000+60000+37750=162750(元)
项目实训2-4 案例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贡献毛益率 总额 (元) (%) (元) 固定成本总额 (元) 净利(或净损) (元) 工厂1 工厂2 工厂3 工厂4 180000 300000 250000 400000 108000 165000 175000 260000 40 45% 30 35% 60000 100000 80000 110000 12000 35000 -5000 30000 项目实训2-5
(1)全部法期末存货成本=12125(元) 变动法期末存货成本=9500(元) (2)单位变动成本=19+4=23(元),贡献毛益率=50%,所以,单价=46(元) 全部法收益表
第一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 700000 800000 销售成本 543200 645500
期初存货 0 30000×3.88=116400 本期生产 170000×3.88 140000×4.07 期末存货 30000×3.88 10000×4.07 销售毛利 156800 154500 期间费用
销售费用 700000×4%+50000 800000×4%+50000 管理财务费用 700000×1%+15000 800000×1%+15000 利润 56800 49500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 700000 800000
销售产品变动成本 140000×3+35000 160000×3+40000
2
贡献毛益 245000 280000 固定制造费用 150000 150000 固定销售费用 50000 50000 固定管理财务费用 15000 15000 利润 30000 65000
项目实训2-6
(1)完全成本法损益表
第一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 700000 800000 销售成本 543536 645754 销售费用 78000 82000 销售税金 42000 48000 销售利润 36464 24246 管理及财务费用 22000 23000 税前利润 14464 1246 注①(3+150000/170000)×140000=543536(元)
②3.8824×30000+(150000/140000+3)×130000=645754(元)
变动成本法损益表
第一 年 第二年 销售收入 700000 800000 变动成本 497000 568000 变动制造成本 420000 480000 变动销售费4% 28000 32000 变动管理财务费1% 7000 8000 销售税金6% 42000 48000 贡献毛益 203000 232000 固定成本 215000 215000 固定制造成本 150000 150000 固定销售费 50000 50000 固定管理财务费 15000 15000 税前利润 -12000 17000 (2)第一年全部法利润> 变动法利润
产量>销量 14464-(-12000)=26464(元)
期末存货中吸收固定制造费0.8824×30000=26472 第二年 全部成本法利润<变动法利润 产量<销量 1246-17000= -15754
期初存货中固定制造费用26472元,期末存货中吸收固定制造费10714元: -26472+10714= -15758元
(3)全部法计算的净收益比变动法高35000元(7×500)。
3
项目实训2-7
(1)变动法净收益三年 相同,均为14000元。 (2)全部法净收益:
2012年为14000元,2013年18000元,2014年为 11000元。 (3)、(4)答案略
案例2-1 答案略 案例2-2
1、按变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单位:元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 减: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推销及管理费 税前净利 800000 250000 1250000 500000 750000 1050000 (300000) 2、根据总会计师建议:一年生产1000台,销售500台,在这种情况下,按全部成本法编制利润表:
单位:元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 销售毛利 减:固定推销及管理费用 税前净利 0 1800000 1800000 900000 1250000 900000 350000 250000 100000 注:按全部成本法计算,每台A产品的成本为: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1000元
单位固定生产成本 800000/1000=800元 单位产品成本 1800元
根据总会计师的建议,从按全部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上来看,似乎是实现盈利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假相。因为这种盈利是以积压500台存货换来的。今后把存货削价处理,损失会更大,所以这个建议不可取。
3、销售部经理的建议是扭亏为盈的根本途径;生产部门建议销售人员多做促销活动,这也是一种方法,但缺点是短期内不易见效。
4
项目三 本—量—利分析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D 4、B 5、A 6、A 7、B 8、B 9、B 10、D 11、B 12、D 13、A 14、C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BCE 3、CDE 4、ABD 5、BC 6、BCD 7、AC 8、ABC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3-1
(1)甲:p=15000 cm=4 乙:a=50000 cm=8
丙:bx=175000 x=5000套 丁:a=40000 px=160000
(2)丙:b=35 p=50 cmR=30% bR=70% bR+cmR=1 丁:p=20 b=12 bR=60% cmR=40% bR+cmR=1 项目实训3-2
(1)2015年保本销售额=283528.35元 (2)目标销售额=373537.35元 项目实训3-3
(1)保本销售额=850000元 (2)目标销售额=975000元
(3)安全边际=975000-850000=125000元 安全边际率=125000/975000=12.82% (4)保本销售量=850000/5=170000件 目标销售量=975000/5=195000件
项目实训3-4
(1)下年保本销量=20000件 下年保本销售额=920000元 (2)下年可实现利润=140000元 (3)销量=68750件 项目实训3-5
(1)加权平均保本销售额=105840/33.6%=315000元 A产品保本销售额=315000×60%=189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315000×24%=75600元 C产品保本销售额=315000×16%=50400元
(2)A产品固定成本=105840×35000/(35000+21000+7000)=58800元 B产品固定成本=105840×21000/(35000+21000+7000)=35280元 C产品固定成本=105840×7000/(35000+21000+7000)=11760元 A产品保本点销售额=58800/30%=196000元 B产品保本点销售额=35280/40%=88200元
5
C产品保本点销售额=11760/37.5%=31360元 (3)A产品利润=216000×30%-58800=6000元 B产品利润=70200×40%-35280=-7200元
C产品利润=42360×37.5%-11760=4125元 项目实训3-6
(1)保本销量=16000件
安全边际=4000件 预计利润=8000元
(2)保本销量=12800件 安全边际=5200件 预计利润=13000元 (3)保本销量=22500件 销量=28000件 项目实训3-7
(1)杠杆系数=2 (2)利润=60500元
(3)销量=1000×(1+10%)=1100件 项目实训3-8
(1)保本销售额 甲产品=570000元 乙产品=285000元 丙产品=95000元 (2)保本销售额 甲产品=330000元 乙产品=330000元 丙产品=165000元 案例3-1
1、 高低点法的概念、特点、公式略。
案例中其他费用是混合成本,可分解如下:
小提琴单位工时变动成本=[78000-72000]/[(900-800)×30]=2元 小提琴的固定成本总额=72000-800×30×2=24000元
中提琴单位工时变动成本=[150000-144000]/[(500-400)×60]=1元 中提琴的固定成本总额=150000-500×60×1=120000元 2、 两种型号提琴的边际贡献:
小提琴单位边际贡献=750-350-90-60=250元 中提琴单位边际贡献=1200-400-180-60=560元
从上式看出,生产两把小提琴的边际贡献为500元,小于生产一把中提琴的边际贡献。所以,应扩大中提琴的生产。
3、 根据上述,要使经济效益大,必须增加中提琴的产量。而据案例资料,中提琴最大产
销量是600把,又因生产一把小提琴要30小时,生产中提琴一把需60小时。根据该厂2005年的生产能力,小提琴生产800把,中提琴生产500把这一标准,增加中提琴100把,必然减少小提琴200把。所以,2007年小提琴生产600把,中提琴也应为600把时,经济效益最大。结果为:
小提琴的利润=600×750-(350×600+90×600+60×600)-24000 =126000元
销售利润率=126000÷450000=28%
中提琴的利润=600×1200-(600×400+180×600+60×600)-120000 =216000元
中提琴销售利润率=216000÷720000=30%
中、小提琴利润总额=126000+216000=342000元
6
销售利润率=342000/[450000+720000]=29.23%
案例3-2 答案略
项目四 预测分析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C 6、D 7、B 8、B 910、A
四、多项选择题
1、DE 2、AB 3、ACE 4、AC 5、ABE 6、ADE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4-1
总成本=19452.38元 单位成本=19452.38/500=38.9元 项目实训4-2
(1)600000×20%=120000元
(2)①(400000+160×10000+120000)/(200-160)=13000件 (13000-10000)/10000×100%=30% 销量应增加30%,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②(200×10000-400000-120000)/10000=148元 (160-148)/160×100%=7.5%
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7.5%,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③200×10000-160×10000-120000=280000元 (400000-280000)/400000×100%=30% 固定成本应降低30%,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④(400000+160×10000+120000)/10000=212元 (212-200)/200=6%
单价应增加6%,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项目实训4-3
K=(1000000—850000)/850000=17.65% A=20000+150000+200000+300000=670000 L=100000
D=60000(1—80%)=12000
R=1000000×42500/850000×(1—17000/42500)
=30000 M=20000
所以,△F=(670000-100000)×17.65%-12000-30000+20000 =78605元 实训4-4
7月份销售量为824千克
7
、C
案例4-1 1、 销售额 应收账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资产合计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普通股 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可供运用资金 额外资金需求 权益合计 1998年 128000 25.6% 27.3% 56.2% 33.9% 90% 17.2% -- -- -- -- 1999年 148000 4884 37888 40404 83176 50172 133348 25456 42000 4200 4000 50600 126256 7092 133348 2000年 180000 5940 46080 49140 101160 61020 162180 30960 42000 9023 4000 59600 145583 16597 162180 现金(占销售额比率) 3.3% 上述表内有关数据(单位:千元): 1999年:
因为1999年的净利为销售额的5%,
所以1999年留存收益为1998年的余额+0.05×(1999年的销售额)=43200+0.05×148000 额外资金需求:7092=资产合计-负债-所有者权益
=133348-25456-42000-4200-4000-50600 而所需的7092千元资金应由银行短期贷款、普通股来筹资。 因为资料规定流动比率为3。
所以被允许的最高流动负债额=预估流动资产/3=83176/3=27725元
减:1999.12.31预估的流动负债25456,可得,额外举债的流动负债为:2269 普通股权益的需求:7092
(2269) 4823
由上述可知,应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269千元,发行股票筹资4823千元。
2000年:
普通股:4200+4823=9023
留存收益:1999年余额+0.05×2000年销售额 =50600+0.05×180000=59600千元 额外资金需求:16597=资产合计-负债-所有者权益
=162180-30960-42000-9023-4000-59600 可被允许的最高流动负债额=流动资产/3=101160/3=33720 减:2000.12.31预估的流动负债30960,可得,额外举债的 流动负债为:2760
普通股权益的需求:16597
8
(2760) 13837
由上述可知,应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2760千元,发行普通股筹资13837千元。 2、销售百分比法两个假设:
①大多数资产负债表账户的余额都会随着销售额的变动而变动。
②在目前销售水平下,现有的全部资产都已达到最适当的水准,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对销售额的比率和负债对销售额的比率均固定不变。 3、其他筹资方式:
(1) 发行普通股、优先股
(2) 筹措其他短期负债,如借如短期借款 (3) 减少存货,以减少积压资金 (4) 加速收款
(5) 延展应付账款的付款期,或将应付账款改为应付票据。
项目五 短期经营决策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A 5、C 6、B 7、B 8、A 9、D 10、C 11、B 12、C 13、B 14、A 15、D 16、B 17、D 18、C 四、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E 3、ABCDE 4、ABCE 5、ABCD 6、ABCD 7、ACDE 8、ABCD 9、 ABCD 10、ABD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5-1:
解:假设C产品停产,编制贡献毛益分析如下 项目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 固定成本 利润 A产品 900000 700000 200000 200000 0 B产品 840000 696000 144000 200000 -56000 合计 1740000 1396000 344000 400000 -56000 根据计算结果,如果停产C产品,会使整个企业由盈利34000元,变成亏损56000元。 项目实训5-2:
差量收入=10000×8-6000×8=32000元 差量成本=5000×8+20000=60000元
9
差量损失=60000-32000=28000元 所以,应立即出售。 项目实训5-3:
剩余生产能力=20000×(1-80%)=4000小时
项目 B产品 C产品 产量 200 160 单位产品机器小时 20 25 单位贡献毛益 18 20 单位小时贡献毛益 0.9 0.8 贡献毛益总额 3600 3200 所以,应增产B产品 项目实训5-4:
B产品虽亏损500元,但可提供贡献毛益,所以不能停产。如果停止B产品的生产,利润总额为: 项目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 固定成本 利润总额 A产品 90000 55000 35000 C产品 50000 30000 20000 合计 140000 85000 55000 35000 20000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企业停产后,不仅利润不能增加,反而由原来的30000元降低到20000元,所减少的10000元正是B产品原来提供的贡献毛益。
项目实训5-5:
D产品可提供贡献毛益=(20-15)×2500=12500元 大于B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所以,应转产。 转产后企业利润将增加2500元(12500-10000),达到32500元。 项目实训5-6:
设X代表成本平衡点,则: 15X=10X+2400 X=480件
所以,当X>480件时,自制 X<480件时,外购 项目实训5-7:
设X代表采购量在10000件以内的成本升降分界点,Y代表采购量10000件以上的成本升降分界点,则:
3500+X=1.55X 3500+Y=1.3Y
计算可得,X=6364件,Y=11667件
所以,需用量<6364件时,应外购 需用量=6364件时,自制或外购均可 6364件<需用量<10000件时,应自制 10000件<需用量<11667件,应外购 需用量=11667件,自制或外购均可 需用量>11667件,应自制
10
项目实训5-8:差别收入=6000×(25-20)=30000元 差别成本=6000×4+2000=26000元 差别利润=30000-26000=4000元 所以,应进一步加工 项目实训5-9:
单位储存成本=16元 经济订货批量=1000单位 经济订货批次=8次
年最低成本合计=16000元 项目实训5-10:
(1)不考虑订单限制时的经济订购批量 Q=400件
(2)订购300件时:
储存成本=450元 订购成本=800元 年成本合计=1250元 订购600件时:
储存成本=900元 订购成本=400元 年成本合计=1300元
所以,订购批量限最佳决策是每次订购300件。 项目实训5-11:
生产18000件时价格=63.78元 生产22000件时价格=62.37元
案例5-1
1、 根据小王提出的方案 方案①不接受外商订货
计划产量为60000只,全部内销,销售收入为2100000元(60000×35)。 钢板的费用=60000×24.5×1=1470000元
边际贡献可估算为:2100000-1470000=630000元 方案②接受B型桶订货。
因可得到350000公斤进口钢板,所以可生产B型桶14285只,除12000只出口外,其余2285只作为内销,不增加油漆及擦洗费用。这样,钢桶的单位成本可比一般内销降低:
(1-0.93)×24.5=1.715元 而售价都是35元。于是就有计划产量60000只,其中14285只为B型钢桶,销售收入、边际贡献计算如下:
销售收入=12000×36+48000×35=2112000元
钢板费用=14285×24.5×0.93+(60000-14285)×24.5×1 =1445501.23元
另外增加费用=12000×3.5=42000元 边际贡献=2112000-1445501.23-42000 =624498.77元
比方案①少5501.23元。但企业可留存外汇:12000×36×3%=12960元
11
显然,方案②比方案①更有利。 方案③:接受D型桶订货。
因为可得到300000公斤进口钢板,可生产D型钢桶12244只,除12000只出口外,其余244只作为内销,可不增加另外费用。这样,钢桶的单位成本可比一般内销降低:
(1-0.86)×24.5=3.43元 而售价都是35元,于是就有计划产量60000只,其中12244只为D型钢桶,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等计算如下:
销售收入=12000×34.5+48000×35=2094000元
钢板费用=12244×24.5×0.86+(60000-12244)×24.5×1 =1428003.08元
另外增加费用=12000×3.5=42000元
边际贡献=2094000-1428003.08-42000=623996.92
比方案②少501.85元。但企业可留存外汇:12000×34.5×3%=12420元
这比方案②少540元,显然方案③不如方案②,但优于方案①。因为虽然边际贡献少6003.08元,但能留存外汇12420元。
综上所述,方案②最佳,方案③次之,方案①最差。那么小王的结论应采用方案②,即:
A、总产量60000只,其中B型钢桶14285只。 B、接受外商订货,出口B型钢桶12000只。
2、小张认为小王的意见是对的,因为国家规定企业创汇可以留存,正说明企业和国家有共同利益。企业外汇增加,同样带来国家外汇增加,这是兼顾国家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所以按照收益分配原则先国家利益,后企业利益。
3、接受B型钢桶订货可净创汇=(36-0.93×24.5)×12000=158580元 接受D型钢桶订货可净创汇=(34.5-0.86×24.5)×12000=161160元 这样,小王的方案②和方案③可修改为:
方案②:产量60000只,其中12000只为B型桶,则:
钢板费用=12000×24.5×0.93+48000×24.5×1=1499420元 边际贡献=2112000-1449420-42000=620580元
比方案①少9420元,但增加外汇留存12960元。所以,效益优于方案①,而对于国家来说,可净增外汇158580元。显然方案②优于方案①。 方案③:产量60000只,其中12000只为D型桶,则:
钢板费用=12000×24.5×0.86+48000×24.5×1=1428840元 边际贡献=2094000-1428840-42000=623160元
比方案②多2580元,增加外汇留存12420元只比方案②少540元。所以,效益优于方案②,而对于国家来说,可净增外汇161160元,比方案②多2580元。所以三个方案中,方案③最优,方案②次之,方案①最差。结论为:应采用方案③,即: A、总产量60000只,其中D型桶12000只。 B、接受外商订货,12000只D型桶全部出口。
4、厂长会选择丁科长的方案。因为丁科长既肯定了小王正确的一面,又分析小王方案只考虑为国家创汇的一面,没有考虑动用国家外汇的一面。所以,丁科长分析比较全面。
12
项目六 长期投资决策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D 6、B 7 、B 8、C 9、A 10、B 11、A 12、C 13、B 14 D 15、B 16、C 17、C 18、A 四、多项选择题
1、BD 2、 BC 3、BDE 4、ABD 5、AC 6、AB 7、ACD 8、AB 9、ABD 10、AC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6-1:
8年可节约总成本的现值=15000×4.968=74520元<90000元 所以,不应购置 项目实训6-2: 21762.29元
项目实训6-3:净现值=70000×4.111+10000×0.507-300000= -7160<0 所以,不可行 项目实训6-4:
方案1的综合资金成本=890×40%+10%×30%+14%×30%=10.4% 方案2的综合资金成本=890×30%+10%×40%+14%×30%=10.6% 方案3的综合资金成本=890×35%+10%×45%+14%×20%=10.1% 所以,选方案3 项目实训6-5::
第0年= -620万元 第1-5年=160万元 第6年=180万元 项目实训6-6:
甲产品净现值=205010元 乙产品净现值=232670元
所以,生产乙产品有利 项目实训6-7:
净现值=【21000+(100000-10000)/10】×4.192-100000=25760元 所以,方案可行
项目实训6-8:回收期=2.67年 年平均投资报酬率=25% 项目实训6-9:内含报酬率=14.98% 项目实训6-10:
A方案:净现值=8.84万 现值指数=1.441 内含报酬率=28.74% 回收期=2.5年 B方案:净现值=9.297万 现值指数=1.46
13
内含报酬率=31.55% 回收期=2.13年 所以,选B方案 项目实训6-11:
如继续使用旧设备:
平均年成本=总成本/(P/A,10%,4)
=(12000-3484.24+15679.08)/4.355 =5555.26元 改用新设备
平均年成本=总成本/(P/A,10%,8)
=(30000-933-7468.8+19205.64)/5.335 =7648.46元 因此,不应更新
案例6-1:
1、 大同公司的几个问题通过公式计算如下:
(1)大同公司租赁设备的现值为28423.92元,而购买只需花费28000元,现在就购买可相对节约423.92元,所以,应该购买。
(2)若想设立奖学金,一次存入银行33000/4%=825000元。 (3)20000×2.673×0.8396=44885元,当初借款额为44885元。
2、公司在今后的筹资与投资方案选择中,应当始终将资金的时间价值考虑进去,有些业务尽管投资或筹资的具体方面,但也要从时间价值角度去考虑相关问题,如机会成本等。
案例6-2 0 1 2 3 4 5 出售旧机器(Ⅰ) 购买类似机器(Ⅱ) 66000 (27500) (27500) (27500) --- --- (380000) 46000 6000 46000 46000 46000 (15000) 46000 46000 14
购买自动化机器(Ⅲ) (636000) 76000 135000 76000 135000 76000 135000 76000 135000 76000 135000 (30000) 76000 135000 76000 购买包装装箱机器(Ⅳ) (412000) 51500 135000 51500 135000 51500 135000 51500 135000 51500 135000 (21000) 51500 135000 51500 6 7
--- --- 135000 8 9 10 --- --- --- 46000 46000 6000 12000 76000 135000 76000 135000 76000 135000 28000 135000 51500 135000 51500 135000 51500 135000 说明:(1)现金流量发生在每年年底。
(2)机器以帐面价出售可得66000元,因机器寿命还有三年。可节省一名工人,一年年薪为15000×12=180000元,实际每年增加现金流量为180000×(1-25%)=135000元。
(3)购买包装装箱机器支出为412000元,每年折旧为412000/10=41200元,因折旧增加而增加的现金流量为41200×1.25=51500,修理费发生于第五年,扣除所得税后,实际现金流量为28000×(1-25%)=21000元。节省一名工人,每年现金流量增加为135000元。
1、由于不辞退工人,无论哪种方案,人力的节省在工人退休后才发生。
方案A:由于没有人力的节省,所以各年度的现金流量为表二中的Ⅰ+Ⅱ,结果见表三中的A。
方案B:原可节省1人,但由于不辞退工人,因此到2年后,1名工人退休,开始发生人力的节省。各年度的现金流量为表二中的Ⅰ+Ⅱ+Ⅲ(Ⅳ中的第1、2年度不含135000元),结果见表三中的B。
方案C:原可节省1人,但由于不辞退工人,因此到2年后,1名工人退休,开始发生人力的节省。各年度的现金流量为表二中的Ⅰ+Ⅲ(Ⅲ中的第1、2年度不含135000元),结果见表三中的C。
方案D:原可节省2人,但由于不辞退工人,因此到2年后,1名工人退休,开始发生1名工人工资的节省,4年后第2名工人退休后,才发生2名工人工资的节省。各年度的现金流量为表二中的Ⅰ+Ⅲ+Ⅳ(Ⅲ中的第1、2年度不含135000元,Ⅳ中的第1、2、3、4年度不含135000元),结果见表三中的D。
2、 以10%折现率,各方案的净现值见表三。
表三 单位:元 方案A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8500 18500 18500 46000 31000 46000 46000 46000 46000 58000 方案B (314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70000 70000 205000 232500 196500 232500 232500 232500 232500 244500 方案C (726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570000) 48500 48500 183500 211000 181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239000 方案D 0 1 2 3 4 5 6 7 8 9 10 (982000) 100000 100000 235000 262500 346500 397500 397500 397500 397500 425500 净现值 (104426) 净现值 (1834199) 净现值 1555985 净现值 2672500 3、 首先考虑人力节省金额的改变,亦即在购入机器节省人力时,便辞退工人。方案A由于
15
没有人力的节省,结果不变,方案B、C、D各年度的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见表四中的B、、C、D。因此,以后三年度每年因折旧减少而减少的现金流量为折旧费用×(1+所得税率)=22000×(1+25%)=27500元。 (1) 购买类似机器支出为:
机器售价+安装费用=360000+20000=380000元 每年折旧=(380000-12000)/10=36800元
每年因折旧增加而增加的现金流量为36800×(1+25%)=46000元 修理费发生于第5年度为20000元,因可抵税,所以实际现金流量为20000×(1-25%)=15000元
(2) 购买自动化机器支出为:
机器售价+安装费=614600+21400=636000元 每年折旧为(636000-28000)/10=60800元
每年因折旧增加而增加的现金流量为60800×(1+25%)=76000元
修理费发生于第5年度为40000元,因可抵税,所以实际现金流量为40000×(1-25%)=30000元
表四 考虑人力节省各方案的现金流量及净现值 方案B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净现值 2068497 (726000) 205000 205000 205000 232500 196000 232500 232500 232500 232500 2445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净现值 1790283 方案C2 (570000) 183500 183500 183500 211500 181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239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净现值 3335205 方案D2 (982000) 370000 370000 370000 397500 346500 397500 397500 397500 397500 425500 其次,考虑改变投资年限的情况。因原机器寿命尚有三年,因此以后分别延后1、2、3年购买类似机器或自动化机器,而于第10年底以帐面价值出售计算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至于包装和装箱机器因原先没有,如考虑改变投资年限,则应从第0年至第10年,且在第9年购入,第10年出售,不是合理的。因此只考虑A、C方案的情况。方案A、C延后1年、2年、3年的现金流量见表五中的A1、C1、A2、C2、A3、C3。
表五 改变投资年限A、C方案的现金流量及净现值 方案A1 0 1 2 3
方案A2 0 1 2 3 0 0 (358000) 18500 16
方案A3 0 1 2 3 0 0 0 (380000) 0 (336000) 18500 18500 4 5 6 7 8 9 10 46000 46000 31000 46000 46000 46000 94800 4 5 6 7 8 9 10 46000 46000 46000 31000 46000 46000 131600 4 5 6 7 8 9 10 46000 46000 46000 46000 31000 46000 168400 净现值97664 净现值88408 净现值77052 方案C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 (592000) 48500 183500 211000 211000 181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2998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方案C2 0 0 (614000) 183500 211000 211000 211000 181000 211000 211000 3606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方案C3 0 0 0 (636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211000 181000 211000 421400 净现值428847 净现值444489 净现值361065 综上各答案可知,方案D购买自动化及包装和装箱机器可节省2名工人,而1名工人年薪为15000元,而自动化机器售价为636000元,包装和装箱机器售价为412000元,年限为10年,因此可产生最大的净现值。
而方案B与方案C节省1名工人,可是由于B的净现值大于C,所以B较有利。 由于改变投资年限,方案A因为机器寿命尚有3年,且新机器并没节省人力,因此延迟购买的净现值会较大,但仍为负的。
而方案C则以立即购买的净现值较大。 4、 利用逐次测试法,求出内含报酬率:
50 000 000=2000000+[(50000000×13.6%)×
t141(1i)(1+i)
2
用内插法求出 i=10%
对该公司来说,10%的内含报酬率低于13.6%的贷款利率,所以不应贷这笔款。
案例6-3
若购置水罐车,每年的运行支出为:
2400+800+480+1000×12+1600+1200+2000=20480元
按该车跑满30万公里计算,车的运行年限为6年,净残值为5000元,按银行长期贷款年利率8%作为资金时间价值标准,计算如下: (1)计算车辆运行支出的总现值
17
=80000+20480×(P/A,8%,5)+15480×(P/F,8%,6) =80000+20480×3.9927+15480×0.6302=171525元
(2)车辆运行支出的平均年成本=171525/(P/A,8%,6)=37103元 租赁分析:水罐车每辆租金15000元,饮料公司只需租用2季,则每年租金支出为30000元。
计算租金总现值=30000+30000×(P/A,8%,5)=149781元
计算按后付年金序列组成的租金平均年成本为:149781/(P/A,8%,6)=32400元 两种方案比较:从表面看购置方案优于租赁方案(不足3年的租金可购置一辆水罐车);但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租赁方案的平均年成本为32400元,低于购置方案的平均年成本37103元,如选择租赁方案,每年可相对节约4703元。
项目七 全面预算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A 5、A 6A、 7、C 8、D 9、D 10 、A 11、D 12、C 四、多项选择题
1、AD 2、BC 3、ABC 4、ABC 5、ABCDE 6、ABCDE 7、ABCD 8、ABDE 9、BCD 10、ABCE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7-1:
(1)138500 (2)-12259 (3)28000 (4)15741 (5) 15691 (6)143250 (7)29000 (8)1250 (9)17152 (10) 17152 (11)32248 (12)28474 (13)7000 (14)87.5 (15)21386.5 项目实训7-2: 销售预算
项目 销售收入 2月销售收现 3月销售收现 4月销售收现 5月销售收现 6月销售收现 现金收入合计
18
4月 280000 48000 112000 70000 230000 5月 360000 56000 140000 90000 286000 6月 480000 70000 180000 120000 370000 7月 400000 90000 240000 330000
采购预算 项目 采购金额 3月采购付现 4月采购付现 5月采购付现 6月采购付现 现金支出合计
现金预算表 单位:元 摘要 期初余额 加:本期现金收入 合计 减:本期现金支出 进货 销售费用 预计设备购置 预计支付股利 支出合计 收支相抵 向银行借款 偿还借款 支付利息(12%) 期末现金 4月 14000 230000 244000 195750 35000 12000 242750 1250 10000 5月 11250 286000 297250 256250 45000 25000 326250 -29000 40000 6月 11000 370000 381000 273750 60000 333750 47250 36000 820 10430 4月 220000 85750 110000 195750 5月 292500 110000 146250 256250 6月 255000 146250 127500 273750 7月 127500 11250 11000 第二季度预计利润:
4月预计利润=(280000-17500×12-41700)×(1-25%)=21225元
5月预计利润=(360000-22500×12-41700)×(1-25%)=36225元 6月预计利润=(480000-30000×12-41700)×(1-25%)=58725元 6月30日预计资产负债表(略)
案例7-1
2015年度预计现金预算表 单位:千元 成10% 预期现金收入总额 原料 直接人工、间接费用 799 900 900 1000 1000 1000 1000 1500 1500 1700 17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1500 1500 800 8500 900 900 900 2450 2548 2646 3430 4557 4900 5537 6027 5047 3185 2303 2450 长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
维修费用 营业费用 坏帐费用 利息发费用 所得税 贷款还本 总支出 当月收支净额 加:期初现金余额 本期现金余额 减:现金最低存量 现金溢缺额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675 685 685 765 800 800 865 850 765 660 675 675 (50) (52) (54) (70) (93) (100) (113) (123) (103) (65) (47) (50)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20.6 152 0 0 0 0 396 271 0 0 0 0 30.6 271 0 0 0 0 396 271 0 0 0 0 396 2506.6 (56.6) 2563.6 (15.6) 3057.6 (411.6) 3496.6 (66.6) 3937.6 619.4 4926.6 (26.6) 5253.6 283.4 4957.6 1069.4 4688.6 358.4 3196.6 (11.6) 10058.6 (7755.6) 2851.6 (401.6) 594 537.4 521.8 110.2 43.6 663 636.4 919.8 1989.2 2347.6 2336 (5419.6) 537.4 521.8 110.2 43.6 663 636.4 919.8 1989.2 2347.6 2336 (5419.6) (5821.2) 313.33 320.45 382.2 437.07 492.2 615.83 656.7 619.7 586.08 399.58 1257.33 356.45 224.07 201.35 (272) (393.47) 170.8 20.57 263.1 1369.5 1761.52 1936.42 (6676.93) (6177.65) 1、 由2015年度预计的现金预算表中,可获得以下信息:
(1)由现金溢缺额可知,公司向银行贷款的最高月份是11月、12月。主要是由于圣诞节的原因,公司在这两个月购入过多原料所致。如果银行以前给予公司的信用额度低于此一数额,公司看了这张预算表应该有所打算。公司可从以下方式取得现金来源: ①向银行要求取得扩大的信用额度。
②催收应收帐款。 ③增资,发行新股。 (2)有关说明 ①销货现金收入净额 1月份=
12×(2500+2500)×(1-2%)=2450
2月份=1(2500+2700)×(1-2%)=2548 2× 3月份=1(2700+2700)×(1-2%)=2646 2×
……..以后各月依次类推。
(3)原材料于购买后30天付款,表示当月所付的原材料为上月购进来的,所以,2015年12月的购料费应于下年度开始第一个月付,即形成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付帐款。 (4)直接人工、间接费用当月发生即付。 (5)维修费用为已知。
20
(6)营业费用为当月销售额的5%加固定营业费用550。
1月份=2500×5%+550=675 2月份=2700×5%+550=685 …….. 以后各月依次类推。
(7)坏帐费用已包括在营业费用在内,但最初算销货收现额时已扣除,所以不再包括于营业费用,因此应扣除。
(8)所得税每年1月、4月、7月、10月交纳。所以2015年第一个月交纳上年度的季末税款609÷4=152.2千元。4月、7月、10月交纳2015年度各季税款1084÷4=271千元。
(9)公司已向银行贷款7920千元,分5年20期偿还,所以至2015年只剩应付短期贷款1584千元,每季支付396千元。
(10)现金最低存量=各月支出÷8 1月份2506.6÷8=313.33 2月份2563.6÷8=320.45 …….. 以后各月依次类推。 资产负债表
2015年12月31日 单位:千元 现金 应收帐款净额 存货 预付费用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合计 其他资产 现金 资产总计 应付帐款 应付费用 应付票据 长期负债到期部分 应付税金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 负债合计 普通股 资本公积 留存收益 股东权益合计 权益总计 对于公司成长10%后的偿债能力做一评估: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1 356.45 3459 4508.35 604 8927.8 9550 (4059) 5445 304 356.45 14676.8 1900 1220 1584 271 4975 0 4975 426 486 8789.8 9928.4 14676.8 流动比率 2.00 2.1 1.79 速动比率 1.02 1.08 0.77
成长10%,不但没增加公司的偿债能力,而且减少了。因此,银行会要求更高的贷款利息,会造成公司负债比率过高,财务风险加大,所以可考虑其他筹资方式,如发行普通股。
利润表
单位:千元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销售毛利 营业费用 营业净利 利息费用 税前净利 所得税 税后净利 2、 销售增长10%
(1)首先假设销售增长10%。如果公司想在原产品线上成长10%,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才能成长,但事实上,公司已增加新的产品线(如目录及圣诞卡),所以,这个假设才能达到,应属合理。 (2)最低现金存量为当月支出的:
在2013年,现金占流动资产的8.8%(703/7979) 在2014年,现金占流动资产的7.53%(594/7893.25) 在2015年,现金占流动资产的3.99%(356.45/8927.8) 一年比一年小,说明比较保守 (3)预付费用与上年度一样 (4)生产设备与2014年一样 (5)不出售新股及发放股利。
46000 34500 11500 8900 2600 247.2 2352.8 1084 1268.8
项目八 成本控制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三、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C 6、A 7、D 8、A 9、B 10、A 11、B 12、A 13、A 四、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 3、ABCD 4、ABCDE 5、ABE 6、ABCD 7、ABCD 8、ABCD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8-1:
(1)生产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2500×0.55=1375元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3×400=1200元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375-1200=175元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0.55-0.5)=125元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6×400)×0.5=50元
22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125+50=175元 项目实训8-2:
(1)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总额=61700-60000/20000×16000=13700元
(2)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61700/17500-60000/20000)×17500=9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差异=60000/20000×(17500-16000)=4500元 (3)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61700-60000=17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60000/20000×(17500-160000)=45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60000/20000×(20000-17500)=7500元 项目实训8-3:
(1)计算实际数据:
①实际销售数量=实际销售数量的标准利润/每件标准利润 =33000/30=1100件 ②实际生产数量超过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数量差异/每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2000/40=50件
预算生产数量=预算固定制造费用/每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50000/40=1250件 实际生产数量=50+1250=1300件
③每件标准售价 150 每件已售出产品的售价差异(11000/1100) 10 每件实际售价 160元 ④超标准耗用的原材料(750/5) 150千克 标准原材料耗用量(1300件×4千克) 5200千克 实际原材料耗用量 5350千克 由于假设材料库存不变,所以其购入量等于其使用量 每千克购入材料的价格差=1070/5350千克=0.2元 每千克材料实际价格=0.2+5=5.2元
⑤超标准工时(2400/12) 200小时 标准工时(1300件×3小时) 3900小时 实际工时 4100小时 ⑥实际工时的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4100小时×8) 328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1640(有利差异)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 31160元 ⑦预算固定间接费用 50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 2000(有利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 48000元 (2)假设2014年6月的两个最重要差异就是数额最大的差异,即售价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①售价差异
意义:11000元(有利差异)表示2014年6月份的实际售价高于标准售价。
发生原因:2014年6月出现的计划外的价格上升,原来的标准售价过低,制定标准售价时所预计的竞争较高,而现时市场的竞争相对较低,因此可收取较高的价格。 ②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3
意义:2400元(不利差异)表示为达到生产数量所使用的工时多于标准所允许的工时。 发生原因:消耗的时间多于标准多允许的时间,由于处理质量较差的材料时遇到困难而拖延的生产进度,原来的标准时间过少。 项目实训8-4:
(1)质量检验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5+15)=200(元/次) 订单处理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10+30)=100(元/份)
机器运行作业成本分配率=40000/(200+800)=40(元/小时) 调整准备作业成本分配率=2000/(6+4)=200(元/次)
甲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元)
单位作业成本:(13200+3600)/(100+40×50%)=140(元/件) 单位成本:50+40+140=230(元/件)
乙产品分配之本月发生之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200×4=36800(元)
单位作业成本:(36800+4600)/(200+60×50%)=180(元/件) 单位成本:80+30+180=290(元/件)
(2)本月发生制造费用分配率:
50000/(200+800)=50(元/小时)
甲产品发生之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50×200=10000(元) 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0000+3600)/(100+40×50%)=113.33(元/件) 甲产品单位成本:50+40+113.33=203.33(元/件)
乙产品发生之本月发生之制造费用:50×800=40000(元) 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40000+4600)/(200+60×50%)=193.91(元/件) 乙产品单位成本:80+30+193.91=303.91(元/件)
(3)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本题中甲产品的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30元,而决策者制定的单位售价为203.33+10=213.33(元),如果与传统单位成本(203.33元)比较,好像有利可图,结果实际上是在畅销的同时,每销售一件产品,就要亏损230-213.33=16.67元。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则会避免这个决策失误;对于乙产品而言,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290元,显然303.91+10=313.91(元)之定价偏高,会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把单位售价降低一些,则会避免这个损失的发生。
案例8-1 答案略
项目九 责任会计与绩效管理 一、名词解释(略)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C 7、B 8、B 9、D 10、B 11、B 12、D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CE 3、ACDE 4、DE 5、AB 6、ABCDE 7、AC 8、ABCD
24
五、简答题(略) 项目实训9-1:
(1)追加投资前A的剩余收益:
A中心的利润=500×12%=60万元
A中心的剩余收益=60-500×10%=10万元 (2)因为:利润=投资额×投资利润率
B中心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10%
=投资额×15%-投资额×10%=30
所以,追加投资前B中心的投资额=30/(15%-10%)=600万元 (3)追加投资前集团公司的投资利润率: A中心的利润=60万元
B中心的利润=600×15%=90万元 集团公司的利润=60+90=150万元
集团公司总投资额=500+600=1100万元
追加投资前集团公司的投资利润率=150/1100=13.64% (4)若A中心接受追加投资,其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60+25)-(500+200)×10%=15万元 (5)若B公司接受追加投资:
投资利润率=(30+90)/(600+200)=15%
剩余收益=(90+30)-(600+200)×10%=40万元 项目实训9-2:
三个部门的投资报酬率:
A部门投资报酬率=19/90=21.11% B部门投资报酬率=20/100=20% C部门投资报酬率=18/100=18% 三个部门的剩余收益:
A部门的剩余收益=19-90×16%=4.6
B部门的剩余收益=20-100×16%=4 C部门的剩余收益=18-100×16%=2 项目实训9-3:
(1) 净利润=2000×(1+10%)=2200万元 (2) 平均资产=8000×(1+10%)=8800万元
(3) 平均无息流动负债=800×(1+10%)=880万元 (4) 平均负债=8800×60%=5280万元 (5) 有息负债=5280-880=4400万元 (6) 利息支出=4400×5%=220万元
(7) 税后净营业利润=2200+(220+500)×(1-25%)=2740万元 (8) 调整后资本=8800-880=7920万元
(9) 经济增加值=2740-7920×10%=1948万元
由于预计的经济增加值低于目标经济增加值(2000万元),因此,不能实现目标。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