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

1. 中国近代史的“四个选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2. 王朝的周期律:初期兴起,逐渐昌盛,后期腐败、衰亡。

3.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1840)。

4.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5.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

6.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7. 近代中国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9.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 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外矛盾)。

1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12. A.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

13. 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4. 区别和联系: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15. 注:民主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16.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A.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工具。

17. B.是中国落后和贫困的根源。

18. 反侵略战争(1840—1919)的失败及其原因:

19.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经济技术的落后。

20. 注:前者是更根本的原因。

21.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22.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

23.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24.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851—1864)

25. 如何看待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26. 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百日维新)、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27. 太平天国运动

28.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贵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

29. 《天朝田亩制度》: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 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30.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提出了该改革方案。 它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31. 1856年9月,发生了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32.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33. 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⑵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⑶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⑷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⑸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34. 洋务运动的兴衰(1860—1890)

35.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36. 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7. 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38. 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39. 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40. 戊戌维新运动(1918—持续100天)

41. 历史意义:⑴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42. ⑵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43. ⑶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4.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知识点)

45.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46.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教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慈禧新政),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

47. 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48. 1894年11月,孙中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49.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50.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51.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52. A.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53. B.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54. C.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55. 黄花岗起义

56. 同盟会发动多次武装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广州起义。由黄兴率领率,史称“黄花岗起义”。

57. 武昌首义

58. 1911年10月10日晚(双十节),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

59. 各地响应

60.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61. 中华民国的建立

62.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在南京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6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4.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65.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66. 辛亥革命的性质:

67.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8.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9. ⑴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70. ⑵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71. ⑶推动了中华人民的思想解放。

72. ⑷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

73. ⑸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74.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75.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开始看清袁世凯的真面目,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

次革命”。

76.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

77. 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准备“登极”前一周,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成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护国运动

78. 孙中山是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人。

79.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80.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81. 辛亥革命的教训:

82. 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83. ⑴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84. ⑵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85. ⑶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86.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1949)(—1979改革开放)

87.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8. 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89.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90.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91.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的经济危机。

9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

93.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94. 1942年元旦,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反法西斯联盟。苏联红军在同年7月至1943年2月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役,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

95.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96. A.大资产阶级

97. B.民族资产阶级

98. 官僚资本

99.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100. 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101. 由官僚资本控制、支配的以“民营”或“官商合办”形式出现的工业企业,大多是通过兼并民族工业而来的。

102.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A.革命性 B.妥协性

103. 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三种政治力量:

104. ⑴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

105. ⑵民族资产阶级

106. ⑶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07. 三种建国方案

108. 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109. ⑵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110. ⑶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1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2. 新文化运动(1915.9)

113.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114.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115. 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其主要阵地。

116. 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

117. A.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118. B.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19.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

120. 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121. 结合20世纪初发生在世界和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理解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

122.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十月革命

123. ⑴中国的先进分子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

124. ⑵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25. ⑶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126. ⑷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127. ⑸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28. ⑹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129. ⑺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中得到传播,这样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130. 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第一人。

131.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2.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33. ⑴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134. ⑵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135. 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36.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创建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137.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有力地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那些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发挥了某种先锋和桥梁的作用。 这样,五四运动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38.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39. A.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接受的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140. B.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不会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14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142.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43.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是:

144.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45. 中共二大

146.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对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指出加给人民“最大痛苦的是资本大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这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147. 民主革命纲领:

148.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49.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50.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151.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152.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3.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54. 新三民主义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一致。

155. 国共合作所领导的大革命意义:

156.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加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

157.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斗争)

158. 七一五政变

159. 1927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

160. 国民党政权性质:

161. 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62. 八七会议

163. 内容: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164. 意义: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165.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66.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167. 掌握20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及其产生原因:

168. 第一次是“左”倾盲动错误,第二次是“左”倾冒险主义犯的错误,第三次是“左”倾教条主义犯的错误。

169. 产生原因: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也就是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170. 遵义会议

171. 内容:①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172. ②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173. ③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指挥权。

174. ④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75. 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176.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177. ③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

178. ④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179. 日本侵略中国的步骤及其代表性事件

180.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1. B.1935年华北事变

182. C.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183. 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之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侵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84.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

185. 作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8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8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18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189. 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0. 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标志:

191. 武汉会战的结束。

192. 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不同:

193. 与国民党实行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194. 减租减息政策 “三三制”原则

195. 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196. 新民主主义理论

197. 这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性理论。

198. 整风运动

199.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200. 意义: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1. 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

202. 1.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203.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是人民的精神动力。

204.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国屹立世界的基本保证。

205.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不惧怕战争。

206.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207. 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8.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209.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

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210. 全国内战爆发的标志:

211.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12. 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213. 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14. 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第二条战线:

215.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21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7. 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

21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19.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220.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1. 2.密切联系群众。

222. 3.自我批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