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2011年第7期 广播影视评论 关于新肘期电视文艺节lll的思考 周建琳 (深圳卫视大型活动部,广东深圳518026) 摘要:在媒体消费时代,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日益呈现出追求简单消遣的生产模式,放松了电视文艺作品对社会意识形态 的关注以及艺术品质方面的追求。电视文化环境的培养,需要广大电视文艺从业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 能自觉抵御低俗思想的侵袭,以健康向上的生产思想和严谨务实的创作态度,来推动我国电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使电视文艺 在繁荣社会文化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电视文艺;文化消费;社会责任;主流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7.0094—02 一、电视文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 二、“大众娱乐”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文艺节 目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时代文化品质的逐渐提高,也随着人ffJ观赏需求地 视文艺从早期的“我演什么你看什么”、“我敦什么你学什么” 化传播手段 我国电视文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过程。从 况转播向直播发展,最初的演播室实况转播逐渐被舞台演 表现手段上看,它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实 不断变化,人们对于电视文艺的选择态度有’r新的变化。电 直播所取代,电视以其传播手段迅速而广泛的优势,更多更 的主观欣赏教化形式,逐渐转变为“你想看什么我生, :什f么” 快地让电视观众欣赏文艺节目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同时也突 和“你想要什么我创作什么”的以m场需求为导向的召唤令 破舞台演出受众的局限性,扩大了舞台文艺演出的影响,这 参与的形式,观众由单一的电视产品受众变成了 右电 文 阶段的电视文艺发展依然属于被动型发展。 艺生产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这让电视文艺的艺术功能发,I- 第二个时期,是从单纯直播舞台文艺演出阶段向电视机 了巨大变化,不但寻求制造感染力 欣赏性, l1.追水参 I 构自办自创文艺节目转变,在这一阶段,电视媒体逐渐从~‘ 互动感。…众所周知,能够产生足够的娱乐效果足引发人众 个舞台文艺演出的转播机构转变为电视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 机构,进入主动型发展阶段,由此,电视文艺作为一种新兴 的视听艺术形式蓬勃发展起来。 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的今天,电视文艺 文化消费冲动的有力支撑。也许是现实生活压力人人,能 人卸下包袱、毫无负担地投入到文化享受中便成J,大众义化 消费者对生产者的重量级要求。 《快乐大本营》、 《星光人 道》、《天天向上》、《非诚勿扰》、《超级女声》、《JJ【1 油!好男儿》等等优质的电视文艺节Ij无 /f 是充分考虑1r 节目的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实 现了质的飞跃。我国各级电视文艺工作者在逐步理解和掌握 电视文艺的表现手法和生产规律后,将立体化的电视思维发 挥到了极致。现在,电视文艺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有综合兼容 特点的文艺形式。 内容的娱乐性和观众的参与感而生产f¨米的。观众何理山向 电视媒体要求电视文艺节目的可观可感性,也有理由唼求电 视艺术工作者在日新月异的生活面前具备更丰富、更牛动的 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多种文 表达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枉现实q二 l1l 学艺术形式纷纷与电视这种现代传播手段结缘,在进一步满 足更广泛人民群众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成为 大行其是,大众传媒也开始了所谓“消费主义”的转向,向品 市场上的“顾客就是上帝”法则,成为了‘些传媒迎合“时尚”, 电视文艺创作的生产基础和灵感源泉。 如今电视文艺作为一种主流文化传播手段,已经成为大 争取读者、观众的“潜规则”。拥有强势传播手段的电视义艺,2]娱乐功能在电视文艺的诸多方血彼尢1 众牛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天 自然也不能免俗。l南地北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以及世界各地艺术争奇斗艳的华彩 制的放大,而其他电视文艺形式宣扬社会真善关的文化精神 乐章。同时也是百姓获取文化信息,提升文化品位,培养文 本质被埋没其中,偶尔风毛麟角的露个头,也被不可避免的 化思想的一个有效手段。 带上了快餐文化的印记,难成大器。 收稿日期:2011-05—12 作者简介:周建琳,男,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卫视大型活动部导演,助理编辑,主要从事大型电视文艺节目、活动、晚会的策 划制作工作 94 今传媒2011年第7期 广播影视评论 更为严重的是各个电视文艺生产机构为了争夺市场,追 艺的生态,使电视文艺节目生产者的创新能力萎缩,媒体认 求利益最大化,置电视文艺带给观众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享受 知度下降,造成公共文化空间的混乱无序、社会文化产品的 于不顾,片面追求收视率,让电视文艺娱乐节目内容和形式 低质重复。l4】长此以往,谁还会有原创的勇气和信心。这样 走向低俗化,以浅薄的噱头,博取观众的低俗认同,以短期 的复制克隆在长期来说,必将有损电视文艺发展。随着媒体 效益损害电视文艺的长远发展。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娱乐节 传播格局的变化,文化消费需求日趋呈现多元化特征,电视 目和文艺产品中无节制的拜金主义对他人毫无尊重的攻击、 文艺应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前提上 对个人私欲不分场合的宣扬,确实与人性中“丑”的一面吻合。 尽可能多的自主创新节目形态。艺术来源于生活,电视文艺 虽然也有人从中获得了轻薄的快意,但这种在公共话语中肆 的创作应该将眼光广泛的投向我们的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发 意高调的行为,混淆了善恶、颠倒了是非,是对常识理性和 现素材提取灵感,电视文艺创作者要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既有 主流价值观的践踏是对传统美德的粗暴冒犯。【0]电视的本性 文化品位又有观众需求的突破口,创作出贴近生活又具有文 属于最大众化的传媒工具,但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不能忽 化品质的电视文艺产品,这既是电视文艺本质的要求,也是 略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增强电视文艺的娱乐性、大 观众收视的需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徐舫州呼吁电视台不要 众性、互动性和平民意识,使观众从仰视变成主导力量和参 跟风,要勇于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也希望主管部门要有 与者,是今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然而,我们在任何时候 容错和试错机制,鼓励创新。【5】同时,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 都不能忘记电视文化传媒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能忽视正确 也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拓宽视 的价值取向与舆论导向。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做到“寓教于 野,广泛了解各种新的电视思路,电视技术,同时还要不断 乐”“娱而不俗”,是摆在电视文艺工作者面前一项非常艰巨的 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感悟力以及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只 任务。 有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一个文艺的强者,一个电视的勇者,一 个市场的智者,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市 三、学习、求变、自主创新是未来电视文 场需求的电视文艺节目。 艺节目提升的必由之路 电视文艺是电视文化的集中体现,它自身播出的就是艺 术文化产品,但是眼下的这个文化产品市场,产生了严重的 同质化偏离。一个新的节目形式刚刚出现,只要稍微火一点, 各种效仿的“山寨”版本就纷至沓来,简单粗暴的克隆手段让 “原创”的精神和利益都受到伤害。当然,在发展初期,这种 参考文献: [1]周星.中国电视文艺50年发展分析[J].维普资讯电视研究,2008(2). [2]刘巍.大众文化的平民性、娱乐性与消费性[OL].中新网,http:// Ⅵnvw.chinanews.com/cu1.2010・1 1-05 [3]吴春燕.让“高雅”成为文艺创作主流[OL].中华新闻传媒网,http:// 所谓节目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借鉴”“学习”对电视业的发展确 实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不遵循 市场规则、不尊重形式创新的短视行为,会严重破坏电视文 news.xinhuanet.com/zgjx,2010—06-21. [4]吴皓.电视文艺勿陷入收视率泥沼[N].人民日报,2010.05.25. [5]苏丽萍.抵御文艺节目低俗,不能忘记文化担当[OL】.新华网,http: //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0.06—21.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优秀图书展示展销开始 记者从2011年6月21日在京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188万套,创党史出版物发行量之最;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红 立90周年重点出版物出版座谈会”上获悉:自中宣部、新闻 色精神》已发行80多万册;新世界出版社的《历史的轨迹—— 出版总署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已发行3O余万册。有关业内人士预 秀图书展示展销活动》的通知以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上百 计,7月1日前后还将掀起新一轮红色主旋律出版物的购书 家新华书店统一悬挂横幅,设立专门区域集中展示展销200 热潮。 种优秀主旋律图书,方便读者购买,并给予优惠。 此外,一批全面反映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优秀图书展示展销活动受 放等各个重大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文艺作品也颇受读 到了读者的欢迎,优秀主旋律图书纷纷登上了各地的畅销书 者青睐。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的《遵义!遵义!》、重庆出版 排行榜。其中,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集团的《忠诚与背叛——红岩纪实》等,思想性、艺术性、 (第二卷)自今年1月面世以来已经发行108万套,并带动 可读性俱佳,也因此受到读者欢迎。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发行8O万套,两卷共发行 (选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