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发展研究 李玉红.周晓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摘要】通过调查,针对目前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教学内容陈 450002) 社会或学生需求的一些应用或建模类知识。 尝试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如采取列出书单或资料名细表 的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问阅读,扩大教学内容的外延和内涵。 旧,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匹配,教师素质等问题进行分 析,立足实践,做出尝试。 【关键词】大学数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揭示教师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 时,我们较为注重学生的视角: 一、背 景 中学教师讲课的优点:详细,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起到 了很好的应试作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较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较 深入,反馈、校正及时。 目前我国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还不完善。作为教学第一线的 教师与其等待一个成熟的方针、政策,不如从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实 际问题着手,努力做一些探索、尝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式 不足:大部分高中教师一味灌输,造成学生缺少自主性、不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遇到新问题不能灵活解决。 大学教师讲课的优点:大学教师追求教学的个性和特点,学生 们感受到了自由、新鲜的课堂氛围;引导性强、讲方法,使学生有较 大的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不足:一般连上二至三节课,进度快,知识没有反复,过于笼 统,不易学精;内容量大,跨度大;缺乏交流,不能及时解决疑问;教 我们所在的课题小组在郑州市两所省属大学开展了针对教师 和学生两个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其中被调查的数学教师共5O 人:男教师2O人,女教师3O人;学生共240人:一年级80人,二年 级160人,男女比例为1:2;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师的教 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素质四个方面,通过调查从中总结 归纳出一些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师对学生的反馈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缺少结合实际的应用类知识。 学生的共同心声:希望能与教师多交流、沟通,对他们“如何 学,怎样学”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看到:新时期在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 人”的发展目标下,教学行为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心理、 生理、思维等发展,如何针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创造新型的课堂 文化模式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三)学生的学习行为。70 的学生能够在大一快速适应新的 (一)教学内容。问题:大学教师缺少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 了解与大学数学知识体系老化。 相比较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而言,中学数学教育改革进行的 较深入,理论更加成熟,突出表现在教材改革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展开,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必修”版本。其内容与以前相比较变化 较大的是: 增加了: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初步内容。就知识的发展顺 学习阶段;90 的学生有考研的需求;有超过50%的学生在一周课 外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到2个小时,即除了写作业时间就基本上不 序而言,大学数学的大部分章节所涉及的概念、性质、运算在高中 都有所体现。 然而目前大学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延续的仍是 几十年的老版本。 看课本,更别说别的相关参考资料;有40%的同学有抄袭作业现 象,这种情况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阶段尤为显得突出;临时抱佛脚 为考试而学的不良风气依旧存在。 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80%的大学教师对目前高中数学内 容的改革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出现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感到高中已 经学过的内容,大学教师仍旧按步就搬的讲解,而学生较为关心、 有兴趣的内容教师又不讲;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的因素造成教师讲 的过快、过浅,学生感到所学知识脱离生活实际,学习的不深人,久 而久之在大一阶段就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怠慢心理或丧失 了学习的兴趣。 总结以上内容,我们看到学生人数多、层次多、要求多的现状, 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差异很大,解决好高中与大学生学习行为的衔 接问题已经成为衡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 (四)教师素质。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看,在教学改 革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在20世纪6O年代美 国开展的”新数学运动”的教学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一个重要 原因,就是改革没有得到教师的支持,教师的培训以及对改革的认 可程度达不到要求。那么面对新世纪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教学 第一线的教师们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缺乏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了解 与大学数学教学内容量大、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两者在本质上并不抵 触,并似乎存在一定的互补,因此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尝试一:对高中的教学内容有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后,对目前的教 材进行得当的处理,可以弥补这两个不同阶段的衔接不当的现状。 在调查中,反映出: l、教师对待教学改革的态度:60%的人认为对自己的影响较 大,形势紧迫,他们较关注:教学内容、方法、课时的改变;新知识、 新方法的学习;教学工具的改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还有4O 的教师认为教学改革距离 (下转第163页) 尝试二:宏观上,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的现代化 依靠的是国家教育部门来完成;微观上,任课教师如能对相关专业 有所了解或掌握,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适时、恰当地加入 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确立学习和成才目标。 2、树立学习标兵,弘扬学习风气,发扬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 带动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动力的转变,才使高校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 根据公平理论,竞争激励机制的引入客观上要求建立必要的规 章制度来维护竞争的公正、公平。学习方面,突出对考试环节的管 理,严把成绩评定关,严肃考试纪律,端正考风;在评优方面,坚持做 到评选条件、程序、名额、结果的公开,确保评优的公正性;在就业方 面,坚持优生优荐、择优录用原则,规范就业行为,以此营造一个公 3、抓好班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习上的带头作用。 要切实重视学生干部的学业,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与考核,调动 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 质。学习榜样的树立,学生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各班级学习风气的 平竞争的育人环境。同时,学籍管理及有关规章制度必须认真贯彻 执行,对学业成绩不合格、经常违反教学纪律、学习不求上进、表现 浓厚必将推动全校的学风建设。 (三)奖惩激励。根据强化理论,奖与惩是对某种言行所给予 的褒与贬、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学风建设 过程中经常运用奖惩机制来激励学生,无疑就如不断给在黑暗中 的学子点燃一盏盏蜡烛一样,让他们总能感受到光明的力量,从而 差的学生要严格按学籍管理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规定作出相应 的处理,以增强制度的严肃性,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鼓足前进的勇气。 在各种学习评比、竞赛活动中,如能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运 用得当,将惩戒运用得当,就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消极 [1]徐国华常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 [2]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8. E3J李明德.管理心理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2. E4J单凤儒.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5]龚厚仙.高职学风建设现状与思考.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51—53. 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对鼓励先进学生、消除不良学风、促进落 后学生进步有积极影响。 (四)竞争激励。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一个合格的人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有效率观念、 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当前来自学业、评奖、就 业等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正是由于这些竞争的存在,才使大学生 感到有压力、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为不使自已落后或被淘汰,唯一 的办法就是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和敢干竞争。正是这种由压力向 (上接第159页) [6]王海翔.试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9:33—36. E73于海波.耿琪.引导与激励——强化高职高专教育的学习激励机制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4—6. [8]高群.如何运用激励机制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西北医学教育.2006,8 376—377 自己很遥远。特别是:领导、外界环境对此不重视;没有具体衡量 的标准,没有形成统一要求,仍旧各自为战;对改革方面的认识只 限于政策、文件的浅层次了解。 2、对待教学的认识:现象一: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形成主 展方向的前提下,目前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在了解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大学数学的教学内容 进行详略得当地讲解,并根据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恰当地在目 前的课堂教学中引入与相关专业有关的应用类或一些建模类知识, 要靠:作为学生时,数学学习的经历;听老教师的讲课;作为教师 时,数学教学的经历。 在调查的教师中,48 的教师有5年以下的工作经历,其中 从而促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并不断扩大课程内容的外延和内涵。 2、注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协调发展。当代 的大学生是心理、生理、思维相对成熟的一个群体,学生的学习目 标、态度定位更趋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也是作好贴近学生的教学改革的努力方 4O 是这二、三年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调查中,我们看到有一部分 教师来自综合院校,从未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只不过进 行了简单的岗前培训就走上了讲台,教学基本功明显不足。 现象二:在调查中,有的教师这样总结道:在大学,即使上再多 的课,如果科研搞不上去,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职称评定等切身利 向,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 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力促进,更是两者协调发展的契机。 3、教学和科研并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是教学改革成功 的必要条件。教师是教改的中坚,如何以自己的学科特点为基础, 对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独特的 益,所以目前存在一种认识:轻教学,重科研。 现象三:在调查中的统计结果中,反映出:认为自己有机会进 修的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0%。另外环境的封闭,缺乏广泛的学术 交流、教学交流,导致许多教师知识结构上有缺陷,知识更新不够, 进而影响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3、信息能力和知识创新。在当代,教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教书 教育体系,是我们立足教学搞好科研的前提。另外在向“研究型教 师”转变的过程中,结合科研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教师的知识 结构,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并为教改的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匠。”教师即研究者”确实已深人人心,希望在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都 兼顾,博学多才,努力完善自己以满足日新月益学生需求,是大家的共 同心声,然而在调查中,大家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综合院校数学作 为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出现,数学教师把数学和其它专业相结合、进行 创新的力度不大,主要原因是数学教师常常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四、总 结 [1]侯建,苑飞.财经类院校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探索EJ].山西财经大学 学报,2o01,3:28—29. [2]王利平.关于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构想EJ].数学的实践和认识, 200l,9:l26—127. E33郭贵春.搞好本科课堂教学质量E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5—26. E4]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报告EJJ.教育研究,2008,3:1—2 通过调查分析,立足实践,我们认为在考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