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与美学
建筑的基本语言是空间形态组合结构。如果说,大多数人类产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只是和人类某一特定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发生联系,那么建筑却和人类全部生活包括最粗糙的物质生活到最精细的精神生活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古至今,宫殿、衙署、寺庙、广场、民居、宅第、园林、陵墓、会堂、博物馆、剧院、医院、商业大楼、体育馆、车站、工厂、公园,甚至还有育婴堂、火葬场,从摇篮到坞墓,人们生老病死
的一切,无一不和建筑相关。“我们可能是在某幢建筑里诞生、生活直至终此一生,我们也可能在建筑物中工作、游戏、学习、教学、做礼拜、思考问题或进行生产,也可能我们在作买卖、进行组织活动、商议政府公务、审讯罪犯、进行发明创造等等。每天早晨我们在一幢建筑物里睡醒后,到另一座或者许多建筑物中度过忙碌的一天,晚上又回到建筑物中安寝”( 帕瑞克·纽金斯:《世界建筑艺术史》,中译本,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建筑是“石头的史书”,那与文学是什么关系呢?文学者,它所创的“世界”,按照黑格尔所说,是一个“灌注生气”的“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心灵世界与幻想世界,其典型环境就镕铸在整个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因而具有“幻象”的特点。建筑则不然,世上没有另一种“艺术”,能够如此真实。无论在密室深宫,还是街头巷尾.人类演出的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有哪一幕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建筑的空间?纵然火山熔岩的喷发,将庞贝城埋于地底,千百年后,人类生活的这片空间,终为世人所知获即使神秘幽深的陵寝,将兵马佣随帝王殉葬,百代以来,这段尘封已久的封建专制史,终又陈列于世。雨果曾预言纸印的书比石盖的楼传播得广流传得久,毫不掩饰文学与建筑的竞争关系。我怀疑《巴黎圣母院》的书名,还有熟悉的《阿房宫》、《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与建筑名相重都是刻意地混淆视听,你在讲哪一个巴黎圣母院、阿房宫、滕王阁、岳阳楼?文学还是建筑?建筑是打开的一本书,往往是集体创作,不允许任何一个建筑师能象小说家写小说那样随心所欲,自由发挥。我们很少象悦读一部小说那样欣赏一
幢幢建筑,然而,正是这一幢幢的建筑,以及与建筑联系在一起的雕塑、壁画、工艺美术甚至书法和艺术,在其它自然和人文的背景下,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空间,这就使得建筑成为一个具有巨大表现能量的综合体,使丰富的情趣意念的表达成为可能,成为具有真正文化意味的真正的艺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