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面电临工跨业
世纪的挑战
4098.3《外向经济》
国彩电工业在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经了中
引进、消化、提高、国产化及进一步开发等几个阶段之后,已渐渐走向成熟,目前已达到
了4000万台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第一彩电生产大国……这些都是颇令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人们也
常常为此津津乐道。然而,又有谁知,其实我国彩电工业也潜藏着巨大的隐忧,有关人士就曾不无忧虑地指出,我国彩电工业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仅仅为一时之热闹,如果不克服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隐忧,我国彩电工业迟早会被世界淘汰出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否是危言耸听?
中国彩电工业现状不容乐观
在我国彩电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里仅以其终极产品为例就可以充分加以说明。
我国的彩电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有些关键元器件如IC块、大屏幕彩管等仍依赖进口;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方面非常薄弱,缺乏具有自文
主版权的核心技术,彩电的关键生产技术仍由国外引/进;尤其是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数字电视、新陈型平板显示器及大屏幕整机等方面与国外同行相比新
仍有差距。
由于历史原因和上的不合理因素,我国彩电工业国有企业并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造成了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现象,国有彩电企业历史负担重,经营管理不灵活,非生产性成本过高,使国有彩电企业难以轻松创业。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6年初,全国98家彩电生产企业中,国有企业77家,长虹、熊猫、TCL三家国有彩电骨干企业产量占总量的37%,其余74家国有企业产量不及长虹公司一家的产量,效益更是相差悬殊。
近一两年来,彩电生产厂家的规模及生产能力迅速发展状大,产量也不断增加,但国内的消费市场却变化不大,要想出口又并非易事,于是各彩电企业相互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展开了惨不忍睹的同室操戈现象,其中尤以降价促销最为引人注目。
自1996年3月26日,四川虹集团率先宣布大幅度降低其彩电价格后,随之而起的彩电行业价格战烽火连绵。
其实,国产彩电的价格大战并非空穴来风或头脑发热,这是电子技术不断进步、产品技术成熟、内部结
热点追踪
构简化、生产手段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成本势正在逐渐减弱,这是因为松下、索尼等国外彩电企
降低的必然结果。同时,国产彩电的降价大战也有其业都把出口产品生产线转移到了劳动成本较低的国积极作用:它能使前几年“彩电热”形成的重复建设、家,其产品的劳动成本已与我国相当,但由于其生产重复引进、生产能力过剩等问题在降价促销的竞争中得到调整;它能使彩电行业的一些优势企业,例如长虹、康佳、熊猫、TCL等在价格竞争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实现联合兼并、资本扩张与集约化经营的目标;能使一些优质国产彩电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了规模大,在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国际采购中又能够享受较低的优惠价格,因而他们的综合生产成本已接受甚至低于我国的企业;同时,国外彩电产品以中高档为主,整个产业的设计开发力量雄厚,有自主的版权核心技术,尤其是在新一代的数字电视、高清晰度自身的知名度与声誉;彩电行业的价格竞争也能够繁荣市场、刺激消费,使广大消费者从中得到实惠。
当然,彩电行业的价格竞争所产生的副面效应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据有关部门统计,1996年我国国内销售彩电约1933万台,销售金额为530亿元,其中国产彩电销售额为330亿元。由于平均降价15%,利润损失近50亿元;另一方面因为厂家减少了附加值,从而使国家减少约8亿元;在竞相降价过程中,部分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价格竞争力,不惜采用走私、避税等手段,转向从国外进口部分彩电零件,又使国家损失关税及代征税约9亿元;由于受恶性降价的冲击,生产厂家为了有利可图,转而生产29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也使我国基本平衡的彩管供应出现缺口。
显然,我国彩电企业这种纠缠于国内市场的同室操戈、短兵相接的做法是有失明智的,而且这种做法的结果,不但随时面临着可能失去国内市场的风险,也面临着世界同行的决定生死存亡的挑战,因为此时他们已将重心放置于研究高新技术的视听产品方面,而传统的电视则处于即将被淘汰的格局。
中国彩电工业面临竞争力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彩电大亨掀起的接二连三的国产彩电降价促销价格战,其本意无非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当然,在与国内同行之间相互竞争的同时,也意欲与进口彩电一比高低,以求最大可能性地将进口彩电从中国市场上挤出去。然而降价竞销的结果,除了国内同行相互之间元气大伤以外,却似乎并未奈何进口彩电几分,更未将其挤出中国去———他们依然在中国稳打稳扎。这就颇令国人深思的了:进口彩电何以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呢?国产彩电与进口彩电相比,究竟谁的竞争力大?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彩电行业的竞争力是不
容乐观的,相比较,进口彩电的竞争力却要强得多。据有关资料分析,现阶段我国国产彩电品牌的价格优电视、新型平板显示器的研究方面,更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力。相比较,我国彩电行业集中度很低,象长虹、康佳、TCL等排在前几位的企业,其生产规模与国外集团的生产规模相比,也是相差甚远的。这就是造成我国目前只是世界彩电生产大国而不是彩电强国的根本原因。
因为我国民族彩电工业竞争能力孱弱如此,因而在国内市场上与洋彩电相比,也难分仲伯,在国际市场上与洋彩电进行竞争时,就更是不尽人意。1996年,我国国内市场销售彩电1933万台,出口彩电数量却仅为0万台,但全球彩电销售额却为1.1亿台。0万台的彩电出口数额本来就很可怜的了,又谁知这其中国有企业出口量仅为130万台,只占出口彩电总量的24%,而三资企业却占75%。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国内彩电最大生产企业长虹集团去年出口彩电额几乎为零。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国际市场固然很诱人,但国产彩电出口却赚不到钱,甚至反而会亏本。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国产彩电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价格与技术的优势,因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卖出去能够保住材料费就已经不错了,又哪里有钱可赚呢?
看来,中国彩电工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中国彩电工业面临高科技的挑战
早在本世纪70年代,日本就已着手研制高品质电视,按照模拟电视技术的路子,斥巨资辛苦探索。谁知在日本着手这一研究的18年后,美国也加入了高品质电视的研究,但却一改模拟电视的传统思维方式,而直接转向数字电视的开发,并且在短短的三年之后就已超过日本,到去年底,美国最后一家彩电企业被韩国兼并,从此美国已完全退出了模拟电视的领
域。数字电视是通过数字化信息传输,从节目制作、
98.3《外向经济》
41
热点追踪
传播、接收到显示,其工作原理与现在的电视都不一样,而是一个性的进步。数字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与计算机融为一体,兼具计算机的功能,观众不仅可以用数字电视看电视、录像,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电视在微机、互联网、电话、电子信箱、电子游戏、家居购物、理财、炒股等许多领域一展身手。美国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就曾指出,“数字电视使微机成为家用电器的核心。”
出,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当时三家彩电生产企业分别是部、省、市所属企业,因而互不买帐,拒绝合作,甚至在市场营销上相互诋毁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哪知一损俱损,愚蠢的举动祸害无穷。对这三颗彩电明星的陨落,四川长虹集团一位领导人感慨良多,他说:当年长虹集团最担心和惧怕的就是陕西三家电视机厂的联合,如果三家并为一家,形成规模经营,那么全国彩电市场就将是秦人的天下。
数字电视的研制开发成功,并将以势不可挡的潮流推广开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彩电产业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中国彩电也不例外。这是因为要推广数字电视,传统的电视台演播设备、差转设备、摄影设备,一直到消费者家中的电视接收机以及与之配套的录像机、影蝶机、卫星接收机等等,都将全部淘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已经为美国四家电视公司发出了数字电视广播经营许可证,并宣布将于8年后,即2006年,美国将全部取消模拟电视广播。预计5年内数字电视在美国的销售额将达到每年100万台。
我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工作已于70年代就已起步,只是由于经济技术基础薄弱而相对落后,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数字电视在我国的推广使用,也将逐渐成为可能。
面对如此严峻的高科技挑战,中国彩电工业还能沾沾自喜吗?那样的话,无异于坐以待毙!所幸的是,长虹集团、熊猫集团等彩电生产行业的大亨已着手于数字电视的研究开发,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给中国传统的彩电工业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中国彩电工业路在何方
在中国彩电工业的发展史上,陕西省曾经出现过三颗耀眼的明星,那就是西安国营黄河机器厂生产的黄河牌”彩电、西安无线电一厂生产的“海燕牌”彩电
以及咸阳市陕西广播设备厂生产的“如意牌”彩电。这三大品牌彩电产生之初都在国内市场引起了轰动,消费者为了购买它们,甚至不惜在寒冬腊月里排上一整夜的队;这三大品牌的彩电在全国同行业的质量检测中也名列前茅;80年代中期,全国评出了电子行业百强企业,它们也都榜上有名,并相继获得“最受消费
者欢迎的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等一系列殊荣。然而谁能想到,这名噪一时的三个彩电品牌如今全都销声匿迹了。是何原因呢?有关人士一针见血地指 4298.3《外向经济》
无独有偶。1996年6月,TCL集团注册1.5亿港元兼并了老牌港资企业陆氏集团的彩电项目。有人称赞此举动鼓舞了国内企业的士气,有人批评太不值得。谁知该公司在兼并陆氏彩电项目1年的时间内,就共赢利1亿元,一举扭转了陆氏公司生产停滞、长期亏损的被动局面。这其中有何奥妙呢?从表面上看来,港资企业陆氏彩电集团很不景气,不值得投资,但陆氏集团涉足彩电市场时间较长,生产经验相当丰富,尤其是他们有相当大的海外市场开发能力,TCL购买了陆氏集团,无异于占领了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和跳板。同时,TCL兼并陆氏集团,更大的价值还在于两家企业优势互补,兼并后的规模效应,能够迅速形成更大的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难怪TCL从兼并陆氏集团中尝到了甜头,于1997年8月又兼并了河南新乡美乐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彩电工业出路在何方?也许规模化经营是其中之路一条。笔者认为,我国彩电工业应加速资产优化重组,形成产业集团化,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企业间联合;只有通过资产结构的优化组合,形成实力更加强大的企业集团,才能使彩电工业稳步发展。这是因为规模经营是低价竞争的基础,它除了能降低生产成本之外,还提供了巨大数量的产品,这样巨额广告费用摊到单件产品上就相对少得多了;同时,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实现规模化经营,能够共同解决研究开
发新产品的投资和共同抵御巨大的市场风险,如数字电视的研究开发其难度及投资都较大,非一般规模的彩电企业所能企及;规模化经营还能够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大的实力,集中力量在国际竞争中与洋彩
电抗衡。
好在长虹、熊猫、TCL给我们作了一个成功的表
率,但愿中国彩电工业能够有实力迎接已经面临的跨
世纪的严峻挑战,且在本世纪末以胜利者的灿烂笑容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