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压缩语段复习指导
2007年《考试大纲》的“语言表达应用”中的第四项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等级为D。压缩语段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一定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或一句话。重在考查学生筛选、提炼、压缩、概括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压缩语段类试题解答的常用方法就是反复阅读所提供的材料,筛选出关键的信息,从而准确提炼出文章所表达的最主要的内容。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一个整体思路,即:(1)根据题干确定筛选要点;(2)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筛选信息;(3)根据结构层次确定重点;(4)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因果句等)、关键词(同时、又、也、总之、却等)。由于各种表达方式的不同特点,因此,筛选信息的方式方法和切入点也会有所不同。
一、记叙类语段
常见题型如下:
1、拟写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标题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完成一篇新闻稿件的报道任务。它区别于新闻标题,不必有正题、引题、副题,它要求严格地反映新闻事实,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压缩的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如下:
内容:时、地、人、事、原因(目的)、方法(措施、手段、途径)。
形式:人物+事实 时间+原因
表述一句话新闻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压缩方法:可抓导语和结尾,如果是并列结构就要分层归纳,提取要点。
2、压缩主体和拟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读者可以从导语中得到新闻的总印象。导语的要点是要用精练的语言将消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要交代清人、事、地及主旨。常见的导语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
3、拟写标题。新闻的标题不讲究委婉含蓄,要求准确、鲜明、醒目、直接和新颖。例如,1949年4月24日毛泽东亲自为《人民日报》撰写的新闻《人们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标题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物、事件。可分为引题、正题、副题。引题,又称引言、肩标、领标,位于正题之上,用来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揭发意义、引出正题。正题又称正标、母标,是多行标题的中心,用来揭示新闻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意义,既提携全文,又浓缩文意。副标又称辅标、子标、提要等,位于正题之下,主要用来对宽泛的正标作必要的补充或限制,点明意义,揭示效果。
4、拟写结尾。结尾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它用于揭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势,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它要素往往不必出现。形式有:小结论、评论式、希望式等。
5、拟写关键词。新闻关键词标示新闻的主要内容,它是从新闻(消息)中摘出来用以概括全文主要的关键词语,对引导读者快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篇新闻(消息)一般可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在具体拟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特别关注一段话的语意流向,即明确所给新闻的中心话题,标示核心内容,由此删除细枝末节,把握主要信息;(2)特别关注文中重要的句子,在筛选信息时,文中的转折句、因果句、结论句往往是作者有意强调的内容,考生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关键词往往隐含于其中;(3)特别关注反复出现的词语,多次出现的重要词语往往就是要摘录的关键词之一。
二、议论性语段
首先,必须抓住“三要素”来阅读。如果“三要素”齐备,压缩时应尽力压缩事实论据;如果“三要素”不齐备,则必须分析事实材料,理论材料的本质及其联系,方能概括出论点。其次,要注意:(1)抓住提示性语句:如“首先”、“其次”、“同时”……(2)正反论述取正面。(3)假设复句的有效信息在条件、结果不要。(4)转折关系所表达的观点在转折之后。
三、说明文语段
抓住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等。此外,还有描写类语段,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压缩语段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攻克这一考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故此,师生一定要给予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突破这个考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