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国家统计公布数据、央行、农业部和BOABC监测数据及当前国内、国际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全球的宏观经济形势,BOABC分析、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马文峰认为,下半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将会随着新作物上市,价格逐步出现回落。但是全球的全球经形势,特别是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将会给未来的农产品价格及未来的物价形势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其中,粮食、棉花的价格将会以最低收购价为底线运行,由于国内物价水平处于高位水平,部分农产品价格形成实际下降,可能对12年的生产和13年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猪的价格继续保持高位,预计2012年春节前后或者春季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1、上半年价格实际监测
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17.1%,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季的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00%,涨幅仅次于2007年3季度到2008年3季度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细分行业来看,种植业的涨幅仅为8.6%,小麦价格涨幅最小,仅为6.4%,低于6月农村地区的CPI涨幅,小麦的实际农户销售价格出现明显的下降,蔬菜的价格同比下降0.5%,扣除6月农村CPI,下降价格更加明显。棉花、糖料价格最为明显,分别上涨41%和26.7%。
畜牧业方面上半年同比涨幅为23%、2季度同比涨幅29%。其中,生猪价格上半年涨幅为30.6%;2季度涨幅41.5%,畜产品与生猪的价格同比涨幅仅次于2007年3季度-2008年3季度金融危机前的上涨幅度。
农业部监测价格来看,上半年农产批发价格指数和菜篮子综合价格指数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为同比上涨11.77%和11.72%,仅次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BOABC监测显示上半年粮食、生猪、棉花批发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32%、52.13%和74.54%。
总体来看,上半年农产产品价总体上涨的明显。主要农产品价格较高的涨幅对居民生活价格水平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农产品同工业出厂价格的比较来看,根据统计局公布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上半年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6.85%,接近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城市食品价方面,上半年同比涨幅为13.80%;为各大类商品同比价格上涨幅度最小的商品。
从全社会的价格水平来看,全国CPI为5.4%,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2季度的平均水平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物价水平。
鉴于当前国内商品价的普遍上涨,说明上半年国内商品价上涨主要受到宏观总需求的影响带动普遍的价格上涨,单个商品价上涨对物价总水平的影响有限。比较2001以来的M2、M1与GDP现值比较来看,2009年-当年国内的宏观总需求确实存在严重的过剩,是国内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主要动力。
表一、年末M2与M1与年度GDP现值比值,2001-2011
年度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预计)
数据来源:根据央行数据和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M2/GDP现值
1.23 1.54 1.62 1.57 1.59 1.59 1.51 1.50 1.78 1.82 1.79
M1/GDP现值
0.49 0.60 0.62 0.60 0.58 0.58 0.57 0.53 0.64 0.67 0.65
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来看,综合考虑统计局与海关公布的统计居民消费、国内投资、贸易净出口国内实际总需求,1-6月累计总需求为21052亿元,同比增长20.93%。
央行货币投放带来宏观总需求,6月末M2累计达到7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5.86%,为6月末国内实际总需求的3.70倍;M1达到2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4.18%,为国内总需求的1.30倍。
按照1-6月GDP增速和实际国内总需求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1年末我国GDP现值有望达到46.9万亿元,年末国内总需求达到49.39万亿元;央行货币投M2,M1分别达到84.10万亿和30.44万亿,M2、M1同国内总需求的分别将为1.70倍和0.62倍,M2、M1同GDP比值分别达到1.79和0.65,均为2001年的次高水平,仅次于2010年末的11年的最高水平。
按照当前的货币增幅和国内经济增长状况,国内物价形势依然严峻,目前的物价水平已经对当前的社会水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为确保我国当前的社会稳定,确保物价的稳定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2、影响未来农产品价格的因素分析
BOABC多年研究认为,农产品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但是完全由市场的调控,农产品生产和价格会呈现较大大幅的波动,最近几年生猪生产和价格大幅波动和小麦、稻谷产品的持续增产,价格的相对平稳说明国家对农产生产加强调控的重要性。
2.1 农产品的供求充裕,决定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将会出现回落
从农产品供求来看,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加
312万吨,增长2.5%。其中冬小麦产量11079万吨,比上年增产近212万吨,较上年
增长1.95%(注:BOABC监测显示小麦产量增长2.5%左右。)。早稻生产形势良好,从南到北已陆续开镰,BOABC监测显示,早稻产量到达3284.1万吨,增长3.39%,为恢复性产量增长,仍然低于2009年的3176.4万吨。秋粮生产进展顺利,已播秋粮作物出苗整齐、长势正常,预计秋粮的播种面积11.57亿亩,同比增加700万亩以上。
特别是高产作物的玉米、水稻面积增加较多,为全年粮食增产奠定基础。BOABC预计全年粮食产量5.6亿吨,较上年增长2.22%。年度粮食消费总量5.48亿吨,全年产量大于消费量,作物年度末库存增加,达到2.26亿吨,年度安全系数将到达41.38%的历史高位水平。
从实际的价格运行情况来看,近期小麦新粮上市,小麦价格较春季高位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从统计公布的农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来看,小麦价格仍持6.4%上涨幅度,所有粮食;从BOABC监测价格来看,当前的小麦价格较春季高位水平下降3.84%。面粉批发价格下降1.34%,从统计公司的食品价格来看,7月上旬面粉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7.22%,较前期最高点下降0.59%%。面粉消费价格仍保持高位,反映当前我国物价上涨存在严重的制度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制度改革,确保为未来的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畜牧水产品供求和运行价格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猪牛羊禽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722万吨、1290万吨和151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2%、0.8%和3.3%。生猪存栏连续4个月小幅增长,蛋鸡存栏保持增长,养殖效益较好。渔业生产总体平稳,1-5月全国水产品产量达到1795万吨,同比增长2.5%。据农业部对2000个养猪场进行监测,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0.5%,连续四个月的小幅回升;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是4720万头,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0.9%,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生产能力在回升。
统计公布的最新的城市食品价格全部食品价格较上期回落0.38%;其中,蔬菜价格再次回落,肉禽价格涨幅缩小,为5月上旬以来的同比、环比的最小涨幅。农业部农产品综合价格指数和菜篮子综合价格指数均已出现高位回落,旬比分别下降0.45%和0.52%。根据BOABC监测显示最近两周全国生猪价格回落,一些地区的猪肉价格也出现回落。
全球农产品的供应来看,鉴于2010年10月份以来的全球的主要谷物价格的大幅上涨,全球粮食产量明显回升,BOABC监测显示,全球谷物总产量达到23.40亿吨,较上年增长4.51%,产量增长超过消费增长,全球谷物的安全系数降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29.4%,预计随着全球新粮上市,国际粮价也将出现回落,从当前的监测来看,全球谷物综合价格较前期最高水平下降2.42%;但是仍然高于上年同期28.11%,扣除美元的贬值10.72%,国际谷物价格实际上涨17.39%,国际谷物实际价格上涨保持较大幅度上涨,推动全球农产品产量的增长。
国内、国际农产品供应充足,为当前价格高位回落奠定基础,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已经到达高位,呈现高位回落的迹象,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旬开始回落。后期如果央行不制造新的通胀压力,国内的物价将会如期出现回落。
2.2 后期的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抑制作用
从当前总体经济形势来看,上半年国内国总需求同比增长20.93%,分月度来看,1-5月国内月度总需求的增长保持25%以上的增幅,较快的国内总需求为下半年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保证。
按照历史数据,国内消费连续4个月同比在18%以上,投资连续4个月保持30%以上的
增长速度。过快的投资增长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也推动国内物价较快的增长。
贸易方面,上半年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3.03%;贸易净出口逐月增长,6月贸易顺差超过上年的同期水平,累计实现贸易的净出口622亿元,继续为国内经济为经济增长动力,预计下半年,伴随国际需求的继续增长,贸易仍将继续支持国内经济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支持力量。
鉴于国内宏观总需求推动投资和消费较快增长对国内经济造成的物价压力和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
BOABC分析师、新华社特约分析马文峰研究认为,当前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市控制我国的当前的物价的有效措施,适当提高利率水平对控制物价和国内的稀缺商品、商品房市场的投机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适当提高利率对降低国内投资过快增长对消费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明显有效果。
同时应当注意的是,紧缩性的货币增长会对供应量持续增长农产品市场产生明显的压制作用。当前,小麦上市后,实际价格出现下降;早稻价格也在近期出现回落,预计近期早稻的实际价格也将出现下降;随着中晚稻、玉米的上市,价格也将会形成实际的下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