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的刀剑与日本刀

中国的刀剑与日本刀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漫谈 2o17 2 中国的刀剑与日本刀 文/河井正博译/阿布 0先 “兵器”——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想到应 该从“刀剑”入手,但究竟从地中海世界的欧洲刀剑, 还是从东亚邻国——中国的刀剑开始下笔,还是犹 两个时期即可。 在中国古代约三千年的刀剑历史中,刀剑的外 形经历了数次大的变革。在这里,本人极为粗略地将 豫了很久。然而苦思冥想之后,我决定将与日本刀创 制的基础技术关系密切的中国刀剑作为切入点。只 是本人并非专家,见过的实物也是少之又少,因此本 文只是粗浅的漫谈,请以轻松的心态来阅读。 日本刀的历史,只需分为古代的直刀与平安时 中国刀剑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来进行回顾。①青铜 制刀剑到铁刀的时代,②从古代到刀剑的完成 期——唐,⑧外敌的影响导致刀剑的多样化——宋, ④蒙古的影响——元、明、清的刀剑。在这之中,深刻 影响日本刀的,应当是②中由汉至唐的刀以及古代 的制铁技术。 代(译注:公元794—11925 ̄-)中期以后出现、绵延至 现代的反曲状的日本刀(在日本古代曾制作过相当 多的剑,然而从平安时代到近代剑的数量极其稀少) 中国的刀剑,顾名思义,根据形状可以分为剑 (两面开刃,剑身笔直,如同不动明王手中握持的剑) 4 t撕 2o17 2 和刀(单面开刃,在古代一般为直刀,后来演变为刀 身有弧度的弯刀)这两个系统。从青铜制刀剑的时代 开始,双刃的剑被以国王为首的上流阶级作为武器 而重视,但到了后来却只作为民间的武器或者传家 之宝,且由于其制造工程的繁杂,以及作为与北方民 族战斗时的武器性能低劣,而渐渐淡出了军用武器 的行列。与此同时,汉代时作为军用的实战A-器得到 发展的单刃直刀——环首刀,随着时代进步,制造技 术和性能都不断提升,唐代时达到巅峰。然而唐灭亡 之后,由于北方骑马民族反复的入侵和掠夺,从五代 十国到宋代,出现了不同于直刀的、便于对抗异族骑 兵的多样化的刀剑。刀剑更大的变革发生在蒙古军 队占领中国之后,中国的单刃刀从直刀大幅度地转 变为了弯刀。这类弯刀历经元、明、清代,逐渐演变为 皇帝以下直至基层士兵的标准装备。 以下谨以本人浅见,对比与日本刀的关系,概观 中国刀剑的历史。 1.青铜制刀剑到铁刀的时代 在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方面,古代中国是当之无 愧的世界之冠,特别是商代(也称殷)到周代的用于 祭祀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直至今日还能在故宫博物 院展览中欣赏到那些融合了美术与技术的珍宝。 同样,武器也是在商代利用青铜铸造技术开始 进行制作的。青铜武器的历史一直延续到商之后的 周、秦、西汉。这之中,箭簇由于其构造的复杂性,在 戈、矛、刀的材料纷纷转变为铁质之后,青铜铸造的 箭簇仍被大量使用。 过去读过的书中曾经讲述,帮助秦始皇统一中 国的力量之一就是秦军装备的最新锐的铁制武器。 但根据最近的研究,统一全国时的秦军仍主要使用 青铜制的武器。另外,根据我的记忆,在甘肃省的阳 关博物馆展出的汉代出土文物也显示,那时秦军中 青铜制武器的比例也比预想中多很多。虽然铁质刀 剑在周代的春秋末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普及至 全国范围应约在西汉末期。此时刀剑的外观,主要分 为以国王和贵族为中心的上层人士使用的剑(断面 为菱形、双面开刃的直剑)和实用性强、装备士兵使 用的环首刀(刀柄有环状装饰,刀身与柄连为一体的 单刃直刀)这两个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刀剑传播到了古坟时代(译注:公 元300--538年)的日本,如今从古坟中出土的刀剑 之中虽然两者均有,单论整体的出土数量,还是以单 刃直刀或者环首刀占多数。 三国时代虽然双刃的剑和单刃的直刀都被使 漫谈 用,但以数量论还是包括单刃环首刀在内的一体构 造的直刀居多。《三国演义》之中描述的关羽所用的 青龙刀这类长刀,在史实中直至宋代才出现,应当不 存在于这个时期。很遗憾,关羽实际使用过的刀的真 面目,时至今日已经无从知晓。 2.从古代到刀剑的完成期——唐 经历了从三国时代直至南北朝a,-t ̄的长期战乱 的中国,随着唐朝统一而进入了安定时期。理所当然 地,从汉代发展至此时的、包含单刃直刀——环首刀 在内的横刀类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唐代,刀柄与刀 身不同于以往的一体加工,而是演变成了刃柄分离 的形态,形成了完善的刀茎(译注:图中标为“中子” 的部分),还设置了区(译注:栋区和刃区)和目钉穴, 刀身部分的锻造和淬火工艺也得到进步。从外形上 来看,唐代的刀除了直刃以外,与完成期的日本刀已 经没有太大的区别。 传入正仓院(译注:日本奈良时代的仓库,始建 于8世纪后半叶)的大量刀剑与刀装具(译注:刀装 具、外装:刀的配件,包括鞘、小柄、笄、缘、头、目贯、 镡等。其中以镡[一:) ,Tsuba]为主要配件,镡相当 于一般的剑格或护手,是出刀与收刀的开关,格斗时 保护手掌与手腕,也是显示社会地位尊荣、高贵的象 征)可以证明这一点。正仓院的刀剑被认为是大陆制 造的舶来品与模仿中国或朝鲜半岛制的日本制造品 的混存。但我认为,奈良时代(译注:公元71 794 年)的日本很可能已经拥有可以高度模仿唐朝制刀 术的基础技术了。 然而在制铁技术方面,自古代经唐、宋直至近 代,在铁矿石熔炼基础上的各种铁原料的产量与源 于青铜铸造的成型技术上,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中 国也是显而易见地保持在时代最前端的先进国家。 日本刀从平安时代中期定型之后,通过将以砂 铁为原料的起始物料进行反复锻炼,诞生了许多优 秀的日本刀。然而,中国优秀的以铁矿石为原材料、 适合大量生产的制铁技术,经过古代和中世却始终 未能扎根于日本。在日本,利用铁矿石熔炼炉的钢铁 制造工艺,直至幕末时期(译注:公元1853—1867 年)建设了导入西欧技术的反射炉才终于形成。自古 代至江户B,-j ̄(译注:公元1603—1867年)后期这一 长久的时期之内,优秀的日本刀的原材料只能依赖 于国内的砂铁产出的少量钢铁,以及从包括中国在 内的东亚地区输入的铁矿。 在原材料上中国的铁矿石与日本的砂铁的区 别,以至唐宋时期日中制铁技术的差距,这些问题笔 5 漫琰 者希望今后能由两国的考古学者逐渐解明。我个人 相信,两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正是揭开初期日本刀创 生之谜的关键所在。 3.外敌的影响导致刀剑的多样化——宋 唐灭亡后,从北方而来的骑马民族入侵中原日 益频繁,这也造成了中国刀的形状逐渐变化。可能是 为了对抗骑兵,传统直刀的宽度逐渐增大,长度也有 所增加,到了宋代出现了当代人称之为青龙刀的武 器。它与传统直刀相比刀身更宽,为了更容易给敌人 造成打击,而使刀刃前部的宽度大于刀刃根部的宽 度:为了方便使用这种更长、更重的刀,其中的一部 分将刀柄加长至可以双手使用。这一时期刀剑的整 体构造也有了很大变化。唐代时趋向于刀身和刀柄 分离,到了与中国大陆北方诸民族抗争愈发激烈的 宋代,刀又回归到了耐用且便于大量生产的、用相同 材质制造一体构造的刀身刀柄的设计,并在军队中 广泛普及。 在这个时期,由于日本与大陆的官方贸易中断, 日本没有机会学习到宋代刀身与刀柄为一体构造的 新形状,还保留着过去刀身与刀柄分离的构造,转而 对刀的功能’陛进行了改良。这样一来,牺牲了刀柄的 强度,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斩击功能的日本刀,包括 其外装在内的构造就初步形成了。唐代时的日本人 十分羡艳大陆制造的刀剑,而到了宋代,中国的人们 反而对日本刀极其优秀的锋利度有了很大的兴趣。 宋代时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是,钢铁的生产 能力大幅增长。钢铁制造产业在1 1世纪时由使用木 炭改为煤炭,在1 270年左右的高炉中已经发现有使 用焦炭。因此,进入宋代之后,钢铁的年产量突飞猛 进至1 5万吨左右。有研究表明,这样的产量甚至可以 匹敌18世纪末全欧洲的总钢铁产量,当时宋朝是全 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 4.蒙古的影响——元、明、清的刀剑 由于蒙古军队入侵中原,元代时中国的刀剑再 次产生巨大变革,由过去的中国式刀剑转变为骑马 民族式的弯刀。蒙古这一骑马游牧民族原本通过与 西域诸国的交流而受到了波斯和印度的影响,西征 之后更是获得了大量西亚精良武器的情报、实物以 及制造技师。单以刀剑论,西亚的伊斯兰式弯刀具有 的轻量、前段尖锐的特点,在早期就已经被蒙古人所 吸收。因此,在入侵中原时,蒙古军装备的刀的形状 是以弯刀为主流的,而宋军则不然。弯刀刀柄的弯曲 方向,常与刀身的弧度方向相反,这是为了兼顾马上 6 :4 2口1 2 斩击和突刺两种攻击方式。这种设计一直延续到明 清时期,对后世的刀剑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今天,在英国的博物馆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中收藏的明、清的皇家刀剑中,也以从雁毛刀、柳叶 刀发展而来的刀为主流,与日本刀相比刀身略宽,有 着相似的弧度,前端尖锐,方便突刺。另外,大多数刀 剑的柄都向与刀身弧度相反的方向弯曲,这种为了 增强骑马突击杀伤力的设计,与日本刀截然不同。 这个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终结了元统治 的明代,长船、美浓等多地产出的日本刀都曾向明朝 和朝鲜半岛出口。在JJ: ̄B.-t的东亚,日本刀的锋利已经 成为公认的事实。 5.中国的刀剑与日本刀 古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孕育的水稻栽培技术,以 及-E黄河流域得到发展的青铜器,都对古代日本的 形成与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类似地,从汉代开始, 历经三国B,-J ̄直到唐朝,制铁方法和钢铁加工术、伴 随着刀剑而发展的冶金锻造技术也对日本钢铁制造 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当然,由古坟时代经飞乌、奈良直至平安初期这 段属于直刀的时代之中,日本的刀剑制造技术深受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的影响。经过由汉至唐这段时 期对中国的先进技术的学习,古代日本渐渐也开始 尝试进行一些独特的改良。 时至今日,我们有幸还能在正仓院的天皇御藏 品中,见到唐代直刀的完成体——横刀的姿态。其刀 身虽为切刃造(译注:日本刀的一种,多见于上古刀, 后世刀剑中除刻意拟古的作品之外罕有,形制特征 为刀身在靠近刀刃处起脊(镐筋),造成类似尺子的外 观),却有着接近镐造(译注:最常见的日本刀造型, 被认为是由切刃造进化而来)的断面:直刀的风格变 得自然流畅,表面潜藏着千锤百炼的痕迹,刀茎处的 区和目钉穴则展示着直刀最完美的姿态。 随着唐朝衰败与遣唐使的废止,日本开始发展 多方面的国风文化。在刀剑方面也是一样,到平安时 代中期,日本刀独特的姿态,以及兼有锋利与美观的 外形,已经成为日本刀剑的固有特点。 从日本刀诞生的平安时期至今已有十个世纪, 然而日本刀基本的形态和不乏实用性的美感仍没有 发生根本上的变化,日本刀作为刀剑的完美度的代 表在世界上被广泛赞誉。 (摘自《兵器 散步》) (编辑/刘 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