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公路的组成部分:
路面结构组成:面层、基层、垫层
2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承载能力
稳定性
耐久性
表面平整度
表面抗滑性能
抗渗透性
具有低噪声低扬尘性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稳定性:整体稳定性、水稳定性、高温及低温稳定性)
第二章
3公路自然区划级别或等级
一级自然区7个:冻土、湿润、干湿过度、湿热、潮暖、干旱、高寒。根据地理气候因素并考虑土质和其他自然因素。
二级自然区分为6个等级——过湿区、中湿区、润湿区、润干区、中干区、过干区;共33个:以气候和地形为主导因素,以潮湿系数K作为划分依据(K为年降雨量与年蒸发量之比)
同一区内公路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相同
同一区划内公路工程的特征相同
4路基土干湿类型用土的稠度Wc确定
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路基处于干燥中湿时路基稳定(设计、养护阶段)
5路基工作区
概念、范围
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区
特殊要求:受力特点决定,路基主要受车辆荷载影响,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集中在路床部分,越向上强度越高。
路基上半部分,车辆荷载影响大,动载
路基下半部分,自重影响大,静载
划分目的:保证工作区内强度和稳定性,对工作区土质选择,路基压实要求更高
6土基的承载力指标
土基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我国路面设计采用的指标:土基回弹模量
路面设计中土基模量指:回弹模量
7加州承载比CBR?有吗?
8路基土的分类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4类11种
9土质路基用土最优排序
砂性土、黏性土、粉土
10土工程性质
巨粒土:具有很高的强度、稳定性,用于筑路、边坡护砌
砂性土:易压实、水稳定性好,强度稳定性好,良好的筑路材料
黏性土:遇水软化,失水干硬,夯实黏土可以隔水,中等筑路材料
粉质土:毛细上升高度大,遇水稀化,干时易破碎扬尘,湿时易流动,属于不良用土
11路基常见病害
路基沉陷
边坡滑塌
边坡坍落
路基翻浆
路基沿山坡基底滑动
12路基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即种类
路堤: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
路堑: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
半填半挖路基(填挖结合路基):路基一侧开挖,一侧填筑
13公路路基宽度构成
指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路肩+行车道 二三级公路
路肩、路缘带、行车道、中间带 一级高速公路
中间带:路缘带+中央分隔带
14路基高度:路基中心高度、路基边坡高度
指路基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高程和地面高程之差。
路基中心高度:路基中心线处设计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之差
路基边坡高度: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
决定坡度主要因素:路基边坡坡度
边坡坡度取决于:土质、边坡高度
路基边坡坡度大小取决于:边坡土质、岩石性质、水文地质、边坡高度
边坡高度影响因素:坡度 中心高度越高,地面坡度越高
15坡度陡缓比较
1:1.5陡于1:1.75
16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
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与碎落台、堆料坪与错车道
17边沟(选择)
位置:矮路堤边坡坡脚外侧、挖方路肩外侧(挖方边坡坡脚处,坡脚内侧,靠近路中线)
作用:排除路面横向及边坡上的水
设计:平面——沟底中线平行于路中线
纵断面——纵向底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
边沟的底宽和沟深不应小于0.4m,边沟纵坡不宜小于0.3%。
18截水沟
位置: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之外,山坡路堤上方(上坡路基上方一侧)
作用:拦截山坡上流向路基的水
设计:
平面图:截水沟应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19跌水与急流槽
跌水
位置:山区涵洞进水口处
作用:降低流速、削减水的能量、改变水流方向
组成:进水口、消力池、出水口
急流槽
位置:涵洞进出水口处
作用:在短距离内水面落差大的情况下排水
组成:进口、主槽、出口
20地下排水设施有哪些,种类?
路基的排水包括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两部分
暗沟、渗沟、渗井、
渗沟作用:吸收降低地下水位,汇集拦截流向地基的地下水,并将其排除路基范围之外
渗井汇集路基下含水层兵将其引至更下含水层用于疏肝路基的地下排水结构物
第四章
21:圆弧滑动面法(适用于粘性土)
4.5H法:圆心辅助线方法
由边坡坡脚E向下引垂线,在竖线上截取高度H得F点,再由F点向右引水平线并截取4.5H长度,得M点,
连接坡脚E与坡顶点S,得到ES线斜度,据此查表得到ß1、ß2值
以坡脚逆时针旋转ß1,坡顶顺时针旋转ß2,交点为D,连接D、M点即为圆心辅助线
22边坡即坡面防护种类
坡面防护前提:原始边坡是力学稳定的
坡面防护与力学稳定性无关
植物防护:种草、植树、铺草皮
工程防护:砂浆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坡、护面墙
冲刷防护:直接防护、间接防护
软土路基加固
第六章
23挡土墙按结构或构造划分的种类 挡土墙常见种类及各自稳定原理
种类 原理
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墙身自重支撑土压力来维持其稳定
锚定式挡土墙:由锚杆和岩体之间的锚固力使墙稳定
薄壁式挡土墙:结构稳定性不依靠本身重量,而是依靠踵板上的填土重量保证
加筋土挡土墙:填土与拉筋间的摩擦作用,把土的侧压力传给拉筋,从而稳定土体
24重力式挡土墙 计算
抗滑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基底应力验算
基底合力偏心据验算
第七章
25路基压实影响因素
内因:土质、湿度
外因:压实功能,及压实时外界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路面设计方法是以回弹模量为土基的强度指标
26路基碾压方法
压实操作方法 直线段 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
超高路段 先低后高
压实控制指标压实度
机具选择——取决于土质、及不同土层厚度
碾压式、夯击式、振动式、
砂性土:压实效果排序:振动式、夯击式、碾压式
黏性土:碾压式或夯击式,振动式无效
第八章路面的基本构造
27路面结构组成
路基横断面是由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组成
路面横断面形式:槽式横断面
全铺式横断面
28路拱横坡度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沥青水泥混凝土采用1%—2%的路拱横坡度
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
但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结构时,应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路面横坡度
第九章
29级配碎石作用
作用:
当石料强度高、接近正方体,级配良好,有棱角、尺寸均匀。表面粗糙、压实度高则内摩阻力大
级配碎石应用:
级配碎石、砾石高速和一级公路底基层一级二级公路的基层时其压碎值不大于30%
用作二级公路底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压碎值不大于35%
用作二级以下公路的底基层时,压碎值不大于40%
用于高速和一级公路的基层时,压碎值不大于26%
回弹模量是表征级配碎石刚度的重要指标及设计参数
第十章无极结合料稳定基层
30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填空)
离子交换作用
结晶作用
火山灰作用
碳酸化作用
31影响无极结合料强度的因素(提高强度)
土质
灰质
石灰剂量
含水量
密实度
石灰土的龄期
养生条件
32石灰稳定土基层缩裂防治措施
控制压实含水率
严格控制压实标准
施工要在当地气温进入零摄氏度前一个月结束
重视初期养护,禁防干晒
施工结束后及早铺筑面层
掺加集料
设置联结层、铺筑碎石隔离过渡层防止反射裂缝
33石灰稳定土稳定什么
塑性指数12——18的黏性土最好。塑性指数偏大的粉碎,偏小的不用
水泥稳定土稳定什么 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砾 砂性土 粉性土 黏性土
34石灰、粉煤灰简称二灰
第十一章
35我国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
BZZ——100的轮载P=100/4kN,p=700Kpa,双圆荷载作用图示
第十二章
36沥青路面的基本类型(按强度分类)
密实类
嵌挤类
37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p218
38沥青裂缝231
39沥青路面施工的顺序
搅拌站建设和搅拌设备
混合料的拌制
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的摊铺
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
40压路机碾压步骤
初压、复压、终压、
41何时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C后,可以开放交通
第十三章
42沥青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43垫层作用
防水垫层
排水垫层
防污垫层
防冻垫层
44沥青路面层自上而下模量递减厚度递增强度递减越向下受力越小
45沥青路面层间接触按功能分为三类
透层沥青——
含义:在铺筑沥青面层前4-8小时,先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即为透层。
位置: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或粒料类的基层间的连接
作用:防止粒料松散,雨水下渗(不考)
黏层沥青——
含义:为加强路面的沥青层与沥青层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间的黏结,洒布沥青材料做成薄层即为黏层
位置:路面的沥青层与沥青层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间
作用:将沥青混合料粘接成一个整体(不考)
封层——
位置:沥青面层或基层
作用:封闭表面空袭、防止水分侵入(不考)
含义:为封闭表面空袭、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
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
下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46砂性土:光轮静压
第十四章
47临界荷位
概念?
应选取使路面板产生最大疲劳损坏和产生最大弯拉应力的荷载位置为准
在以疲劳断裂为设计标准时,选用路面板的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产生最大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疲劳损坏的临界荷位
48传力杆和拉杆
49p349公式(14——16)
50引气剂的作用
提高施工和易性、抗冻性但不提高强度
51路基路面结构层
面层基层垫层
52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接缝纵向接缝
横向接缝:胀缝、缩缝、施工缝
纵向裂缝:施工缝和缩缝两种。纵缝应与路线中线平行
53为保证混凝土板之间能有效的传递荷载,防止形成错台,应在胀缝处板厚中央设置可以滑动的传力杆。传力杆应采用光圆钢筋。
54石灰稳定土——黏性土较好,粉土尚可,砂性土稳定效果不好
水泥稳定土——级配良好的碎石沙砾、砂性土、粉土黏土
55路基临界高度?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