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茶叶市场分析
一、安徽茶园种植面积分析
2007年以来,安徽省茶园种植面积保持在 130千公顷左右。2010年,安徽省茶园种植面积达到 13.35万公顷,比 2009年增长 3.65%;2011年,安徽省茶园种植面积达到 13.8万公顷,比 2010年增长3.35%。
二、安徽茶叶生产情况分析
2007-2011年,安徽省茶叶产量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2010年,安徽省茶叶产量达到 8.3万吨,比 2009年增长1.52%;2011年,安徽省茶叶产量达到8.8万吨,比 2010年增长 5.19%。
三、安徽茶叶加工市场状况
2011年,安徽省共有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 58家,亏损企业 2家,企业亏损总额 23.9万元;精制茶加工行业资产总额为 24.28亿元,同比增长49.58%,行业负债总额为12.52亿元,同比增长40.81%;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48.43亿元,同比增长55.52%;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 2.87亿元,同比增长40.32%。
截止 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共有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 74家,亏损企业 2家,企业亏损总额 27.4万元;精制茶加工行业资产总额为 27.47亿元,同比增长30.50%,行业负债总额为 13.39亿元,同比增长24.80%;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 26.49亿元,同比增长18.74%;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 1.53亿元,同比增长32.94%。
四、安徽茶叶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十大名茶中,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和祁门红茶都产自安徽。在这四种名茶中,以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最为名贵,而这些品种的春茶同样身价不菲。
多年来安徽省茶叶一直处在“有姓无名”或“有姓多名”纠结中,有姓,指有以产地命名的品种,如红茶有祁门红茶、绿茶有黄山毛峰等等;无名,指各个品种没有自己的名牌;多名,指一个茶叶品种多个注册商标。茶叶品牌和茶叶品类之间完全割裂,导致了安徽茶扬名中外与安徽茶品牌默默无闻之间强烈的对比。
这种纠结,常常导致茶叶市场混乱无序和消费者无所适从。比如许多人都知道六安瓜片是一种名茶,但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牌子太多,价格悬殊也很大,而且茶叶都是包装好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选择,也无法识别茶叶是否新鲜,更谈不上忠诚于某种品牌。
从 2012年起,安徽省将重点围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四大名茶,以品牌建设做大做强茶产业。
五、安徽省茶叶市场竞争力
从安徽省精制茶加工各项指标在全国的比重看,截止 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精制茶加工行业的企业数量、资产总额、销售收入与利润总额在全国中的比重分别为6.90%、5.26%、5.31%、4.16%。
从安徽省精制茶加工的行业数据看,近几年,安徽省精制茶加工行业的盈利能力呈上升趋势。2012年上半年,安徽省精制茶加工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6.14%,毛利率为
13.33%,销售利润率为5.76%,资产利润率为5.56%。
六、安徽茶叶重点生产基地
安徽霍山县五举措推动茶产业现代农业项目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下达前,县里就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项目区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资金整合力度大,项目管理规范。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共整合资金 713万元,为中央资金的142.6%,为项目实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保障。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安徽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细则》执行,实行“专人、专户、专帐”
三是突出重点,示范带动。 按照“突出支持重点,着重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瓶颈环节”的原则,沿项目区“诸佛庵-落儿岭-大化坪”一线,打造茶叶“百里长廊”及诸佛庵镇西石门县级茶树良种示范园。茶园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结合,集中连片规模发展,通过公司、合作社带农户、能人大户土地流转、村委会组织发动,统一规划,集中供苗,实行分户管理,示范带动效应明显;
四是目标任务明确,扶持环节合理。
霍山茶产业现代农业项目总投资 18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 500万元。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建设。根据项目时间要求目前已完成标准茶园建设的良种茶园
栽植、母本园栽植、短穗扦插育苗等,低产茶园改造、钢架大棚、路渠工程正在实施中。新建茶园计划 2000亩,已完成茶苗栽植 2000亩,母本园计划 200亩,已完成栽植 200亩,扦插繁育计划 160亩,已完成扦插育苗 160亩,茶园路渠工程完成一处 150米路坝建设,项目完成阶段性任务100%。低产茶园改造计划 5-6月份完成,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计划 4-9份实施,当前茶园耕作、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机具正在实行政府采购。
五是示范推广,注重科技创新。
为适应将来机械化耕作,在新建标准茶园中,推广了标准茶园整地、栽植技术,推广引进了“舒茶早”、“农抗早”等国家级茶树良种,实行标准化栽培;为解决幼龄茶园草害、冻害等自然灾害,示范推广了黑色地膜除草技术,同时积极发动项目区茶农应用秸杆、稻草覆盖技术,总计发放黑色地膜 23.85吨,覆盖新建茶园 800余亩,部分项目区推广秸杆、稻草覆盖技术 300多亩。
七、安徽茶叶市场投资前景
安徽茶叶历史悠久,品质优越,物产丰富,茶类齐全。红茶以祁红为代表,以其独特的“祁门香”位列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绿茶以屯绿眉茶为代表,行销世界,被誉为“绿色的金子”;黄茶以黄大茶为代表,深受顾客的青睐;黑茶区面广,涉茶人口众多,产销呈良性发展。全省共有 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 300余万,生产经营者 100余万。现有茶园面积 180多万亩,其中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 160万亩,占90%。无性系良种茶园 20万亩,占 10%以上。2009年安徽茶叶产量 8.2万吨,比上年增长 8.1%,居全国第六位。出口约 2.56万吨,金额 495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20%和 27%以上,在全国茶叶口岸中出口数量位居第三位。
教学研资源雄厚,产加销基础设施齐备。安徽拥有国内最早的茶叶专业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和黄山茶校,为省内及全国各地输送了大批茶文化人才。安徽拥有初精制茶厂 7000多个,各类茶叶机械11.1万台套,茶叶交易市场 700多个,涉茶合作经济组织 1000多家,茶产业成为全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山区农村支柱产业。
国家几代领导人十分看重安徽名茶。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将祁门红茶作为国礼送给苏联;1979年,邓小平来到安徽,称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九十年代,江泽民将祁门红茶送给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2007年初,胡锦涛主席又将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四种名茶作为国礼送给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2010年,安徽共有 14种名茶通过不同方式进入上海世博会,安徽成为中国名茶对接世博会最多的省份。
全省茶产业发展良好,茶叶企业实力有所增强。目前,安徽茶产业共有 33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安徽省占 15个,休宁县被授予 10个“全国特色产茶县(市)”之一。全省拥有 2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名牌农产品、20多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
安徽省政府在近日出台的《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表示,“十二五”末将力争全省茶叶产值在 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 10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 300亿元;用 5年左右时间培育 1个年销售收入超 10亿元、3个超 5亿元、10个超亿元的茶业龙头企业,并推动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 4大名茶做大做强。 到 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 23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