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策探讨
作者:高雪桃
来源:《南方农业·上旬》2017年第12期
摘 要 分析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充分搭借政策快车、完善内部管理、建好产业基地、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保障质量安全、沉淀产业品牌、保护生态环境、带动产业发展等。 关键词 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4.024
知网出版网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71129.1629.01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9 16:29:11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拉动财政增长、提高农民组织化经营程度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农业龙头企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是综合云南的地理、地形、区位、土地、气候、物种等优势,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与云南特有省情完美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具有“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的特点,得到了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同,已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1]。
为此,分析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希对加快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促进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所帮助。 1 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先后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云发﹝201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云政办发﹝2015﹞80号)等文件,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和农户联接,在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1.1 农业经济总量跨越增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5年云南省农业总产值3 45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 844亿元,连续跨越了2 000亿元、3 000亿元两个大台阶,增幅达114%,年均递增16.5%。增长速度实现了“两个高于”,即高于同期全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平均增速、高于同期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平均增速[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242元,比2010年增加4 290元,年均增长13.7%,增幅连续5年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1.2 龙头企业得到稳步发展
2015年云南省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 250户,较2010年增加954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6户,省级龙头企业697户[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 967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6.9%;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10户,比2010年增加193户,超过10亿元达“农业小巨人”标准的有18户。 2 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同时,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2.1 企业内部管理有待完善,从业人员素质急需提升
大多數农业龙头企业直接从事初级种养殖,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企业内部无现代化的治理结构和层级设计。管理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及管理人才,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营销人员,并且难以留住人才,时常发生优秀人才外流现象。 2.2 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农业基地规模小而散,标准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机装备水平低,农产品单产偏低,水、电、路、冷库、市场、物流、信息等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2.3 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
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产前、产中、产后衔接不紧密。农业企业散、小、弱,大多数产业处于分工低端,产业链条短,两头发展不够。特别是连接农户的机制上,还没有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
2.4 科技创新意识淡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云南省优良品种研发、关键科技攻关、配套技术集成、高端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素质的科技管理人才匮乏;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滞后,良种良法推广应用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5 深加工程度不够,农产品产值较低
农产品加工深度开发不够,主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0.65∶1,低于全国2.2∶1的平均水平[2];产品的内在质量、包装、卫生等质量要求与省外、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跨地区、跨行业的大规模、高档次、的深加工大企业和大集团。 2.6 品牌建设滞后,市场开拓困难
截至2015年12月,云南省累计有效认证“三品”850户、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70个,云南名牌农产品80个。“三品一标”、云南名牌农产品认证总数仅占云南省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的30.76%。云南省拥有全国范围较为优质的云花、云茶、云果、云药、云畜、云菜等“云系列”产品资源,但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却不多。 2.7 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融资成本较高
农业投入方式单一,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为流转、租用土地,生产设施设备普遍简单,无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进行贷款融资。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大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授信给农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中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 促进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对策
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和龙头带动能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龙头企业。 3.1 练好内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农业龙头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取得大效益,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1)农业龙头企业应在企业顶层设计上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设计好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确定好企业的核心业务,综合分析周边内外环境,控制和防范各类风险。2)农业龙头企业应做好企业发展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各阶段的发展经营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企业的发展。3)农业龙头企业在横向、纵向的发展上应冷静地处理好各产业类别、各业务形态之间的关系和衔接,充分发挥各业务形态之间的优势,规避劣势,实现各业务形态的综合发展。 3.2 建好基地,强化产业经营保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依托和条件。农业龙头企业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实施农业生產标准化,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农业生产基地与农产品加工、农业休闲旅游相配套,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基地。 3.3 科技投入,支撑农业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农业龙头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必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才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效。1)建立和完善企业科研机制,组建企业科研团队,建立研发中心,把科研投入列入企业年度财务预算,逐步形成有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2)注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的力度,充分借助科研院所已有的先进技术和人才资源,鼓励和引进科技人员用研究成果和专利到企业入股。3)积极借助政策扶持资金做好科研创新,研发内容从易到难,立项部门从低到高。4)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培养企业内部自有科技人才。 3.4 强化食品安全建设,保障食品安全质量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农业龙头企业应始终把质量安全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应在开展“三品一标”、HACCP、GMP、GAP等质量体系认证时逐步引入和健全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整套质量安全体系并持续运用和改进,逐步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形成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管理体系,从而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保证食品安全质量。 3.5 延伸链条,提升农业附加值和产值
1)农业龙头企业应不断地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产品储藏、交易、配送等下游环节业务。2)充分挖掘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民俗人文等多种形式的农业形态。3)积极引进“农业+互联网”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4)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从业者素质,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3.6 建好品牌,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云南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品质优势,云药、云菜、云果、云茶等大类产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真真落实到单个产品上,能够叫得响的名牌产品却很少。因此,农业龙头企业要探索和制定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品品牌战略规划;积极开展“三品一标”“三级名标”等各项认定;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会,让优质品牌农产品走出去;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提升品牌农业的影响力,引导其做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做强。另外,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引进先进的经营营销理念,挖掘和包装农产品品牌文化和内涵,通过多渠道、多点开花让农产品飞起来。 3.7 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济
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农业龙头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利用和推广节水灌溉、秸秆还田、沼气发酵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控制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保护土壤安全,形成种植、养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3.8 回归农业,形成带动示范作用
农业龙头企业植根于农业,发展于农村,贴近于农民,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利益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龙头企业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农户、基地三者的利益关系,建立长效合理的保障机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让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发挥龙头企业市场营销、资金、技术和信息等优势,将其他农业经营主体有计划地引导到龙头企业联结机制之中,为农户提供服务,帮助和带动农民增收。 3.9 掌握政策,充分搭借政策快车
我国每年均出台了大量的产业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要及时学习国家相关农业产业政策,充分掌握政策文件精神,抓住政策机遇和红利、为企业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企业在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资金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实际和发展需求,切忌盲目迎合和追随政策资金。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农业厅.云南农业年鉴(2016)[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2]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年)[Z].2017.
(责任编辑:敬廷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