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主题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授课 日期 目的 掌握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定义; 掌握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对地面控制点的要求; 理解外方位元素解算的条件,掌握外方位元素计算方法和步骤。 讲授内容与时间分配 重点难点手方段法实习实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讲 授 内 容 上讲内容回顾 本次授课内容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定义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方法 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 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内容总结 下讲内容预习安排 时间 6 4 15 20 20 30 3 2 重点: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定义 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难点: 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 案 正 文
第十二讲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备注 一、一二章内容回顾 单张航摄像片的解析 立体像对的基本知识 二、内容的引出、内容安排、难点重点介绍 从摄影测量的基 概述(包括空间后方交会的定义和基本方法) 本问题出发,引出 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难点] 空间后方交会 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重点] 三、概述 1、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利用地面控制点及其在像片上的像点,确定一张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2、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方法 a. 角锥体法 角锥体法介绍大 体思路 b. 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a1(XXS)b1(YYS)c1(ZZS)xf a3(XXS)b3(YYS)c3(ZZS) a(XX)b(YY)c(ZZ)2S2S2Syf a(XX)b(YY)c(ZZ)3S3S3S c.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对控制点的要求 至少有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地面控制点。但为了保证精度,一般使控制点为什么不能三点共线? 用 至少4个平高控制点,且任意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 S c b a 四、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 在已知内方位元素的情况下,共线条件方程表达式为: xfyfa1(XXS)b1(YYS)c1(ZZS)a3(XXS)b3(YYS)c3(ZZS)a2(XXS)b2(YYS)c2(ZZS)a3(XXS)b3(YYS)c3(ZZS)a1(XXS)b1(YYS)c1(ZZS)0a3(XXS)b3(YYS)c3(ZZS) (1) (1)式变换为: FxxfFyyfa2(XXS)b2(YYS)c2(ZZS)0a3(XXS)b3(YYS)c3(ZZS)Fx0XSFx0YS (2) 按泰勒级数展开,取一次项,得: Fx(XS,YS,ZS,,,)Fx0 Fy(XS,YS,ZS,,,)Fy0(XSX)Fx00S(YSY)0SFx0ZS0(ZSZS)(0)Fx0(0)0(0)Fx(XS,YS0,ZS0,0,0,0)Fy0XS(XSX)00SFy0YS(YSY)0SFy0ZS0(ZSZS) ()0Fy0()Fy00(0)Fy(XS,YS0,ZS0,0,0,0)(3) (3)式可以写成: FxFx0XSFy0XSdXSFx0YSFy0YSdYSFx0ZSFy0ZSdZSFx0Fy0dFx0dFx0dFx0 FydXSdYSdZSdFy0dFy0dFy0 (4) 由(2)知,Fx0,Fy0,带入(4)式,得: Fx0XSFy0XSdXSFx0YSFy0YSdYSFx0ZSFy0ZSdZSFx0Fy0dFx0Fy0dFx0Fy0dFx00 dFy00dXSdYSdZSdd 回顾泰勒级数的有关内容 (5) 求出偏导,带入(5)式,整理得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公式: c11dXsc12dYsc13dZsc14dxc15dc16dlx0 c21dXsc22dYsc23dZsc24dxc25dc26dly0 (6) 式中系数cij为偏导数: fc11 c210 Z fc120 c22 Z xyc13 c23 ZZ x2xy c14(f)c24 ff 2xyy c15c25(f) ff c16yc26x lxxx计 lyyy计 (7) 而Z和x计,y计分别按如下方法计算: Xa1a2a3XXS0YY0 Ybbb23S10 ZcccZZ23S1 XYx计=f=f ,y计 ZZ 0 旋转矩阵由x,0,0构成。 五、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1、 基本原理 利用共线条件方程的线性化公式(6),可以得到其对应得误差方程式: c21dXsc22dYsc23dZsc24dxc25dc26dlyvy (8) 对于每个地面控制点,都可以按照(8)式列出两个方程式;只要有三 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控制点,就可以列出六个方程式,联立解答这六个方程注意:这种解非线式,即可以求得航摄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近似值的改正数。 性方程的方法以当控制点的数量多于三个时,则要按最小二乘法解算外方位元素近似值后经常出现。 的最或然改正数,这样我们便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计算: c11dXsc12dYsc13dZsc14dxc15dc16dlxvxk1kk1k1kk1, YSk1YSkdYSk1, ZS XSXSdXSZSdZSxk1xkdxk1,k1kdk1 ,k1kdk1 (9) 式中,k迭代次数。这是因为所用线性化共线条件方程是近似的,故需要有一个迭代过程,知道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都小于规定的限差为止。 2、计算过程 利用空间后方交会求解外方位元素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读入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包括像点的观测坐标、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控制点在地辅系中的坐标。 (二)确定外方位元素的初值 1、确定摄站坐标的初值 取控制点平面坐标的平均值作为摄站平面位置的初值,即: 0XS[X][Y]0,YS (10) nn式中[X],[Y]为各点地面坐标的总和,n为已知点的数量。 0取航摄的绝对高度H0作为ZS。 02、确定外方位角元素的初值,在一般情况下,x=0=0=0 (三)组建误差方程式 1、按照角元素初值,组旋转矩阵; 2、计算X,Y,Z; 3、求x计,y计; 4、按(7)、(8)式组建误差方程式 CLV (四)按最小二乘法原理,构建法方程 CCCL0 (五)答解法方程,解算外方位元素的改正数 TTdXS,dYS,dZS,dx,d,d。 =(CC)CL (六)按(9)式计算像片外方位元素改正后的值。 (七)重复(三)至(六)的计算,直至外方位元素改正数小于限差为止。 T-1T第 12 次课尾页
本次课研究了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基本内容,包括定义、基本方法、利用共线条件方程解算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的过程等。空间后方交会是摄影测量的基础理论之一,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次课内容还是《摄影定位理论与方法》中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内容小结础理论。 作业思考题1、详细比较《测量学》中的后方交会与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区别。 2、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主要有哪几步? 3、推导FxFy、。 xy 参考资料《航空摄影测量学》,刘静宇,解放军出版社; 《摄影测量原理》, 王之卓,测绘出版社。 检查情况 教研室主任: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