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科粤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3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科粤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3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粤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3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家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事实和对探究活动的设计,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探究—观察—结论;演示—总结—应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准备:实验仪器见通知单(托盘天平、小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锥形瓶、双孔橡皮塞、碳酸钠、稀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蒸馏水)、 多媒体、学生学案。 六、教学流程:

广告 引入 举例设疑 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 实验验证 总结解释定 律 总结 布置作业 定律应用 微观解释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从定性到定量直接引入新课。

1 / 2

科粤2011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4.3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设计方案] 列举两个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发生比较明显变化的反应(镁条的燃烧、蜡烛的燃烧),提出一个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列举两个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发生比较明显变化的反应(镁条的燃烧、蜡烛的燃烧),

提出一个问题: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从初三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科学。我设计了四个实验让学生探究,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的微观探究

[设计方案] 以上节课所学的“电解水”为例,通过flash动画演示,让学生清楚明了地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从而得出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保持不变的结论,进而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三. 微观解释:学生讨论得出。

【知识点三】对于“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些反应的探究 [提问]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设计方案] 回顾“镁条的燃烧”,表面上是质量增加的;演示“碳酸钠

与稀盐酸反应”,表面上是质量减少的。通过引入“开放容器”和“密闭容器”的对比诠释,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点四】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设计方案] 针对所学知识,设计4类题型:解释现象、推断元素组成、

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质量。每类题型设计1道例题和1道习题,起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教学反思:本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过程中应用不同的分组实验,以便对现象不同,装置不同,结论不同增加分析,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总,提炼,得出结论。有利于加强学生在探究实践中的合作,使学生在多种体验中形成共性的认识,来体验自然科学的实际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和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的实际过程;认识实验是化学获取正确结论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对化学实验的各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在实验时花费了好多时间,后面的环节较紧。练习不充分,还有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