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刍议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刍议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刍议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

作者:郑松才 史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9期

摘要: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例,对所做的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办法。希望今后为全国此类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份案头资料。

关键词: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K917文献标识码: A

历史名人故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它们镌刻着一个地方千百年的记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特有的魅力,是一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文化资本,是一个民族的宝贵遗产和文化标志。一个地方上的历史名人故居,对该地方的方方面面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例如同志故居和绍兴鲁迅故居,二者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瞻仰,极具历史、教育和文化价值,在吸引全国人民关注的同时,对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全国较为著名的历史名人故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历史名人的故居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于2012年基本被拆掉,只剩门楼旁一小间。有全国性影响的名人的故居尚且如此,数以万计的地方历史名人的故居,在当前形势下,保护和利用情况不容乐观,这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认识和研究是逐步加深的,今天我们忽视、拆掉的历史名人故居,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追悔莫及,所以我们应牢固树立“为未来保存现在”的理念,全面细致地做好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我国现有2862个县,大多数县域内都有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但这些名人中的大多数,并不具备全国影响力,其影响力大多局限于省市内,不少仅限于县内或乡镇内。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积淀并不十分深厚的区域,不太知名的历史名人故居,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为案例,对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总结象山县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象山县的一些实践办法,希望引发社会同仁对这类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情况

象山县地处浙江沿海中部的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属典型半岛县,早在6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象山人才辈出,涌现出杨王休、钱唐、俞士吉、邵景尧、姜炳璋、陈汉章、殷夫等众多著名历史人物,他们为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乃至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时至今日,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作用。近几年,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存状况

象山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名人有殷夫、陈汉章等;在浙江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王家谟、贺威圣等;在县内一定影响力的有邵景尧、史奇涛、何志浩、董梦蛟、任筱和、任筱孚、励乃骥、李高淐、高妙兰等。另外,陈照华、张乃文、何敏求、吴烨、王莳兰、王莳蕙等,虽然影响力较小,但也不容忽视,有待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研究。根据《象山县志》等史志记载和实际调查来看,目前普遍认可现在还保存的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不足20处。

根据象山历史名人的生平和事迹,现存将近20处历史名人故居可分为三类:烈士类、文化名人类和其它类。保存状况不尽相同,除殷夫故居、贺威圣、王家谟、陈汉章等故居为国家所有且对外开放外,其它多数为私有且处于自然保存状态(具体保存状况详见附表)。 2.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特点

象山历史名人有全国影响力的不多,省级多了一些、市县级及镇乡一级名人占大多数。这决定了象山历史名人故居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影响力不广。除殷夫及陈汉章故居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王家谟与贺威圣故居为宁波市内较有影响外,其它名人故居仅只有在县内甚至是在乡镇内才为人知晓。二是数量较少。有一定知名度的现存历史名人故居不足20处,与邻近的奉化、宁海、鄞州等县市区相比较,较为薄弱。三是分布较散,多个乡镇均有分布,对于合力打造历史名人故居参观旅游线路,发挥故居的整体作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四是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多数为私房,且多有村民居住。五是这些故居多为明末到的传统建筑,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工艺价值。 3.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成果

近年来,随着象山县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更为积极地做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使得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象山县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1)争取把更多的历史名人故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点,使其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并计划将其申报为更高一级的文保单位。殷夫故居、王家谟故居、陈汉章故居、史奇涛故居先后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景尧故居、贺威圣故居、陈照华故居、李高淐故居(青草巷李宅)在2011年被公布为文保点。其余历史名人故居基本上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中,为今后进一步的保护和利用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对部分历史名人故居,划拨专项经费进行适当的维修。近年来象山县拨专款对殷夫故居、陈汉章故居(部分)、王家谟故居(部分),按照原貌予以修缮。2012年是贺威圣烈士诞辰110周年,象山县文管会对贺威圣故居进行整体修缮。

(3)将历史名人故居开辟为纪念馆,长年对外开放参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象山县先后将殷夫故居、王家谟故居、陈汉章故居、贺威圣故居开辟为纪念馆,全面对外免费开放。殷夫故居先后被列为宁波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党史教育基地。陈汉章故居也被列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已成为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基地。在王家谟烈士和殷夫烈士、贺威圣烈士诞辰周年之际,县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陈汉章纪念馆建成后,举行了开馆仪式。这些活动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象山县的知名度。 二、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社会对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某些单位及现在拥有故居产权的部分居民,没有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对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抱无所谓的态度,有的为经济发展需要,往往把故居看作是普通古建筑,一拆了之。如明代王焕故居、清代姜炳璋故居前几年当作普通建筑被拆建。

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名人,如殷夫故居等,被列为文保单位,得到较好的保护。另外一些名人故居被列为为文物保护点,得到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关注。但多数名人故居处于自然保存状态,存在着局部倒塌的严重隐患;或存在拆毁、火灾风险,或被改建、拆建和搭建现象,使原有格局和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或存在破损、木构件老化、屋顶渗漏等现象。 3.历史名人故居缺乏专项保护和利用资金

缺乏资金是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瓶颈”。对列入文保单位和文保点的历史名人故居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利用,现在只能从有限的文物业务经费中部分地列支,这是远远不够的。如县级文保单位陈汉章故居,尚有缀学堂、老柴门等未实施相关保护和维修措施,存在自然损坏的隐患。王家谟故居北侧房子未得到处理。其余历史名人故居,连基本日常管理经费都没有。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管理上跟不上去,部分名人故居只是聘用一位管理人员,付给微薄的工资进行简单的看管。

4.历史名人故居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房屋产权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家谟故居、殷夫故居、贺威圣故居等为国有产权,陈汉章故居部分产权为国有、部分产权为私有,其余故居基本上都为私有产权,且住户庞杂,少则三四户,多者七八户,协调困难,给名人故居的管理、维修和利用等方面,带来诸多的问题。 5.历史名人故居宣传利用存在问题

殷夫、陈汉章、王家谟等故居开辟纪念馆,对外宣传起到一定作用。但整体上,对其它名人故居宣传力度不大,没有主动地去宣传,宣传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很多人对象山历史上存在多少名人,现存多少故居并不清楚。此外,多数名人故居的利用处于粗放状态,半开放或者未开放,闲置或居住,有些甚至是大门紧锁,参观不便。很多名人故居未进行应有的利用和适当的开发,与教育事业和旅游业发展结合也不够,未能更好地开发文化参观和旅游线路,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如何做好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其它地区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经验,从象山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能较好地做好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1.提高对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认识

不能把历史名人故居与一般的传统古建筑混为一谈,也不能把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与村镇建设相冲突,故居保留下来的不仅仅是某个房子,而是保留了特定区域内历史和文化事件,房子的新旧,建筑工艺并非最重要,要看到名人故居的存在可以极大的增加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要把名人故居资源作为历史长河中不可再生的文化符号来加以充分认识,使社会各界形成正确的历史名人故居保护理念。 2.加强历史名人故居的宣传和利用

根据实际情况,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避免单一性,更好地宣传当地历史名人。条件成熟的历史名人故居可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还要通过新闻媒体、文艺创作等多种渠道,以新闻报道、文学和书画作品、纪念画册、电视剧等手段,充分发挥故居的文化拉动和宣传效益。除烈士类、文化名人类和其它类外,进一步拓宽历史名人故居的内涵,不断开发历史名人故居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发展相关文化产业。努力发掘象山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高象山县知名度,为象山县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根据相关法律制订出台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相关

行政部门要针对象山县实际情况,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抓紧制订出台《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实施办法》,加强抢救性保护措施。可公布一批名人故居名录,对其挂牌,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件成熟的的历史名人故居可申请为文保单位或文保点,把其纳入法制管理轨道,使故居保护工作有法可依,避免重要故居及其周边环境风貌遭受经济建设带来的破坏。 4.设立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的专项资金

对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中面临拆迁、毁灭危险的历史名人故居,在全国和浙江省较有影响力名人的故居,由部门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来保护与维修。市县内较有影响力名人的故居,由当地镇、乡和村委会共同出资,以及名人后裔参与形成合力,有关部门充分协调和合作,加强保护工作。有条件的镇乡街道村(居委会)可对故居进行抢救性维修,文物部门全程监督指导,确保符合文物保护原则和工程质量。此外,还需拓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资金的筹措渠道,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参与故居的保护性开发,争取企业和个人对故居保护的援助。 5.对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制定整体和长远的规划

可以分层次、分重点、分阶段、分区域地逐步实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将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作为国家级文明县城和海洋文化大县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根据象山县名人故居的实际情况,近期可以实施几个重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王家谟故居还幸存,要对其北部的私房问题进行解决;李高淐是我国近代首位领港员,其故居保存还算完整,且是清早期建筑,要对其进行有重点地整体合理保护利用,提高象山海洋文化大县建设的底蕴。

离县城只有5公里的国学大师陈汉章故居需要加以完善保护和利用,这对文化大县的建设很有益处。2014年是陈汉章诞辰150周年,借此良机,对陈汉章故居的缀学堂住户进行搬迁,故居南面整理出小广场,对故居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并重新布展陈汉章先生的史迹陈列,力争将故居申报为省级文保单位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成为象山县人文景观另一张亮丽的名片。

石浦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著名的渔港古城,做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有利于名镇古城地位的提升。邵景尧故居可以增添文化内涵,且该故居建于明代,本身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东门是历史文化名村,任氏“二难先生”故居的保护利用,可以为其增添海洋文化和慈善文化的色彩。现存的励乃骥故居保存较好,是建于时期的藏书楼,做好住户出迁工作,就可以充分利用。

6.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参与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保护好利用好历史名人故居,不只是及文物部门的责任,也需要规划部门、旅游部门、村镇、街道、名人后裔、房屋居住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及个人,积极协调并合作,服从海洋文化大县建设的大局,真正把“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开发”的文物保护原则贯彻实施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象山自唐代立县至清代,一直被朝廷列入中下县,经济和文化都处于中游水平,象山县可能不是代表全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作的最好例子,但至少在浙江,甚至在东部地区,还是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的。相信全国不少县城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会遇见与象山县相类似的问题和情况。在此,我们抛砖引玉,希望象山县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工作,可以给更多的社会同仁带来经验和教训,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当地的历史名人故居。也希望社会各界在思考的同时,为我们提供更富建设性的思路和具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个地方不仅要在经济上先进,文化上先进才是当地真正先进和繁荣的表现。做好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风向标,是一种文化上日趋成熟的表现。我们不仅要做好当地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也要进一步加强在当地特定区域内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增加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从长远来看,类似的文化资源越来越稀缺,越来越珍贵,保护好历史名人故居就是保存好我们的历史。 附:象山县历史名人和故居保存状况表 (一)烈士类(共6人)

名称 王家谟故居 保护等级 县保 地址 丹西街道北门村北山路14~16号 简

介 王家谟(1906~1927) 曾任浙江常委、组织部主任、代理和浙东工农委员会主任委员。1927年被害于温州东门外狮虎山。王家谟烈士故居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平房,原为三合院。西厢房产权国有,偏房和正屋为私房。西厢房已布置王家谟烈士史迹陈列室。

名称 殷夫故居 保护等级 县保 地址 大徐镇大徐村英烈路3号 简

介 殷夫(1909~193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也是“左联”中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1931年牺牲,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殷夫故居为清代建筑,三合院砖木结构建筑,整体格局保存较好。房屋产权国有。 名称 史奇涛故居 保护等级 县保 地址 新桥镇关头村关中路3(1—4)号 简

介 史奇涛(1915~1940) 曾任丹北中心县委宣传部。1940年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史奇涛故居,清代建筑,三合院式重檐楼房,整体格局保存较好。房屋产权为村民私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称 贺威圣故居 保护等级 文保点 地址 贤庠镇海墩村海新路30(1—7)号 简

介 贺威圣(1902~1926) 是象山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任杭州地委。1926年策反浙江夏超,反正失败后,被军阀孙传芳部杀害,是最早献身的浙江领导人。贺威圣烈士故居清晚期建筑,砖木结构四合院。房屋产权国有。现已维修,并布展贺威圣烈士史迹陈列。

名称 陈照华故居 保护等级 文保点 地址 定塘镇下营村地龙自然村2号 简

介 陈照华(1924~1949) 曾参加象山工委组织,“黄公岙武装”,开展象宁边区人民斗争。1949年被土匪杀害。陈照华故居为清晚期建筑,原为三合院,现仅存正屋东侧和西厢房。房屋产权私有。原先的陈照华烈士史迹陈列现已被拆除。 名称 吴烨故居 类别 未定级 地址 新桥镇洋坑村114号 简

介 吴烨(1913~1941) 曾任江西上饶中心县委副兼宣传。1941年,被杀于福建省崇安县。吴烨故居清代建筑,四合院。私有产权。局部倒塌改建。 (二)文化名人类(共6人)

名称 陈汉章故居 保护等级 县保 地址 东陈乡东陈村西北部古民居群中 简

介 陈汉章(18~1938) 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教育家,一代鸿儒,国学大师。著作百余种,手稿800余万字,其总纂的《象山县志》是时期江南四大名志之一。陈汉章故居由学圃堂、缀学堂、老柴门、约园等四部分组成,清代建筑。除学圃堂经维修并开辟陈列室外,缀学堂和老柴门等皆为村民居住,存在破损问题。

名称 邵景尧故居 保护等级 文保点 地址 石浦镇东卫村昌卫街127号 简

介 邵景尧(1560~?) 是“浙东十四子”之一。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殿试第二(榜眼),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掌管司经局。曾纂修万历《象山县志》15卷,著有《邵太史诗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集》。邵景尧故居为清早期重修,砖木结构。现存正屋、东厢房和后厢。私有产权。房屋破损严重。

名称 励乃骥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新桥镇东溪村北街路47号 简

介 励乃骥(17~1969) 曾任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院长。后,任上海文史馆馆员。考古、文物鉴定家。励乃骥祖屋被火烧毁,现存时别墅式洋房,兼具中西风格,正屋五间,厢房三间,共两层,名曰怀荫草堂。集藏书、写书、生活、交友、宴客、讲学为一体。整体格局保存较好,部分木构件破损。私有产权。尚未实施保护利用规划。 名称 高妙兰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东陈乡王家榄2号 简

介 高妙兰(1901~1995) 新中国第一代农民画家,中国农民画奠基人之一。作品常在国家级画刊选登,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艺术馆珍藏。潘天寿先生称她为“中国农民画里程碑式的人物”。高妙兰故居清式建筑,砖木结构三合院平房,北厢房倒塌。私有产权。 名称 何敏求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西周镇儒雅洋村承志路9号 简

介 何敏求(1915~2006) 参加编纂《象山县志》、《象山县地名志》,著有章回体自传《儒雅春秋》和象山抗战史录《瀛海沉浮》,为地方文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何敏求故居建于清晚期,三合院,保存尚可。私有产权。

名称 王氏兄弟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墙头镇舫前村110号 简

介 王莳蕙、王莳兰为两兄弟,清末县内著名文人,创建红木犀诗社,刊为《红木犀馆诗课》十集,浙东传为佳话。王氏兄弟故居清晚期建筑,由前后两个三合院及西偏院房屋组成。私有产权。局部坍塌或改建。 (三)其他类(共5人)

名称 董梦蛟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石浦镇九井村九井弄号 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介 董梦蛟(1881~1956) 同盟会会员,曾任光复军第二先锋队队长,后参加“二次”。蒋介石曾聘其为国民参议员。董梦蛟故居清早期建造。原为三合院建筑,现仅存正屋及东厢房。私有产权。

名称 何志浩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西周镇儒雅洋村古雅巷10、12号 简

介 何志浩(1905~2007) 中将,中国抗日军歌、陆军军歌、空军军歌等都由他作词,宁波同乡会会长。何志浩故居清代建筑,硬山顶砖木结构四合院。私有产权。局部改建,破损严重。

名称 任氏二难先生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石浦镇东门渔村小路谷西10号 简

介 任筱和(1876~1944)、任筱孚(甫)(1879~1953) 兄弟二人皆慈善家,一生利人济世,至老不休。建亭修路,募建东门灯塔、仁义桥等。

任氏二难先生故居清晚期建筑,砖木结构三合院楼屋。整体格局尚存,屋檐局部损坏。私有产权。

名称 张乃文故居 保护等级 未定级 地址 黄避岙乡龙屿村公正路77号 简

介 张乃文(1881~1946) 辛亥志士之一,参加过光复会、同盟会。历任黄岩代理、象山禁烟。张乃文故居清中期建造,由正屋、前厢、后厢和倒座组成。私有产权。局部倒塌,部分木构件损毁。

名称 李高淐故居 保护等级 文保点 地址 丹西街道北门村青草巷11(1—11)号 简介 李高淐(11~1930) 一生投身航海事业,成立后,中国收回了引航权,成为中国近代收回领航权后的首位中国籍领港员。李高淐故居清早期建造,横“目”字布局。私有产权。局部被毁或搭建,环境风貌保存较差。 参考文献:

【1】陈汉章:《象山县志》点校本,方志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孟建耀 舒月明:《品释七千年》,宁波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