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案三篇
扁鹊治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学习寓言的兴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3、指导带着理解,有感情读课文。
4、正确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文字投影、纪昌和扁鹊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读准重点词语。 3、学习第一则寓言,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二、教师随机引向深入
对呀。寓言故事确实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
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这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字词
出示课件: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蔡桓公、梭子、绑住、虱子、百发百中 四、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此处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2、自己流利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⑴读文后,概括: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下功夫练习眼力,飞卫照着他的话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学生会问: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纪昌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来练习眼力呢?
⑶结合学生的主要问题,先弄清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第一:指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飞卫让纪昌练习怎样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第二:想一想:
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观实际,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飞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好老师,不愧为名师) 第三: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 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2、3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教参书中139页。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中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重点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读出寓言夸张地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行为心理,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物形象。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老师总结谈话
要我说呀,寓言还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扁鹊治病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音和区分字形。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3.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具准备
1. 查资料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生平。 2.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0)
1.自读课文,留心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测正音。 2.提出自身还不理解的词语,交流理解。 3.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简介扁鹊生平。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20) 1.同学们想把这个寓言故事演一演吗? (引导明确要演好故事,必需先精读课文。)
2.自由分组,研读课文,想想:要注意哪些地方才干把故事演好?
3.全班交流,读悟结合。演好故事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⑴发现时间的变化,即时间顺序: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
⑵弄清蔡桓公病情不时恶化:病在皮肤——发展到皮肉之间——发展到肠胃里——深入骨髓——浑身疼痛而死。
⑶注意扁鹊拜见蔡桓公神色动作的变化:站了一会儿——只好退出——连忙退出——立刻掉头就跑——最后跑到秦国。 (鼓励展开想象。注意精读第5段。) ⑷注意蔡桓公语言、神色的逼真:
①豪不在意,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②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③满脸不高兴。
④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 ⑤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 ⑥病死。
(注意透过这些词句走进蔡桓公的内心世界,指导读出感情。)
三、课堂小结(3) 四、安排作业(5) 1.写本课生字新词。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8)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书写。 2.指名用自身的话讲述故事的内容。 二、小组合作,扮演评价(20)
(强调扮演和评价都要紧扣课文内容,最好能展开想象。) 1.小组合作,分角色,根据课文内容彩排。
2.扮演评价:是否理解了解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是否鲜活等。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7)
1.这个寓言告诉俺们一个什么道理? (讳疾忌医十分有害)
2.你从故事中还得到了什么启示?
(比方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自身的坏习惯、坏毛病要尽早改掉等。)
四、安排作业(10) 1.看拼音,写汉字 shì tàng pài yāo bài
解( ) 敷( ) 指( ) ( )请( )见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天,扁鹊第( )蔡桓公,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告诉蔡桓公皮肤上( )。过了十来天,扁鹊第( )次拜见蔡桓公发现他的病已经发展到( )之间了。十来天之后,扁鹊第( )次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的病已经发展到( )里。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因为蔡桓公的病已经( ),无药可治了。
板书设计
扁鹊的诊断 蔡桓公的反应
扁 病在皮肤 豪不在意
鹊 病在皮肉之间 假装没听见 讳疾忌医 治 病在肠胃里 满脸不高兴 十分有害 病 病在骨髓 觉得奇怪 结局在意料之中 浑身疼痛而死
扁鹊治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3、明白这则寓言故事阐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喜欢听故事的孩子举手。在故事中学习,在故事里成长,从故事中有所收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齐读课题扁鹊治病。通过今天的学习要达成学习目标。 二、设疑读文,明确任务
1、学完第一课时,同学们的收获肯定很多。 谁来回答
神医扁鹊为谁治病?治病的结果呢? 2、设疑:
既然病人死了,作为医生,扁鹊应不应该承担责任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成
立一个调查小组。我自告奋勇任组长。行吗? 三、研读课文,阅读感悟
1、直奔主题,调查的重点扁鹊治病的经过。
2、(出示调查记录表)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调查表中病情记录的填写。 诊断时间病情记录 一天病在皮肤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从这三次的诊断记录上,你看出什么?(看来,病情在不断地发展,一次比一次严重。) (一)扁鹊劝说
过渡:于是,扁鹊是一再劝说蔡桓公治病。
咱们的调查指向扁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扁鹊劝说蔡桓 公治病的语言?用﹏勾画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投影相机出示扁鹊三次劝说的语言。 A.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请学生找到相关的语句。我们依次读一读这三次劝说,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病情越来越严重。
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越来越严重的病情表现出来? (2)你还发现了什么?扁鹊一次比一次担心,心里非常着急。
师小结:是呀,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足见扁鹊医德高尚(板书)。
2、小组练读、赛读扁鹊劝说的句子。 3、小组推选个别学生朗读。
评价:我听出来了,你越来越担心;你的劝说情真意切,如果我是蔡桓公一定会听你的了;你强调了这病的严重性,看来是非治不可了;你的劝说没有说服力,可不像一位名医。 (二)蔡桓公的反应
过渡:扁鹊情真意切,面对扁鹊的劝说,蔡桓公的反应如何呢?接下来,调查指向蔡桓公。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句子,用勾画出来。
A、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
1、扁鹊再三劝说,蔡桓公却是一再拒绝,请你自己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神态、语言(第一次:不相信自以为是) (2)神态(第二次:不理睬固执己见) (3)神态(第三次:不高兴讳疾忌医)
2、自由练读,从读中体会蔡桓公的语言、神态和隐含的心理活动。
3、小组赛读。
(评价预设:真是龙颜大怒啊,蔡桓公火冒三丈了)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通过朗读体会扁鹊与蔡桓公的心理活动。
老师读叙述部分,男生读蔡桓公,女生读扁鹊。 (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再现了扁鹊治病的场景。)
四、深化主题,揭示寓意
过渡: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到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作为医生,他是见死不救呢?还是他一开始就没有医治的良方,根本是个没本事的庸医呢?
1、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出示调查表)请各小组成员开展讨论,把调查表中治疗方案部分填写完整 2、
诊病时间诊断记录 治疗方案 一天 病在皮肤 热水敷烫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 针灸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几剂汤药 又过了十几天 病在骨髓 无能为力
3、仔细观察病历的治疗方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对症下药、有药可治)扁鹊医术高明(板书)。 4、思考:
从皮肤病开始,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什么要了
蔡桓公的命?(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四、拓展想象,抒发感想
1、过渡:现在该是我们调查小组出结论的时候了。我们的调查分析证明:蔡桓公的死,责任完全在在他自己。
2、但凡成功的人,都善于反思。参与了这项调查以后,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想想,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
中吸取什么教训呢?(1、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2、及时改正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 五、总结,作业
我们的调查小组工作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的新任务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担任故事宣讲员,把《扁鹊治病》这个故事讲给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听。接受新任务的同学起立,让我们用掌声迎接新的挑战。 板书设计: 治病 扁鹊蔡桓公 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 固执己见 医术高明 讳疾忌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