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苑方言后字为轻声的两音节字组的连读变调分析

清苑方言后字为轻声的两音节字组的连读变调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清苑方言后字为轻声的两音节字组的连读变调分析

孙燕

【摘 要】清苑方言在语音层面上有种种不同的表现,最为明显的特点是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变调分“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和“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两类,且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变调的原因归结为三:不同声调的字在归属上落后于普通话的演变,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音的痕迹;与调值的中和有关;“强势声调”作用的结果。%Dialect of Qingyuan ha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at the phonetic level, the most obvious feature is the even read modulation about two syllable word groups after the word for softly, the modulation divided into two classes“the even read modulation about the folding words of the softly after the word” and “the even read modulation about fold the word of the softly after the word”, and the modulation show different phonetic features.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the words of different tone behi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andarin on the ownership of the words still have traces of dialect in dialect; associated with the neutralization of tone value; the result of“the strong voice” effect.

【期刊名称】《保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29)004

【总页数】6页(P125-130)

【关键词】清苑方言;轻声;连读变调;叠字;强势声调

【作 者】孙燕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中文系,河北 保定 07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172.1

清苑位于河北省中部,下辖18个乡镇,总面积867平方公里,人口65.05万。1986年划为保定市辖县,2015年撤销清苑县设立保定市清苑区。清苑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其声韵调系统为:声母23个(零声母在外),韵母38个,声调4个,调值分别为:阴平[45]、阳平[32]、上声[214]、去声[51][1]。

2013年暑假,我们分别用《方言调查字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收546条轻声词,其中206条“子”尾词)和自制的“做谓语的重轻型轻声词:动词/形容词+轻声两字组轻声词表”对清苑方言的几乎所有类型的轻声词进行了调查。调查所设方言点集中在清苑县城内的南大冉、中冉村、中冉屯村3个自然村,所以本文所言清苑方言即为清苑县城方言。发音合作人均来自这三个方言点,性别不同,没有长期外地生活经历,年龄从25岁至70岁不等,能够反映清苑方言连读变调的特点。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它既是一种语音现象,也跟词汇和语法密切联系[2]。在清苑方言中,轻声前音节的变调非常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主要针对清苑方言的

后字读轻声的两音节字组在语音链中声调的变化来展开,主要探讨“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和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连读变调规律和特点,不涉及词组声母和韵母的变化,也不涉及词组的词汇和语法关系。

清苑方言中“后字读轻声的非叠字两音节词语”大致有三种形式:(1)“一般非叠字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词语,例如:收拾、朋友、老实、外甥等。(2)“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名词+轻声助词”词语,例如:车子、里头、锅里等。(3)“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轻声助词”词语,例如:扇着、来了、卖的、好的、跪下等。下面分别对这三类词语的连读变调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1.一般非叠字两字组后字轻声词的连读变调

在清苑方言中,两字组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因其单字声调的不同有16种组合形式,其变调情况共有9种,详见表1。

从表1可以发现:

(1)清苑方言两字组词语的16种组合中,后字轻声的词语前字有5种变调形式,加上保留原调的4种,连调式共有9种。其中,当前字为阴平的时候其读音调值有3种:45+3、214+4和51+2,但读51+2的词并不多,如“医生”。当前字为阳平的时候,虽然其调值有2种:32+2和214+4,但读214+4的词也非常少,如“咳嗽”。当前字是上声的时候其调值是51+2和214+4。当前字为去声的时候,其调值为51+2和214+4。可见,清苑方言的声调在动态系统中是比较活跃的,在变调过程中有较明显的语

音简化的趋势。

(2)两字组非叠字后字轻声词语的前字无论是四种声调的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变调为214+4,说明在清苑方言中,语音变调形成的调值为214+4的词语所占比例非常大,语音趋同的迹象明显。

(3)两字组后字轻声的前字变调与后字的原声调关系不大,所以如“西瓜”“窝瓜”之类的词变调完全不同,而“干净”“干粮”之类的变调又完全相同,而后字轻声的调值则完全由前字决定,前字调值对后字轻声实际调值起制约作用。

2.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名词+轻声助词的变调

这类两字组轻声词主要是单音节名词与助词共同组成的,包括:名词+子,名词+头,名词+里,名词+人等等,其变调有两种形式,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1)清苑方言两字组后字轻声为词缀时,若前字为阴平或阳平,则字组不变调。若前字为上声,则字组调值为51+2和214+4,但继续保留原调(214+4)的词很少。若前字为去声,则字组调值为51+2和214+4,继续保留原调(51+2)的跟变调(214+4)的词数量相当。所以,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名词+轻声助词的词仍有四种轻声格式,变调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新的调值。

(2)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名词+轻声助词的变调也与后字的原声调关系不大,但与

前字的原调有关。比如:“骨头”“国里”中的前字“骨”和“国”,在清苑方言中读为上声调(在普通话中读阳平调),其变调与清苑方言“上声+轻声”的变调规律完全吻合。

3.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轻声助词的变调

这类两字组轻声词主要是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与助词共同组成的,包括:动词+咧、动词+着、动词+上,形容词+的,等等,其变调有两种形式,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轻声助词的变调在四种组合形式中,分布并不均衡。若前字是阴平和阳平,则两字组前字基本不变调。其中,“结咧”“读咧”两个词变调后的调值为51+2,合乎前字上声+轻声的变调规律,这是因为,在清苑方言中,“结”和“读”的声调即为上声调。所以,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轻声助词的变调主要发生在上声和去声上,若前字为上声,两字组调值分别为:214+4和51+2,若前字为去声,则两字组调值分别为:51+2和214+4。

(2)表3所列所有非叠字两字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轻声助词的词语,按照现代汉语对词语的解释,有些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词,但在形成语流时却会发生非常明显的变调。这说明清苑方言中的两字组是否能够发生变调,与两字组是否能够成词无关,两字组内部具体的语法关系、语义关系也对这种变调没有任何制约作用。

叠字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可分为两种:两字组名词的重叠形式和两字组动词重叠形式,它们的连读变调规律并不相同,还有所交叉。虽然量词也有重叠,但由于这些词重叠后大

多会发生儿化,如:天天儿、件件儿、双双儿,等等,超出了我们所要考察的“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连读变调”的范围,所以这里暂不讨论。

1.名词两字组重叠形式的变调

名词的两字组重叠词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亲属称谓类名词。这类词中有语素重叠式的合成词,也有音节重叠式的单纯词,它们作为一个亲属称谓词的整体,后字都读轻声,有着共同的变调方式,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两字组名词重叠形式的变调有着非常强的一致性,除前字为阳平的词语外,其余三个声调的前字重叠后都发生了变化,而且调值都为214+4。

2.动词两字组重叠形式的变调

清苑方言中大部分动词都能重叠,重叠后的动词多含有“试试看”的意思,如“学学”“听听”等等。这类词重叠后前字读音发生变化,读音变化较小,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到:两字组动词重叠形式的变调,若前字为阴平和阳平,重叠后的两字组词语不变调,若前字为上声和去声,重叠后的两字组词语则变调,其变调形式为:除在原调基础上加轻声外,去声多出了一个214+4调,而上声则有一小部分读32+2调,如:痒痒。

任何一种方言的变调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定有产生这种变调的原因。笔者认为,清苑方言轻声前的连读变调,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1.与调类存古有关

清苑方言中阴平、上声、去声三个声调在轻声前都发生变调,且三个声调都产生了至少两种声调模式。这种由一种声调模式分化为两种声调模式的演变在清苑方言中基本上是有规律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入声字为前字时都保留了原调,如:阴平里读“45+3”的多是清平声字和清入声字;上声里读“214+4”的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清上声字和清入声字上。这种现象往往反映的是历史上的语音现象,是历时的语音演变留下的痕迹。

清苑方言中,还存在大量单字调不能区分,但在轻声中有所分别的调类。比如清苑方言中“去声+轻声”中前字的变调:清声母去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在轻声前读阴平,全浊上声和浊声母去声字在轻声前读上声。也正是因此,有人把清苑方言中,在轻声前的去声分成了阴去和阳去两类[3]。这种单字调不辨阴去、阳去而轻声却分明可辨的现象,也可以看做是方言的调类存古。

实际上,这不是清苑方言的特例,保唐片的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这种现象。陈淑静先生曾经将这种现象与石衡片相对比,认为字调系统中不区分阴阳去,轻声系统中又分阴去、阳去的,的确是一种调类存古,并且得出结论说,阴去阳去趋于合流,交通便利、文化发达的地区,阴、阳去合流较快,交通不便、文化较落后的地区合流较慢;常用口语阴阳去合流较少,普通话或书面语的字组往往不分阴阳去。所以,清苑方言中的“西瓜”“干粮”“莴苣”等在口语中使用较多,特别是老年人中使用较多的旧词语,都是分阴阳的;而那些不改变原调,直接在原调后加轻声的,往往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受普通话影响较大,老百姓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只在清苑年轻人中经常使用,如“风气”“书记”等。这一点还可以很容易地从清苑的地方戏“哈哈腔”中得到印证。戏曲中“公鸡”“鸡蛋”“猪

圈”等的调值都是“214+4”,这至少说明一百年前的清苑方言中这种变调方式就已经存在了,民间艺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使某些古音得以保存至今。

2.与调值中和有关

在清苑方言中,所有两字组后字轻声的词语,其连读变调后的调值以“214+4”居多,这是因为:轻声前的调类模式在分化的同时又产生了合并与融合,使“214+4”调型增多。也就是说,清苑方言中的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的变调过程中,两字组词语的前字在对其后的轻声调值进行制约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调值中和的现象。关于这一点,山东大学的钱曾怡教授在《从汉语方言着汉语声调的发展》一文中,通过对轻声和变调产生同化两种这现象的分析,认为:汉语声调在一定语境中会产生融合,这种融合是走向语调的一种过渡形式。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清苑方言[4]。

3.与所谓的“强势声调”有关

清苑方言中存在的大量轻声现象以及在变调中产生的合并,说明两字组后字轻声词语中的单字调作用在逐渐衰弱甚至丧失。邢向东先生在《神木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用“强势声调”概念,解释了神木方言中去声和阳平在连读中从不发生变调的原因[5]。而这一点,清苑方言与神木方言十分相似。清苑方言的上声和去声在轻声前发生的变调最多,而阳平在轻声前,无论哪种情况下都不产生变调。因此,将清苑方言中的阳平称为“强势声调”也是合适的。阳平作为前字,在任何情况下都少有调值的改变,且始终顽固地保持着自己的调值。相比之下,上声和去声(特别是上声)在轻声前发生的变调则最多,语音表现也最灵活。因此,我们说“强势声调”在清苑方言中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相关文献】

[1]河北省语言工作委员会.河北方言辩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123-126.

[2]张 旭.汉语语流变调的理论释说问题刍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0(1):69-75.

[3]李秋红.辛庄方言调查报告[D].上海:上海大学,2006.

[4]杨建芬.蠡县方言语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5]李子鹤.保定话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类型学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