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工业园区 崇州市供图
创新发展理念与方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常晓鸣站上万亿级新台阶,成都正在开启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发展转型的全新征程。产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战场和主动力,不管是传统制造业加快拥抱互联网带动产业提质增效,还是已有的服务业逐步转变为现代服务业态,其背后都蕴含了一个朴素的事实:只有不断创新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才能切实解决传统产业内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和组织方式改进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传统产业向更高技术、内容和效益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从理论上看,虽然转型和升级都被定义为产业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以及效益结构提升的过程,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明显的不同。转型是指产业主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调整投入要素的配置比例和组合方式,在纵向的产业链条中形成新的产出、技术和生产组织结构;升级则侧重于产业主体在横向的产业价值链条上的移动,即保持纵向产业结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推动局部技术或产品的提升。因此,与渐进性的、连续的产业升级过程不同,产业转型是跳跃性的、非连续的,是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按照*总的阐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将出现一系列新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产业经济发展层面,从产业的产出需求看,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从产业的投资需求看,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从产业的组织方式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从产业的资源环境约束看,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对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的清晰阐释——转型升级必须是遵循产业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禀赋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是遵循国际范围产业发展趋势的包容性发展。纵观当今世界风起云涌的产业转型升级浪潮,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呈现出相互融合、互补共生的发展大趋势。制造业态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日益趋于快速响应与精益生产,全球化的产业分工体系不断向迂回化和集成化演进;而服务类企业在不断更新其已有的服务内容外,大都更加注重硬件载体的供应环境改善。22“成都奋力再出发成成都五个新作为” 都奋力奋力再出出发要求思维理念创新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近年来,成都市围绕“五大兴市战略”和“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发展战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迅猛,以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1313”现代制造业体系已经初现;在服务业领域,全市已建立32个服务业集聚区,构成了服务业多点多极转型发展的重要平台。但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相比,无论是产业结构水平,还是企业规模和经营效益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之让众多的传统产业内企业短时期内变更固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势必也将面临不小的阵痛压力。所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创新经济发展中的思维和理念,以工作方式的转变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程。一是要培育市场化思维和理念。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作用。*总在今年经济会议中也指出,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这些都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行政思维定势,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影响产业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转型方向和产业组织等领域让企业和市场做主,部门要扮演好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的维护者角色。二是要培育系统性思维和理念。任何一类产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严密的逻辑安排。推动既有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必定是一个涉及到产业内外关系调整、投入要素变更、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例如,制造业发展要求产业链长、关联性强,而与之协同定位的服务业转型则需要一定的市场范围和较低商务成本,需要与城市的多样性匹配。因此,推动城市空间上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建立“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空间链”的联动格局。三是要培育互联网思维和理念。“互联网+”是当今城市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就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基础的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区别于以往产业依赖规模或范围经济发展的传统路径,互联网思维突出了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市场平台,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对称效应。所以,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传统产业”的结合将改变产业经济发展中“资本为王”的既有方式,为传统产业通过与互联网融合实现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内生性动力。 级的建议三、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一是主动创新发展方式,加快全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相关部门应科学规划不同圈层的产业布局和协同战略。中心城区在向外转移传统制造业态的同时,应更多引入“高精尖专”的产业项目,创新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远近郊区应深化“成市”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配套完善、产城融合、更具发展活力的产业新体系。二是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小微企业往往代表着新兴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并以其强劲的市场生命力引领传统产业演进趋势。应积极关注和培育掌握先进技术、市场前景广阔、发展观念新颖的科技型、创新型、服务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从而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大力培育城市创新优势,构建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保障。成都市拥有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基础雄厚,应加快产业发展中急需科技成果发明的商业化转换进程,构建产学研结合、政企金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领域内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传统的生产和服务企业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互联网+传统产业”的发展样板;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支持成都市传统行业内的优势和龙头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作者成都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傅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