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王堂锐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 柳州)
中图分类号:T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1-0199-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功能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也日益增加,对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柳州市民服务中心项目为案例背景,通过BIM技术在深化设计、危险性较大专项施工方案等方面的应用,有效的解决施工中的难题,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BIM深化设计;质量安全管理
0 前言
在建筑工程行业,施工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在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在施工过程中只能依靠二维平面图纸对施进行技术交底,这种做法不够直观,施工人员难以想象出完成后的施工效果,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但难以保证施工质量,还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既增加了成本,又延误了工期。利用BIM技术的可视化、信息化、协同性、一致性等功能,可以在深化设计、险性较大的专项技术方案等方面非常直观的模拟施工过程,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大帮助。
图1 管线与结构碰撞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柳州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81.19㎡,用地分为A、B两部分;A地块规划净用地面积为39597.06㎡,用地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办公);为市民服务中心建筑的建设用地;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47907.35㎡,用地性质为地上公园绿地、地下公共停车场用地;为公园建设用地。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4025.6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77035.10㎡,地下建筑面
地上9层,建筑高度 43.35m,1层层高6m,2至7层层高4.8m,积为116990.59㎡;
8层、9层层高4.2m,属A级高度高层建筑。A地块设有两层地下室, B地块为一层地下室,AB地块地下一层形成了整体地下空间,长约402m,宽约 210m; A地块地下二层长 178m,宽约 208m。地下室基本柱网为 8.4mx8.4m,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塔楼范围外的纯地下室顶板采用无梁楼盖。单个柱帽重达13t,并且存在多处高大模板,最高的部分达37m之高,施工风险非常高,是本项目的重点管控对象之一。
图2管线之间碰撞
2.3.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方案编制
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对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满堂架搭设的间距、方式不仅会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甚至会到处工程项目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要进行高度重视。如图3所示。
通过相关BIM满堂架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自动计算,并输出满堂架参数,自动对满堂架进行布置,选择便于施工的方案,利用BIM技术输出施工图纸,同时利用BIM技术的三维模型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非常直观的查看施工完成后的情况,可靠的保证了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工期。
2 BIM深化设计提高施工质量
深化设计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细化、补充,使得深化后的设计图纸不仅满足设计要求,满足国家的和地方的规范标准的前提下,更加便于现场的施工。 2.1基于BIM的深化设计流程
(1)各专业深化设计人员在阅读设计图纸后,根据制定的深化设计原则,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创建各专业模型。
⑵在各专业创建完模型之后,各专业深化设计人员对管线标高进行调整,在满足管线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管线走向进行优化,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然后对各专业进行综合,通过软件的碰撞检查功能检查各专业间存在的碰撞问题。
(3)利用BIM的可出图性,出具深化设计图纸,提供个现场施工人员,让施工人员更直观的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 2.2各专业之间的碰撞检查
碰撞检查包括各专业之间碰撞检查和机电综合的碰撞检查,指的是土建专业之间、土建专业与机电专业之间、机电各专业间的软、硬碰撞点检查。
在对项目进行碰撞检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进行土建专业的碰撞检查(如检查结构构件的位置和尺寸是否一致,构件是否与门窗洞口冲突),其次对结构与给排水、电器、暖通专业进行碰撞检查(如检查设备管道是否与结构构件冲突),最后检查机电各专业间的管道是否存在碰撞问题(如检查各管道之间的间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如图1、 图2 所示。
基于BIM的深化设计通过创建三维模型,在施工前就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对图纸进行优化,更加直观的指导现场施工,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图3柱帽搭设方案
3 结束语
柳州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的特点,运用三维手段建立建筑及管线设备模型,对机电各专业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和优化,同时利用BIM技术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进行智能化必选,选择最优方案,使得施工过程更加直观,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同时为公司在其他项目上实施推广BIM技术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为其他工程项目能够更好的运用BIM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闫慧文.济宁市某工程基于BIM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7
[2]杨振彪.建筑施工质量及其安全生产的管理方法分析[J].广东科技,2014(14):11,23
[3]李亚东,吴天华.基于BIM实施的工程质量管理[J].施工技术,2013,42(15):20-22,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