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高中历史必修(上)

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高中历史必修(上)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公元前10000年之后,中国史前文明加速向前推进,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有核心的文明区域。其核心在( ) A.辽河流域 B.中原地区 C.岭南地区 D.四川地区

2.“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4.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

信仰。”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 A.顺应了秦始皇集权的需要 B.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 C.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国情 D.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需要

5.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6.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他完成了长途旅行,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7.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乐府诗是由西汉国家音乐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 ②《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③汉武帝任命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 ④司马迁开创纪传通史体例,《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

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书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 A.国家税源枯竭

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 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 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10.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田——民间田改称王田,属朝廷所有,私人不得买卖。如果一家男子不满八人,田超过九百亩,应将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口给田一百亩。

币制——王莽共改币制五次,用重法严禁私铸。一家藏有铜、炭,就被官吏指为铸钱,邻近五家都算犯罪,男女被没收,囚送到长安锺官(铸钱官)当官奴婢。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王莽改革田制和币制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评价王莽的上述举措。(8分)

1.答案:B 中国文明是多元的。目前,已经确定的文化区有中原区及环绕其周边的海岱区、江浙区等一系列文化区。这样,整个中国史前文化呈现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结构。

2.答案:A 根据材料中“石器”和“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石器和保存和使用火,故①③正确。最早种植粟的是半坡人,②错误;④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错误。

3.答案: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产生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因此,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4.答案: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用的是法家学说,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汉高祖采用的是黄老之学,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皇权、中央集权都面临危机,于是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为巩固统治,故D项错误。

5.答案:B 本题考查我国分封制的相关知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分封制与“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关系最为密切,故选B项。

6.答案:A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7.答案:B 结合所学可知,乐府诗是由西汉国家音乐机构采集民歌修改而成,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纪传通史体例成为史书典范,①④正确;《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蔡伦是东汉人,故②③错误。故选B项。

8.答案:C 根据材料中“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破产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主要阐述了东汉时期农民比较贫穷,而“国家税源”“政府救济”“经济结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C项符合题意。

9.答案:B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正确答案为B项。

10.答案:B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不可能形成“光武中兴”局面,故A项错误;图片既反映了宦官专权的直接原因,也反映了外戚专权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片面,排除。

11.答案:(1)目的:改革田制是为了限制土地兼并;改革币制是为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掠夺社会财富。影响:改革田制触及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无地的农民不可能真正得到土地,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币制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经济的混乱。

(2)王莽的改革措施触及了土地兼并等时代焦点问题,但其改革把土地收归国有,违背了历史潮流;多次改变币制,不符合经济规律;其改

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混乱,其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