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之礼未暇讲肆。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祭享此其时矣。 帝悦曰:“朕能行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帝并善之。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实录》,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刺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刺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示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1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佳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在本文中应为拜住幼年丧父。 B.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D.斋,指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许喝酒,不许吃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全按照程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恤;他关心学校教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理天下,则须依靠仁义;他帮助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D.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史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5分)
(2)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5分) 1.C
【解析】“平章政事”是个官职名,不能分开,故而排除B项;“召用”的宾语是“老臣”,所以在“老臣”后断开,从而排除D项。“优其禄秩”是召用老臣的待遇,对他们的俸禄和品秩进行优待,故在“优其禄秩”后断开,从而排除A项。“议事中书”是“议事(于)中书”的省略;“不次用才”的意思是不按固有的次序选拔人才,即提倡破格重要人才,所以“不次用才”前后要断开,这一处只有C项断得
2
正确。“唯恐唯恐少后”意思是只是担心误了人才的选拔,“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选贤与能的具体表现。
译文:(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不按寻常次序(破格)选拔人才,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用贤才斥退没有才干的人为重要任务。 2.D
【解析】错在斋戒时并非不吃肉,而是忌食有辛辣有臭气的食物,如葱蒜、芥末等 3.B
【解析】曲解文意,错在“收归自己官署中”这个地方,原文“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是指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4.(1)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触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
(采分点:“汝辈”,你们;“曲赦”,特赦;“拜住不汝恕也”,宾语前置句,“拜住不恕汝也”。)
(2)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似乎是可以缓办但实际是必须抓紧的事情,但主办者不致力于尽心做事,于是造成学校教育衰败。
(采分点:“每”,常常;“以”,认为;“学校政化大源”,判断句式,“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务”,致力于;“遂”,于是。) 【解析】参考译文:
拜住,安童的孙子。五岁便成为孤儿,母亲抚养和教育他。长大以后,志向宏远品格端亮,有祖父的作风。英宗登上帝位,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在此以前,通过近侍传旨凭借姓名前往中书省考选登录的有六七百人,选拔官吏的过程因此堵塞。拜住上奏,将这些名单搁置,授官任职完全接照选拔标准的次序,办事的吏员无法作弊。刑部工作中的问题凡是情有可原的都加以宽大,贪暴枉法的决不稍加饶恕。皇帝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触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延祐年间,北方沙漠遇到大风雪,羊、马、骆驼
3
等牲畜全都死亡,百姓流散,将子女卖给他人当奴婢。拜住认为北方是国家兴起的根本之地,对那里的百姓应该加以救济,于是便请求设立宗仁卫负责此事,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使他们得以正常地生活成长。至元十四年,开始在大都建造太庙,到这时已有四十年,但皇帝亲自供献的典礼没有时间练习。拜住上奏说:“古人说礼乐需百年时间才能见效,举行郊庙祭祀供献仪式,现在是时候了。”皇帝高兴地说:“我能做这件事。”预先通知有关部门,皇帝亲自祭祀太室的仪式和礼节,都按过去的制度办,不要随便增减。二年春正月,首次供献,开始置办皇帝的车驾,拜住代理太尉职务随从在后,举行斋戒,安排皇帝停留休息,行酌献的礼节,揖让应酬,如同早就熟悉一样,朝廷内外都为之肃然起敬。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似乎是可以缓办但实际是必须抓紧的事情,但主办者不致力于尽心做事,于是造成学校教育衰败。他请求皇帝下令,要内外官员都来商议振兴的办法。有人说佛教可以治理天下,皇帝问拜住,回答说:“佛教主张清净寂灭,只可用来自我修养。如果要治天下而不讲仁义,社会秩序就要混乱了。”皇帝都肯定了他的见解。冬十二月,升右丞相、监修国史。皇帝准备封拜住三公爵位,(拜住)恳切辞让,(皇帝)为此不置左丞相,由他一人主持政务。(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不按平常次序(破格)选拔人才,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用贤才斥退庸才为重要任务。三年春二月,(有司)准备将《仁宗实录》进献皇帝。前一天,(拜住)到翰林国史院听人朗读。第一卷记大德十一年的事情,不记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越王秃剌勇于决断、从容不迫。(拜住)对史官说:“没有左丞相,即使有一百个越王有什么用?只记录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却不记发号施令的人,行吗?”马上下令记下来。其他取舍有不适当的地方,一一加以更正,人们都佩服他的见解。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之臣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
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
4
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雠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辛,亦国冢之不幸。汝辈毋复言。”
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今江南民力困极,而京仓充满,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帝悟,夺其官,仆其碑。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 疾苦 B.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 辅助 C.屡杀大臣,鬻狱卖官 官司 D.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 观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问宿卫之臣于左右 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 B.帝悦而止 而遽兴大役以妨农务 C.朕委卿以大任者 告以逆谋
D.以乃祖木华黎从太祖开拓土宇 乃生异谋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直接表现拜住“贤”的一组是 (3分) ①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 ②嫌疑之际,君子所慎 ③大臣协和,国之利也
5
④奏请岁减二十万石 ⑤夺其官,仆其碑 ⑥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拜住是安童的孙子,五岁丧父,由母亲独自抚养、教育成人;早年在朝廷任职,得到太子的欣赏,但他始终不与太子结交。
B.拜住支持张养浩上疏,劝阻元帝在服丧期间张灯设宴庆祝元宵,并且带着张养浩的奏章进谏,拜住的直言得到了元帝的奖赏。
C.拜住的正直遭到了右丞相铁木迭儿的助手张思明等人的忌恨,面对他们的密谋陷害,拜住以大局为重,没有对他们加以报复。
D.在奸党铁失的叛乱中,拜住不幸被杀;晋王即位后,诛杀铁失,将拜住的画像送到寺庙,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3分) ②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4分) 5、【文言实词】(3分)D.视:比照,与??比。
6、【文言虚词】(3分)C.把,介词。A.向,介词/到,介词。B.表承接或修饰,连词。/却,表转折,连词。D.你的,代词/于是,连词。
7、【信息筛选】(3分)B.①仅陈述拜住世袭祖先官职,难见其贤。⑤是皇帝所为。⑥是间接表现,非直接表现。
8、【内容归纳】(3分)B.得到元帝奖赏的是张养浩。 9、【断句与翻译】(10分)
( 1)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论道经邦 /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 3 分,每错、漏三处扣 1 分,扣完 3 分为止。\"平章王毅/右丞高昉\"中间
6
可断可不断。]
(2)①我担任天子的宿卫长,如果与太子私自往来,我固然会获罪,大概也不是太子的幸事吧?
[3分。\"长\"1分;假设句 1 分(可不译,有假设意思即可;若只译为转折句,不给分);大意1分。]
②拜住跟随皇帝出巡上都,皇帝认为当地行宫亨丽殿规模狭小,想再加以扩建。 [4分。\"制度\"1分,\"卑隘\"1分,\"广\"1分,大意 1 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