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成长的机遇与挑战 教育探索 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成长的机遇与挑战 卫攀虹高争 710054) (西安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陕西西安【摘要】文化的多样性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成长成 才的对策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弘扬中华文 化,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大学生;成长成才;机遇;挑战;对策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人们在特定时期经济交往中的文明集合,是 节目”、“某某门”事件以及流传的“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非主 个地区民族生产活动中的积淀。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文化 流文化逐渐被大学生所认同等。开放的文化环境,一方面使大学生 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更加紧密,随着西方文化的迅猛扩张,文 从多样性的文化中摆脱思想的束缚;但另一方面也扭曲了大学生对 化出现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而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务最为敏感,更 当今社会价值取向的选择。 易受各种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作为异质文化相互接触、 交流、碰撞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场合。而文化的 多样性就决定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必须提高警惕,加 强和改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有效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蚀。 一、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2l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文化交流伴随着 经济全球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显得日益频繁。2005年1O 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 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 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 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 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 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 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 二、文化多样性下大学生成长成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面临的机遇 (1)受教育的空间更加厂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形 成。相较国外的个性、自由、解放的多样性文化特征,我国传统文化 更多展示的是一种集体、包容、仁爱的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也日趋充实。大学生在 当今多样性文化下,已经不仅仅拘泥于过去的传统,而是从世界多 元文化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并且更加注重自身主体意识的培养,这 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2)受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的凸显。在经济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形式多样的主流文化和非主 流文化都是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的思想、观念的反映。口】一方面, 文化的多样性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有更多融入、参与课 堂的机会,在课堂的受教过程中具有价值判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 各种素材的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多样的文化元素,极大地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应解决的“文化问题”。 (2)文化多样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主导地位。文化不 仅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文化多样性更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充分 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 想。在开放的文化环境下,由于利益等各种因素的驱使,有些制片 商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在电影节上为了“高票房率”、“高点击率” 等歪曲历史,有意无意的给追求新颖的大学生灌输西方的意识形 态,感性的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结于我国社会制度和社会的指导思 想,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思想产生怀疑。 (3)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的精神和信仰产生冲击。中国传统 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当今,大众文化借 助各种新媒介载体的传播和发展,一方面扩展了大学生的文化视 角,但另一方面也淡化了我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在新时期文 化多样性的环境下,社会道德问题中“食品安全”、“医患纠纷”等 问题触动着每个人的心灵。同日寸,在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中,高 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 中击着我国大 学生的精神信仰。 三、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对策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在当今多元、开放的文化背 景下,文化的多样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是 肯定的,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 题。[4 因此,面对多样性的文化环境,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 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正确而远 大的理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而坚定的信念,则是追求理想过程中 (3)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 感染性。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得不同的文化体系 在交流、融合、碰撞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感染。在互联网迅猛发 展的今天,文化的多样性借助网络传媒等途径构成了大学生常识知 识系统。新媒介作为一种新的传播载体,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容更加便捷、生动。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观念施加着影响。【3 借助新媒介的积极引导不仅能充分发挥文化 最有力的支撑。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如果大学生对文化选择的把 握出现困惑,将直接导致价值取向的扭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 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为理 想奋斗,积极发挥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奋斗精神,在大学生中树立 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主流文化教育中, 应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理想的有机统一,使得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在个性与共性的发展过程中达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2、深化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强调,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巩 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指导思想引领多 多样性的渗透性和感染性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 元化的社会思潮。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 内容的单调等不足。通过充分发挥文化多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平 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 台中的应用,有利于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内容。 2、面临的挑战 西万文化的逐步渗透可能引发大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怀疑 与否定。因此,应在大学生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为大学生 (1)文化多样性引起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困惑。改革开放以采, 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 我国的文化多样性的趋势日益凸显,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直接或 的地位,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使主流意识形 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近年来出现的“相亲 态在大学生中更具说服力和凝聚力。 (下转第1 39页) —--——140-——— 《新西部》2014.11期 浅析健康心理塑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探索 的心理发展方向是受到他的价值观所影响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 一辈子。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现在的家长往往是过 是教育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也体现 度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日寸,大多数大 着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与否,所以健康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 学生的压力其实往往来自于家长的殷切希望,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多 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着的。 注意与家长的沟通,告诉他们对子女心理健康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 2、健康的心理塑造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方法 的重要性,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对社会和国 (1)腱康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目标的结合。大学 家有用的人才。只有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教育才能取 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所要面对的是思想、政治、法制等各 得最大的成果。 个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尚浅,不足以独自正确的解决 四、总结 这些问题。这就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在心理腱康塑造 综上所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是离不开健康的心 和思想教育方面加大教育力度,让健康的心理塑造和思想教育有效 理塑造的,健康的心理塑造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健康的心 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在结合健康的 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大学生 他们的工作内容是相互关联而且密不可分的,心理塑造的成功与否 的心理健康问题,要视大学生的心理观念来找到适当教育方法,把 是靠思想教育的成果来体现的,所以心理健康的塑造是高校思想教 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育的重点,只有把他们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高校的教育工作才是成 (2)健康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合。思想政治教 功的,才会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成为国家的接班 育和健康心理塑造的方法既有交叉也有不同,想要发挥最大的作 人。 用,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有显著地成效,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健康 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加以研究并总结,取长补短,将各 【参考文献】 自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心 [1]刘平安.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新途 理状态,尽最大的可能做到更加全面的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径.教育探索,2007.9. 从而提高自己对教育工作的领悟和教育工作经验的累积,使自己的 [2]崔文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探析.北京社科规划, 工作能为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以取得最大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 2006.06. 告别单一的辅导,要面向全体同学,体现对大学生的关怀,为大学生 [33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的策略.教育探索,2009.2. (3)健康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合。虽然高校的 教育工作主要的对象是高校的大学生,但同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关 【作者简介】 键,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塑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教 郭炜(1984一)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 育工作者也不要忽视父母的作用,要知道父母的言行能影响孩子的 思政教育. (上接第134页) [9]丁凤琴,马淑娟.大学生情绪智力及自尊和学业满意度关 [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3 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3.4.568.570. [103张蕾.初中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及自尊的关系研 【作者简介】 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甘文斌(1986一)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临沧师 [11]谢玮,竺培梁.近五年国内外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述评 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物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上接第140页) 3、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历史演进文明交融的成果,是我们宝贵的精 [1]谭德礼,江传月,刘苍劲.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成 神财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受到西 才规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8. 方文化的冲击,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 [2]王学风.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J].思想 想。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适度、理性的接受外来文 教育研究,2004. 化,并不断发展、l1-大、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33王静.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文 的过程中,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等各种新 教资料,2009. 兴媒介载体的大力宣扬作用,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其文化的传 1-43谢宏亮.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回 播功能,通过全方位覆盖强化大学生的时代精神,促进大学生的成 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2. 长与成才。 [53朱汉国.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2.9& (上接第144页) 【参考文献】 [4]王立民,牟逍媛.诊所法律教育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 [1]赵锐,张凤荣,马玉飞.高等院校法学本科教学方法的选 法律出版社,2009.49. 择与设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07. [5]江保国,陈宗祯.困境与出路院诊所法律教育的本土化命 [2]杨继慧.法律诊所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J].淮 题——基于广东法学专业的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O1. 海工学院学报,2012.07. I-3]陈寒冰.论“法律诊所教育”与实践性法律教学的改革 【作者简介】 [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董蔚,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文法系讲师 《新西部》2014.11期 -・——139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