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四课春天的歌

第四课春天的歌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四课 春天的歌

教学内容:《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杨柳青》 《春》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

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

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 0 |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 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聆听、感受并表现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春风的声音?(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 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奏型╳╳ 0╳ | ╳ 0 |。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 0╳ | ╳ 0 |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 0╳ | ╳ 0 |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 0╳ | ╳ 0 |节奏处 的演唱。

7、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① 指名选择。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为什么? ②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

天。表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 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 天……。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 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集体评议。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 “春”的美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4、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背景音乐《春晓》)

6、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第四课时

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顾名思义,乐曲是描写春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消雪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而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乐曲以回旋曲形式写成。一个主要的主题(即春天的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

主题是那么的华丽洒脱,生气蓬勃,充满了欢快的春天气息,仿佛在欢呼:“春天来了!”

在主题的反复之间为四个插段。

第一插段——《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尖锐的颤音生动也模仿群鸟的啼鸣。

第二插段——“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独奏小提琴和全体小提琴奏出连续不断的十六分音符来表现出这一诗意的意境。

第三插段——“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这里,乐队低沉的三十二分音符同音重复和独奏小提琴一连串三连音栩栩如生地勾画了电闪雷鸣的情景,尽管没有使

用任何管乐器或打击乐器,却也营造出强烈的气势。

第四插段——“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又宛转歌唱”。

这些插段采用了早期音乐中朴素的标题音乐的造型手法,使人们如沐习习春风,如感潺潺泉水,更可听到小鸟的歌唱,隐约可闻远方的隆隆春雷。当然,乐曲主要的还是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无限欢欣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聆听《春》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

设问:

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

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