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罕见急症的应急预案之勘阻及
(一)晕针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晕针是最罕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
一、轻度晕针 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必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二、重度晕针 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如需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推拿,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
程序:去枕平卧 →针刺水沟、涌泉穴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改善缺氧症状→弥补血容量 →解除支气管痊孪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密切观察病情变更 →告知家属 →记录抢救过程→ 送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二)滞针
滞针时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方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具体表示为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痛剧的状态。
滞针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环绕纠缠针体;或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主要表示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 ,病人常痛不成忍。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若仍不克不及缓解者,可在针穴旁再进一针。单向捻转所致者,向相反方向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环绕纠缠的肌纤维回释,即可解除滞针。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行针时防止单向捻转,若用搓法则应注意与提插配合,则可防止肌纤维环绕纠缠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三)断针
断针即对病人实施针灸治疗时,针灸针折断于患者肌肤内的现象。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
[处理]嘱患者没关系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必。选针时,针身的长度要比准备刺入的深度长5分。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立即出针,不成强行刺入。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成强行拔出。
(四)晕厥的应急程序
医生接到通知→立即评估病情→立即平卧患者→初期简单处理脚抬高→松解衣扣、腰带及其它紧身的饰物→用指甲掐患者的人中,将头偏向一侧→丈量生命体征,给氧→迅速转移至急诊科进行后续治疗。
对症处理
(1)予氧气吸入,开通静脉; (2)低血糖者迅速弥补葡萄糖;
(3)突发心绞痛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予心肺复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