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强化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和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2.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 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古诗前两句中的“___”和“___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___的相知之情 。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 A.孤独 B.高兴 C.悲伤
3. 读古诗,完成练习。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
[2]“山一程,水一程”中,对“一程”的两次运用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
1 / 6
美。
B.走了一路,很累。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你知道的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古诗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的“河”指(________),“岳”指(________)。 A.长江 B.黄河 C.黄山 D.华山
[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___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
[4]从第三句的“_________、_______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________南望、又一年________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
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
[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
2 / 6
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
(二)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 [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 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C.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以上都是
[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7. 古诗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___)心情。
[2]李白的诗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 / 6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快乐阅读。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_________ (2)清白:_________________
4 / 6
[3]根据古诗内容,用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连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4]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____(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_____,“同根生”指②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13. 阅读鲁迅的《自嘲》,完成练习。
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①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②。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②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自嘲》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华盖,指像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的运气。
B.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检讨、回顾、剖析了自己过去的人生观、战斗姿态后表示对目前情况的自剖、自嘲。
C.诗中这些自嘲中的矛盾、悲哀和伤痛包含着一位伟大人物严于审视自己的自谦、自叹。
[3]对待敌人时,我们应该“_________”;对待人民时,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选择诗句填空)
1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 / 6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