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

作者:茅佳唯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

茅佳唯

(杭州易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随后详细阐述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趋势,并对文章进行总结。

关键词:园林景观;发展现状;发展方向

1 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1.1 长远规划的缺失

当前城市化进度在飞快的速度开展,而园林绿化必须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发展,如果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城市园林的绿化,将会因缺少长远的规划而出现各种滥伐滥伐、侵占绿地等现象,甚至规划场地被挪做它用也在一些城市中出现。绿地园林景观是需要花费时间、财力、物力的大规模城市改造的工程,如果不进行合理规划、长远规划,就会劳民伤财且不利于园林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1.2 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化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设计,其本质决定其不应该进行批量的复制和生产,每一个园林景观设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就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园林景观设计依然存在着批量化生产的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园林景观的设计人员自身的不足以及施工单位的高额利润目标等,导致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缺乏个性化。

2 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立足现代城市整体发展要求规划长期目标

所谓现代城市建设,是指通过优秀的人才,激活先进的文化和理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材料与工艺,降低城市建设与运转的各类成本,提升城市的各项配套系统功能与效率,增强城市的经济价值与经济发展的活力,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将要把节能、低碳、环保、绿色、高效、宜居等这些现代城市的建设理念、发展总目标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做到布局合理,设计出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和方案,做到城市的景观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发挥园林景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的推动作用。

2.2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以注重生态优先为原则,在园林生态景观设计上,遵循生物多样性,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生态与景观兼顾,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植物间的关系,增加生态效益; 以注重适地适树为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讲求科学,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努力形成城市个性化的园林绿化特色; 以注重因时绿化为原则,紧紧抓住春季重要时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防止园林绿化建设反季节施工,避免严寒酷暑种植绿化影响苗木成活率和绿化生长效

果。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人工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植物群落,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达到理想的绿化、美化、净化效果。

2.3 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3 者间的必然联系

一是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方面,要遵循“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的原则,空间绿化要与绿地建设相配套,进行多层次的绿化。以城市规划学、生态学、植物学等学科理论为支撑,应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使城市生态建设向草坪、灌木、乔木等多层次立体混交发展。二是城市园林绿化在重视整体环境的同时,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在建设中要重点以自然景观、绿化园林为主,尽量减少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等人文景观,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有利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三是生态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利益关系。

2.4 明确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主题

以人为中心,关注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设计出人性化、使用便利,使人产生愉悦感的园林景观,是园林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人是园林规划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要把心理学、行为艺术等学科引入到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要体现人的行为在不同人、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的互补关系,扩展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让园林景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设计的精巧,产生愉悦感,并把这种愉悦感升华为一种审美意象,从而实现集园林景观的实用、生态、功能、观赏性为一体的目标。

3 结语

通过对我国园林景观大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园林景观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要求,园林景观设计者应以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前提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反映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提出新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以创新的精神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为园林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2(9)

2 刘登峰.论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研究[J].北京农业,2012(36)

(责任编辑张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