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 (2)
。(李贺《雁门太守行》)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陶渊明《饮酒》(其五)】
。(朱敦儒《相见欢》)
,
。
(3)结庐在人境,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组成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图: (6)《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
。 ,
(7)《如梦令》中,描写词人兴尽欲归、误闯荷花丛中的句子是: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
。
你的价值何时表现出来?你的价值,决定于你在多大程度上善待你自己,解放你自己,开拓你自己。.你是平铺直叙,抑或悬念迭生,只在于你如何去选择;是停zhì沉寂,还是奔藤呼啸,只在于你怎样去拼搏。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开拓(______) 停zhì(______) 呼啸(______)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3)文中“平铺直叙”的“铺”的意思是______;“悬念迭生”中的“迭生”的意思是______。(4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
3.近年以来,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大型连锁书店、新兴独立书店纷纷掀起开店热潮。实体书店,在和煦春风吹拂下,开始显现回暖迹象。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14分)
材料一:近年来,许多实体书店积极尝试与创新经营模式,从单一的卖书转向复合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书店不止卖书,还经营着许多周边业务,【甲】诸如销售各种做工精致的文创产
1
品,各种食品、甜品、饮品等;有的还邀请名人来开讲座、分享会等。
材料二: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北京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到2020年,【乙】逐步在全市制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浓郁、多业融合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舒适、智能的阅读空间。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实体书店回暖的两条原因。(4分)
(2)根据要求修改病句。(4分)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
(3)小明的邻居要开一家实体书店,请你为他的书店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说说它的内涵。(6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冇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
2
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4.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3分)
5.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4分)
6.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3分)
7.“垂缕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
鸣,其用意有何不同?(6分)
8.有人说:“《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你结合选文
内容简述理由。(6分)
3
【二】(17分)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9.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
10.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4分)
4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太阳烤焦地球
11.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2.联系文章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6分)
【链接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三】(16分)
(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①墟落:村庄。②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③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③
5
(1)泉水激石 .(2)田夫荷锄至 .
14.有人说《渭川田家》诗中“倚杖候荆扉”的“候”很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3分)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6.王维诗中“雉雊麦苗秀”和吴均笔下“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试作简要分析。(5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人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等,总在变化。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走进初中校门以后,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以前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情真意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6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卷答案
注意事项:
1.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半卷红旗临易水, (2)
。(李贺《雁门太守行》)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陶渊明《饮酒》(其五)】
。(朱敦儒《相见欢》)
,
。
(3)结庐在人境,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写拂晓时海上的景象组成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图: (6)《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
。 ,
(7)《如梦令》中,描写词人兴尽欲归、误闯荷花丛中的句子是: 。
【答案】(1)霜重鼓寒声不起 (2)国破山河在 (3)而无车马喧 (4)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6)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7)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每空1分)
【解析】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喧”“倩”“藕”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1分)
你的价值何时表现出来?你的价值,决定于你在多大程度上善待你自己,解放你自己,开拓你自己。.你是平铺直叙,抑或悬念迭生,只在于你如何去选择;是停zhì沉寂,还是奔藤呼啸,只在于你怎样去拼搏。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开拓(______) 停zhì(______) 呼啸(______)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2分)
7
(3)文中“平铺直叙”的“铺”的意思是______;“悬念迭生”中的“迭生”的意思是______。(4分) (4)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方法。(2分) 【答案】(1)tuò 滞 xiào (2)奔藤 奔腾 (3)铺陈 接连产生 (4)设问 排比
【解析】(1)此题考查字音、字形,需要结合语境作答。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此题注意“tuò”“xiào”要拼写正确,同时注意“滞”的字形要书写正确。(2)此题考查的是字形,需要去辨析形近字。“藤”和“腾”形近,容易混淆。要注意“奔腾”的正确写法。(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成语中的字或词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成语的意思。之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字或词的具体含义。“平铺直叙”指(说话或写文章)只把意思平平淡淡地、直接简单地叙述出来,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生动。由此可知,“铺”的意思是“铺陈、叙述”。“悬念迭生”指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接连产生。由此可知,“迭生”的意思是“接连产生”。(4)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画线句子“你的价值何时表现出来?你的价值,决定于你在多大程度上善待你自己,解放你自己,开拓你自己”,先提出“你的价值何时表现出来”这个疑问,之后进行回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画线句子中“善待你自己,解放你自己,开拓你自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3.近年以来,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大型连锁书店、新兴独立书店纷纷掀起开店热潮。实体书店,在和煦春风吹拂下,开始显现回暖迹象。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14分)
材料一:近年来,许多实体书店积极尝试与创新经营模式,从单一的卖书转向复合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书店不止卖书,还经营着许多周边业务,【甲】诸如销售各种做工精致的文创产品,各种食品、甜品、饮品等;有的还邀请名人来开讲座、分享会等。
8
材料二: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北京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到2020年,【乙】逐步在全市制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浓郁、多业融合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舒适、智能的阅读空间。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概括实体书店回暖的两条原因。(4分) (2)根据要求修改病句。(4分)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改为“_______”。
(3)小明的邻居要开一家实体书店,请你为他的书店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说说它的内涵。(6分) 【答案】(1)书店自身的变革创新;政府的坚定扶持。
(2)①诸如销售各种做工精致的文创产品,各式甜品、饮品等 ②制造 建立
(3)示例一:囊萤书店。内涵:来源于车胤“囊萤苦读”的故事,以此来激励读者热爱读书,钟情于阅读。 示例二:东篱书屋。内涵:“东篱”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意在为读者提供最自然惬意的阅读体验。
【解析】(1)从文本中梳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概括作答即可。本题可依据“许多实体书店积极尝试与创新经营模式,从单一的卖书转向复合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等语句,从自身发展和政府扶持两个角度概括作答。(2)语句【甲】中的“各种食品、甜品、饮品”分类标准不统一,可去掉“食品”。语句【乙】中是词语搭配不当,“格局”可用“建立”,而不能用“制造”。(3)给书店取名,最好能展现文化底蕴,要有一定的内涵。答案是多元的。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冇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9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4.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3分)
【答案】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解析】整体感知文章可知,第①段介绍蝉这个歌唱家身体内的构造,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把这句话换成说明性的语言作答即可。 5.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4分)
【答案】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用人格化的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等动作(细节),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第③段画线句子是对蝉的描写,“比肩而坐、狂饮树汁、慢步行走”属于动作描写,将“蝉”拟作人来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生动地描写了蝉的生活习性。 6.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3分)
10
【答案】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文章⑦—⑩段写作者对蝉唱歌原因的猜测: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作者用土铳的枪声对蝉的听觉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作者的猜测是正确的:蝉是没有听觉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勇于实践和探究,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7.“垂缕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
鸣,其用意有何不同?(6分
)
【答案】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法布尔的《蝉》旨在探究科学奥秘: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解析】虞世南的《蝉》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从来不是单纯的咏物,都是借物抒情,借物喻人。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前两句以蝉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后两句“自”“非”二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而法布尔的是科普文学作品,目的是探究科学奥秘,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选文当然也不例外,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
8.有人说:“《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作品,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你认同这一评价吗?请你结合选文
内容简述理由。(6分)
【答案】认同,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因此是优秀的科普著作,《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笔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作品的了解。说它是科普作品,是从作品的说明内容方面评价的,说它是文学经典是从语言方面进行评价的。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观察探究蝉的身体构造和歌唱的特点,通过试验证明蝉是感受不到声音的。不仅蝉如此,书中的其它昆虫都是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因此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从语言方面分析,《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如文章第①段“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要热心委身于音乐”等语言都非常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二】(17分)
11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9.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从内容上看,第①段描写了《流浪地球》的相关内容,通过社会热点,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有引出下文、总领全文、设置悬念等。本文的第①段引出了下文“地球为何流浪”的解释说明以及“恒星‘吃掉’
12
行星”的说明。
10.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4分)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太阳烤焦地球 【答案】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 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与筛选。根据题干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概括即可。根据文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等句子可概括出①处应填“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处应填“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11.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案】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通过前文“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可知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广。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是具体准确地说明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广,威力之强。
12.联系文章和下列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6分)
【链接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答案】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迸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题干可知,需要考生谈论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从文中“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以及材料中“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这些内容可知,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正是源于对宇宙的好奇,因为好奇,人类才会花费如此多的精力财力去探究宇宙的奥秘。虽然现如今人类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人类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宇宙的真理。
13
【三】(16分)
(一)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①,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②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墟落:村庄。②雉雊(zhìgòu):野鸡鸣叫。③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泉水激石 .(2)田夫荷锄至 .
【答案】(1)冲击,撞击。(2)扛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这里注意“荷”是“扛着”的意思。
14.有人说《渭川田家》诗中“倚杖候荆扉”的“候”很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一个“候”字以白描的手法,传神地描绘了一位慈祥老人拄着拐杖迎候孙 儿放牧归来的动人情景,宁静闲逸,情意浓浓。诗人由此感受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 也为自己归隐作了情感的铺垫。
【解析】本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的情感。本题中的“候”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位慈祥老人拄着拐杖迎候孙儿放牧归来的动人情景,描绘出了“田家”生活的闲适安逸,这为下文抒发自己想要过归隐生活做铺垫。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麝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案】(1)我从容地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抚摸着松树和竹子,与小鹿一起在高大的林间、丰茂的草间休息。
14
(2)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热衷功名利禄的心就会平息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句中“步”可以理解为“在……散步”,“抚”意思是“抚摸”,“偃息”意思是“休息”。(2)句中“戾”意思是“到,至”。“息”意思是“平息”,“经纶”意思是“治理,筹划”,“反”同“返”,返回。据此翻译即可。
16.王维诗中“雉雊麦苗秀”和吴均笔下“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这两句诗都写出了鸟鸣叫的动听悦耳的声音。王维诗中,野鸡呼唤它的伴侣,吴均文中,鸟的叫声嘤嘤成韵,都是一幅鸟鸣图,所以看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王维诗中“雉雊麦苗秀”意思是“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写麦地里的野鸡动情地呼唤自己的配偶。吴均笔下“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意思是“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两句都写到了大自然中动听的鸟鸣声,充满生机。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人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等,总在变化。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走进初中校门以后,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
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以前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叙写具体,内容充实,情真意切;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立意指津】“我在变”是一个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小,考生要明确写作范围及写作要求,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可围绕“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学生在写作中,应突出选材的典型性,记述进入初中后的一两件具体、真实的事件,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发生的变化。力求通过对比,将自己的变化写得与众不同。根据材料所给的提示,可以写外在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变化,也可以写内在的气质风度、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