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白马篇》艺术手法分析

《白马篇》艺术手法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白马篇》艺术手法分析

问:白马篇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样的游侠形象? 答:1.倒叙、补叙的手法。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全诗开头首句用倒叙直接插入“白马饰金羁”的画面,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以白马奔腾如飞的形象,既写出游侠儿骑术的高超,同时也总起全篇。另外,此处强调“白马”的形象而不是激烈的军情,是为了让侧重点落到人物上去。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紧接着用补叙的手法补充游侠儿的绅士来历,这里有点像电影拍摄的闪回手法,画面感鲜明。 2. 铺陈、比喻的手法。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此处八句使用了铺陈的手法,为下文将要引出的英勇事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句中的“破”、“摧”、“接”、“散”四字用得格外形象准确,对游侠儿武艺超群的特点表现得面面俱到、精准无疑。最后,作者用“猴猿”、“豹蠕”的比喻更突出了主人公矫健的身手和强悍的气势。这八句热情描写游侠儿的高超武艺,他的不同凡响的骑、射、狡、勇,正是来日杀敌立功的先决条件。 3.反问的手法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此处连用两个反问句,一方面增强了诗歌语言上的力度,另一方面把游侠儿的爱国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同时更突出了游侠儿为国捐躯、义无反顾的气概。 4.对举的手法。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诗歌最后四句中,“左”和“右”、“仰”和“俯”都是对举。所谓对举就是两个相反的极端,两者间可以包容一个极大的空间。这种手法可以形成一种“张力”,使诗歌读起来更有力量。

游侠形象:全诗采用赋、比、兴的手法,通过倒叙、补叙、铺陈、比喻、反问、对举的手法,按幽并游侠少年、青年、壮年的战斗历程,由外形而内神,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忠勇双全的边塞游侠儿形象,表现了他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忠贞为国的崇高品质,塑造了一个边疆地区朝气鲜亮、身手不凡、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少年形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