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难点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习题难点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十章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4、弗里德曼和施瓦兹的统计分析表明,从长期看,(基础货币 )是货币存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5、卡甘在研究了美国1875----1960年的货币存量后,认为货币存量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通货比率 )的变动。

6、乔顿模型认为,货币乘数大小取决于(准备金比率 )、(通货比率 )、(定期存款比率 )和政府存款比率四个因素。

2、鲍莫尔认为在企业最适度现金金额的决定中,有着规模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对

3、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当市场利率足够低时会产生“流动性陷阱”,即货币需求只由谨慎动机和交易动机决 定,是国民收入y的正相关函数。错

1、在信用发达的国家,占货币供应量最大的是:( A )。

A.纸币 B.硬币 C.存款货币 D.外汇

2、被称为“栖息的货币”的货币是以下哪个理论的内容:(B )。

A.现金交易数量说 B.现金余额数量说

C.流动性偏好理论 D.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

9、假设某人一月支出为900美元,债券每次交易手续费为0.16美元,债券利率为8%,则最佳实际现金持有额应为( A )。

A、30美元 B、60美元 C、160 美元 D、100美元

10、弗里德曼认为,从长期看来,货币流通速度( A )。

A、稳定可预测 B、易变难以预测 C、恒定不变 D、决定于利率水平

2、惠伦认为决定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是(B D E )。

A、人们的心理 B、持币成本 C、社会保障体系 D、收入状况 E、支出状况

5、以下属于货币供给新论观点的是(B C D E )。

A. 活期存款是决定存款货币扩张的唯一的负债形式

B. 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发展水平。

C. 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措施

D. 中央银行应该把信用规模作为控制的重点

E. 中央银行应该把控制银行信贷、消费信贷和股票发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具体目标

18、货币供应新论:货币供给新论或新观点,是针对货币供给早先的理论而言的,主

2

要观点包括:(1)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创造信用、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2)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实际上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3)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不是控制货币扩张的唯一措施。(4)宏观金融控制的目标和手段应该改变。

6、目前,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M2包括(A B )。

A. 居民储蓄存款 B.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C. 同业存放 D. 短期国库券 E.大额可转让存单

7、以下引起社会的基础货币增加的是( A C E )。

A.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增加 B.中央银行对国外的资产减少

C.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增加 D. 中央银行对财政的资产减少

E.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增加

基础货币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 国外净资产 )、( 对政府债权净额 )、(对商业银行债权 )和其他项目净值四个因素。

9、以下关于基础货币的论述,正确的是(A B )。

A. 基础货币是存款货币得以数倍扩张的源泉所在

B. 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3

C. 基础货币指的是流通在银行体系内的资金,因此不包括现金漏损的数量

D. 派生倍数是货币供给和基础货币之比

E. 基础货币指的是参加存款创造的货币

10、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A B C D E )。

A. 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与价值储藏的功能

B.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供应量,可以降低利率,增加就业和产出

C. 在流动性陷阱出现时,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货币政策失效

D. 货币供给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调节货币需求

E. 人们的心理因素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原因

13、货币层次:许多资产发挥着货币的职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货币性”,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转换成本越低、时间越短、损失越小,该资产的流动性高,货币层次也就越高。反之,货币层次就较低。

15、信用创造说:信用创造论的基本观点是: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信用创造论从技术上描述了银行信用对货币流通的经济过程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方式和货币倍数扩张的原理。

4

17、乔顿模型:乔顿模型是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根据该模型,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及通货比率。其中,前三个因素由中央银行决定;超额准备金比率由商业银行决定,最后两个因素则由社会公众决定。

1 比较分析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分析其理论的政策含义。

答:(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就是说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这一流动性偏好便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与利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凯恩斯还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德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利率也不再下跌。

(2)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并非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是明确货币需求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他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他认为,货币需求也像消费需求一样,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在长期中,货币需求必定要随恒久性收入的稳定增加而增加。尽管,恒久性收入在周期内也发生波动,但其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要小的多,故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货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5

(3)两个学派的政策主张。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不仅通过价格的变动调节货币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调节货币需求,根据这一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理论,即国家可以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通过降低利率鼓励企业家扩大投资,以增加就业和产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强调货币需求通过货币数量影响总支出和实际产量,他认为现金余额的变化将影响广义的资产和利息率,从而将货币数量的变动传导至对产成品的需求上,因此弗里德曼主张采取稳定货币供应的货币政策,以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只有避免采取剧烈的和反复无常的改变货币政策的调节方向,才能给经济提供一个稳定成长的条件。

2、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对货币供应的实践有何影响?

答: (1)货币供应外生性的观点。凯恩斯认为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凯恩斯的这一观点与供给弹性几乎等于零密切相关。货币的生产和货币供应的控制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掌握在手中,中央银行根据政府的决策和金融政策,结合经济形势变化,把货币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工具,增减货币供应量。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货币学派的观点认为,在货币供求均衡时,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不会变化,于是,货币供给量M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名义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2)货币供应内生性观点。1、1959年,英国的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发表了著名的《拉德克利夫报告》,阐明了包括内生货币供给的一系列新观点,后经格利和肖,以及托宾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引发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复兴运动。2、“内生货币供应论”命题是:“货

6

币当局无法对信贷的供应实行完全的控制,货币供应量已成为一个内生变量。”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由银行和企业的行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更不可能支配他们的行动。因此,货币供应量是由经济体系内部诸多变量决定并影响经济运行的内生变量,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是由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公众的行为共同决定的。

(3)就货币供应与经济运行的关系而言,有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分析。前者认为货币供给量不完全是中央银行可以操纵的外生变量,除了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外,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公众对金融资产的偏好程度等也对货币供应量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一个受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不是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能是相对的。后者则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等来控制货币供给量。从政策角度看,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方式和重点。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