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临床探讨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等份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临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分组临床治疗与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也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更低,另外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的天数上,观察组患者也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各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而言,手术治疗效果更加良好,且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迅速,具有临床意义。
标签: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
当前,胆囊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一部分良性胆囊疾病如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的治疗上,以往的临床治疗方式多选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这虽然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切口与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所以在腹腔镜出现之后,人们便更加倾向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它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低以及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作者所在医院从2002年9月~2013年12月以来,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临床资料,将他们等份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200例,控制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使其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分组后,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76例,女性124例,年龄38~84岁,平均(54±2.36)岁,22例为纯胆结石,11例为胆囊息肉,139例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8例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78例,女性122例,年龄25~82岁,平均(56±1.97)岁,20例为纯胆结石,9例为胆囊息肉,145例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26例为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1.2方法在对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前,先对他们进行常规性的抗生素、留置导尿管、肠胃减压等治疗,常规性治疗阶段两组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完全一致。之后,再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经右肋缘下切口,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切口长7~12cm,顺逆结合手术进行胆囊切除;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标准的四孔穿刺法,少部分行三孔穿刺法,引导患者仰卧,足低头高约呈25°,往左侧倾斜20~30°,气腹压力保持在10~15mmHg之间,胆囊三角区用分离钳钝性分离,保持术野清晰,观察胆囊三角的血管分布,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用钛夹夹住并切断,电凝钩分离胆囊,胆囊床电凝止血,应用电凝游离胆囊。胆囊管上钛夹后剪断,分离胆囊后取出。在整个手术过程当中,要对患者的腹腔脏器进行妥善的保护,例如肝脏以及胆道等等,在手术分离与逆
切的过程当中,要与患者的胆囊壁紧贴在一起。要是胆囊被意外的切开,导致胆汁出现了外溢,则需要进行及时的冲洗,冲洗采用生理盐水,如果情况需要则应当进行引流,通常在术后2~3d,可将引流管拆除。采用电凝止血、明胶海绵止血、纱布止血等方式,对患者胆囊床进行处理,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手术完成之后的6h内,要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以及循环系统等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并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等,来控制补液速度,老年患者应当接受低流量吸氧,保证他们的血氧饱和度在安全范围内。术后应对患者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要持续使用抗生素3d,但如果患者的切口有红肿的情况出现,就要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适当延长。
1.3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有数据对比均采用SPSS 17.0,定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临床治疗与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也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更低,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另外,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的天数上,观察组患者也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通过临床治疗结果观察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
3讨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健康方面的难题,比如胆囊疾病。在以往临床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疾病的时候,通常采取的都是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但是却需要进行较大范围的手术切开,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且术中的出血量较大,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慢,需要长时间住院观察。
腹腔镜的出现改变了胆囊切除术的方式,它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胆囊切除术中得到了临床认同与广泛应用。采用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不用对患者腹部大范围切开,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出血量,也不会带给患者腹腔脏器过多的干扰,手术时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恢复时间较短。从本文的临床实践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等情况,都要明显的比对照组患者更加良好总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而言,手术治疗效果更加良好,且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迅速,具有臨床推广与实践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佩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62.
[2] 蔡雪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38-39.
[3]王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82例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2009,1(1):24-25.
[4]李良,张军,赵炜,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7(9):1037-10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