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大力发屡民营经济 文/孙红湘满春怡 民营经济相对于国有经济而言 国前列与民营经济的高度发达密切 是一个涵盖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相关;从区域结构上看,这种不平衡 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 性表现在发展总量、经营规模和产业 济、港澳台投资经济以及国有经济和 结构三个方面,东、中、西部地区民营 集体经济中民营部分的经济范畴。近 经济占全国的比重依次递减;从行业 年来,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民营经 分布来看,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中 济在夹缝中求生存,近二十几年的发 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国有企业占优势 展中,从“拾遗补阙”到“市场经济必 的传统行业中还未能大展拳脚。与此 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成为“社会 同时,民营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环境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 中受到方方面面的非国民待遇。由于 营经济已成长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向 长期计划经济约束,人们在观念上总 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当前国际 将民营经济划人“边缘性经济”的范 国内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民营经济面 畴。在市场准入方面,即便是在民营 临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一些已经 一.我一艮蕾经济在发晨中置现 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产业领域,民间 的特点 资本也很难进入,民间资本有70%以 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的整 上来源于自筹,从国有银行获取的贷 体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着快速平稳 款不足30%。在产权保护上,民营企 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其整体规模不断 业缺乏法律上的支撑,且在判裁时也 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逐 更多地受到歧视。 年上升。据统计,1979—2002年,民营 二、民蕾经济现阶段所面临的发 经济年均增速达20%以上,截至2004 晨机遐 年,全国民营企业有近300万户,注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民营经济 册资金达到了近3万亿元。民营企业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说,进入新 从业人员超过了1亿人,其年产值增 世纪以来,民营经济在很多方面面临 长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 新的发展机遇,前景也更加广阔。 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在2005年 机遇之一:国家宏观政策取向更 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变化 加积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Et 凸显了民营经济迅速成长的趋势。 益宽松。 500强中有74家私营企业入围,民营 在近期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纲 企业的比重已从2002年的3.8%和 要中继承了“十五”规划的发展主 2003年的13.8%上升到2005年的 体,表明了我国政府宏观政策取向将 15.8%。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也 会更为积极。“十一五”规划纲要强 呈现着不平衡的特征。从地域分布来 调继续改革开放,并“进一步消除制 看,民营经济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沿 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海地区,尤其是广东、江苏、浙江、上 和政策性因素,进一步落实鼓励、支 海等地,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位居全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措施”,以此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这 无疑为民营经济带来了更多机会。近 两年国家修订了一批与民营经济相关 的法律法规,同时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为民营经济拓展空间,银行方面也放 宽了信贷条件和领域,国家也加快了 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图打破民营企业 外部融资的瓶颈,包括以浙江为试点 建设地方融资体系,向民营企业开放 资本市场等。 机遇之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为 民营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 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 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 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 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 域。”同时,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报告中 也表明。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从146 个竞争性行业中大规模退出,从某种 意义上说,这意味着民营经济可以在 这146个竞争性行业中大举推进。在 经济总量中,对整个国民生产总值贡 献率只占到30%的国有经济,却占有 着60%最稀缺的资本和资源,通过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有所为,扩大有 所不为,使市场形成一定的“真空 带”,这个“真空带”就必然为民营经 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机遇之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以来东西部民营经济条件同步提升。 国家为了支持西部发展,截至 2005年中央财政建设资金累计投入 4600亿元,西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均增长20%左右,交通、水利、能 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 善,借助西部大开发,民营经济将获得 集团经济研究2006・6上半月刊《总第199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含量较低,加之其 新的发展动力。在此期间国家进一步 投入方面还是从制度改革方面都在 低层次的产品,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增加对外经济 不断完善,无数的专家学者都在呼吁 管理体制的非正规化,造就了企业生 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特色产业 给予民营经济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 产目的的唯一陛即赢利。虽然这一目 发展上东西合作方兴未艾。西部开发 预见的是,民营经济的外在发展环境 标可以在短期内成为企业发展的动 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的电力、煤 将会被建设得越来越规范。在未来, 力,但从长期看将把企业引入泥潭,企 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棉花、畜 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将会是企 业将在唯“利”是图的驱动下成为一 牧、旅游等产业,以及部分装备制造 业内部建设。我们要抓住当前民营经 棵由根而腐的大树。纵观世界百年企 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 市场上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到 2005年,西部地区年累计吸收外商直 接投资9O多亿美元,东部地区已有l 万多家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创业,投 资总规模超过3000亿元。这将大大 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 在推动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为东部民营经济创造出更为广阔的 市场机会。 机遇之四:加入WTO为民营企 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加入WTO后,新的国际经济环 境和全球化国际生产将为民营经济 展现出一幅新的发展蓝图,一方面, 加入WTO意味着国际市场国内化, 这会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 面,加入WTO会对国内外企业实施 国民待遇原则。民营经济进入国际市 场和参与进出口贸易的体制障碍与 政策壁垒将大大减少,这为民营经济 的外向型发展提供了机会。在各国追 求全球化进程中的获益时,企业间的 竞争将演变为国家间的竞争,为了与 世界接轨,我国对于经济政策与制度 的改革和创新会更加规范、更加完 善,民营企业也将有机会与外资企业 站在同一竞争平台上参与国际分工, 同时,民营企业还可通过与跨国公司 的合作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 理方法,为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打 下基础。 三、在未来民t经济的生晨一点 就目前来看,民营经济在我国的 发展呈蓬勃之势,民营经济的贡献在 我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中日益增强,国 家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无论从资金 集团经济研究2006・6上半月刊(总第1 99期) 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就必须在企业自 身建设上下功夫。 第一,扬弃家族企业管理模式, 实现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平稳过 渡。 家族式经营往往会产生这样几 大弊病:一是在家族经营制下产生的 企业决策实际上只是家长个人决策, 这就无可避免决策的片面性;二是家 族制经营企业只能在非常有限的范 围内挑选接班人,而且企业的中高层 管理人员也都由家族成员担任,但这 些人却不见得有能力引领企业发展 壮大;三是家族制经营的企业其产权 通常是封闭的,家族中极个别人持有 绝大部分股票,这使企业在重大危机 面前毫无应变能力。长期以来,由于 民营经济在资源占有上的先天不足, 使得企业在成立之初家族式管理模 式成为不二之选,但随着企业的发展 壮大,这种模式又会成为企业发展的 绊脚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疑是明 智选择,但在现阶段来看,只有将家 族模式进行不断变革才能实现平稳 过渡。首先是分散企业部分股权,引 进外界参股,弱化企业经营危机;其 次是将人才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给予 真正有能力管理企业的人以充分的 生存和发展空间;最后也是最难的一 项即如何令企业决策者的权利受到 牵制,我们不妨借鉴国外企业的做 法,利用股东大会的权力来限制决策 者在决策时的随意性。 第二,民营经济在发展战略规划 上应进一步确定目标的层次性。 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企业主自 身素质通常不高,企业生产的一般是 业的成功经验,若把企业比喻为一棵 大树,那末,追求赢利的这一目标则只 能处于“枝叶”位置,若想令企业“枝 繁叶茂”,就必须将眼光专注于“固根 保杆”上,也就是说,在物质层面上, 企业要有产品目标,这包含产品的质 量、科技含量、品牌等;在管理层面上, 企业要有战略的目标,面对企业发展 的不同时期企业要有相应的组织策 略;在精神层面上,企业若想发挥整体 效应就必须令自己的员工有归属感, 令消费者有认同感,企业文化目标不 可缺少。 第三,将创新作为民营经济面对 竞争的有力武器。 我们所说的创新绝不仅仅是一 项产品或服务的改进,它应该赋予企 业资源一种新的能力,为企业未来的 发展不断地注入活力。通常情况下企 业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技术方面的 研发、企业内部制度的改革、企业市 场战略规划的完善等,但对于在竞争 中想要立于不败之地的民营企业来 说,观念上的革新总是显得更为重 要.既不可因循守旧、固守阵地,又不 可盲目灵活、四处出击,在巩固好原 有发展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寻求更大 的商机。 俗话说得好,机遇总是青睐有准 备的人。在当今的中国,民营经济已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肌体中最富生命力 的一个因子,面对国内外扑面而来的 市场经济大潮,民营经济应在内部组 织完善的基础上及时抓住这些稍纵即 逝的机遇,实现企业的百年发展之计 (作者J-I位:西安科技大攀社会科举 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