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陈亚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遵循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最终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更要具备相当程度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说,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性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成绩,更多的将教学重点放在文本的讲解和分析上,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整理好的阅读观念,忽略了学生个体对阅读的感悟和体验,从而缺乏阅读兴趣,进而直接导致阅读教学的失效。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一、注重预习,引导学生感知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之一,旨在让学生自我对阅读文本有个初步的感知。小学语文内容短小且呈现形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认识,让学生进行预习阅读不仅能够改变学生从被动学习为主动展示,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教学。
在预习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的督促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边预习边总结文章框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预习感悟。基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预习,以预习为契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感知阅读文本,从而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如:在学习《燕子》教学内容时,阅读文本呈现出的景象是学生日常看到的,缺乏的是自我的融入性和发现美的眼睛。对此,笔者让学生进行预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罗列出重点内容,诸如:文章主要描写的是燕子春天飞回来的情景,整个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燕子的外形特征描写、燕子春天飞回来时候的候鸟习惯、燕子的飞行姿态、燕子的休息场景。学生通过预习会潜移默化的进入到阅读的状态中去,能够从自我对阅读文本形成一个思路,之后再细致品读、讲解,学生的阅读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思维导图,推进学生深入阅读
阅读不是简单的读一读便可以的,其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品味,引导学生感悟阅读文本背后蕴含
的道德修养。自古便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书中包含着多样化的内容,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够不断的提升自我素养和技能。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需要塑造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真实的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深入的进入到阅读中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读一遍文本内容,之后逐段的进行讲解,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记忆,最后教师总结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感受和发展,形式枯燥、单一,不利于学生有效的阅读。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灵活,缺乏的是引导他们前进探索的导线,思维导图作为开阔学生思维的媒介,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推进学生深入阅读,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自我的参与提升阅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赵州桥》教学内容时,文本本身是一种对事物的叙述,学生的兴趣匮乏,简单的文字学生很容易引起阅读反感,而细细品读,文本中则保罗了诸多内容,对此,笔者将文本内容以写作思路进行提炼设计思维导图,
即:赵州桥的出处→赵州桥的设计→这样设计的作用在于什么→赵州桥除了精巧还有美观,主要表现在哪里→赵州桥的落座彰显了什么。这样,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层层推进,促使学生进行阅读,并细致的品味,让学生根本性的了解文本内涵,有助于学生感受阅读文本的魅力所在,进而深化自我对阅读文本的学习,彰显阅读教学的有效生成。
三、读写结合,深化学生阅读感悟
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
核心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阅读是学生写作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对阅读的一个深化展示。从理论学习角度来说,阅读是对文本的一个输入过
程,而写作则是对文本的一个输出过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从而学生感受不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阅读也只是读,而对于写作则苦思冥想不知道写什么。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一直在拓展和延伸,鼓励学生个体思想的表达,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也成为一种新的教学举措开始被教师关注和使用,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能够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对此,笔者在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深化学生阅读感悟,促使学生语文技能和素养的深层次提升。
如:在学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内容时,文本内容较长,但是趣味性十足,文章旨在讽刺,讽刺急性子的急躁和慢性子的拖沓,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人和类似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笔者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即:笔者先阅读通篇文本,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受,之后,笔者再阅读一遍,让学生进行故事的复述,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会对文本形成一个新的阅读体验,之后笔者则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的故事模仿写作,可以写类似的故事也可以写身边较为有趣且讽刺意义的故事。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深化阅读教学。
总的来说,语文是工具性较强的学科,阅读是其核心性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甚至未来的日子里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素养和技能提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科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层层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注重学生个体性学习的引导,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阅读,进而通过阅读来不断的充实自我,推进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通联: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田付村
乡艾村小学)
2019第7期中(总第306期)
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