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作业设计

摘要:

作业是一种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形式,单一而枯燥的数学作业磨灭了多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压制了多少学生天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做作业的机械而不是成为一个求知者。正是这样周而复始在做作业中生活使多少学生厌恶、惧怕数学。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利用丰富多彩的作业展示形式使学生的作业展现出全新的形态。

关键词:作业设计 活动性 阶梯性 创造性 开放性

在实施新课标改革中,小学数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仅仅表现在有效备课和有效课堂方面。而对于布置作业传统思维的老师仍然依赖课本、迷信教辅用书,对作业质量毫无要求,只要有就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定式,整个作业出现了一样化,强调统一格式,强调统一量,强调统一答案,强调批改统一。这样从形式上看“规范”,从学生的工作时间上看“合理”,从质量的角度来说“显著”,从教师的工作量上看“减负”,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看易“考核”。而这些恰恰反映出传统课程观的弊端,忽视学生个体心智的不均衡性,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反映出作业的单一、枯燥。

其实数学作业设计往往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不光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一种经常性实践活动。作业设计好了不光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更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此基础上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学业负担,更是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设计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

作业,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作业观,认识到作业也应该遵从课改。通过积累近几年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活动性

在低年级学生眼里,那些活动性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求知的状态,这时候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针对这一特性,我们设计作业时应当多设计一些活动性作业,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爱上数学学习。

1、游戏类作业。顾名思义,游戏类就是在“玩”中学,让学生不光是“玩”,更应在游戏初期把数学内容设计在内。为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可根据实际把某些作业转变成“玩”,让孩子拥有愉悦的心情,从而更有效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占主体地位,难以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加上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较强,作业的练习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如果在作业设计中注意到低年级学生的以上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体现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让小朋友带回家。我让小朋友在家里从物体的面上找学习过的图形,把它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拼一拼。通过小朋友观察、画一画、剪一剪、涂一涂、拼一拼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作业原来也可以变成手工课和美术课。

2、动手性作业。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要求人人会用数学,让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而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动手性作业打破传统的静态、单面模式,强调学生的尝试、亲历、实践。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思维不太成熟、直观性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当布置动手性作业。例如:在学习了《分一分》的知识后,

我建议学生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家人,但是有个条件,每人分到的数量要同样多,把你的分法写下来。第二天学生汇报时,很有成就感,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小朋友没机会汇报了,学生发自内心的跟我说,老师,我准备今天回家给家人瓜子吃,明天带同样多的瓜子给你吃,好吗?听到这样的话,我真开心,我相信学生肯定懂得平均分的真正含义了。

二、作业设计要具有阶梯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轨道,我们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内在和外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学生之间存在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作业要求一刀切,那么将缺少个性化,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作业的设计中没有充分体现;作业设计目的不明,针对性不强。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个体差异设计不同作业,让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例如:在教学了统计后,我便设计了如下的作业:A、出示图,涂表格,统计出每个图的个数。B、出示图,说出每一个图的个数并且写出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C、出示图,根据数据提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学生的想象是无限的,开放性作业的多样性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积极探索答案,而答案不是唯一性适合每个学生开动自己的思维找到一个切入点,从而得到一个较满意的答案,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收获。开放性作业是在新课标下相对于原来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它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自主开放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释放自我潜能,从而获得生动、立体、全面的发展。其特征是一般没

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由于开放型习题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解题时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且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因而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你能在钉字板上分别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围出了形状各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在“围圆”时遇到了困难。生1:老师,我围出来了。(学生都好奇地盯着他)(出示学生作品———六边形。有部分学生马上说:“这个不是圆。”)师:我们将圆和生1的圆形比较一下,发现有什么不同?生2:因为圆的每个地方都是弯弯的,而这个“圆”形的边跟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是直的。师:那么在钉子板上能不能围出来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进行激烈的探讨、交流)生3:我认为在钉子板上不能围出圆。生4:我同意生3的看法,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的,而圆的边都是弯的。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问题通过大家动手操作、合作讨论解决了。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的直观认识。特别在“围圆”的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并对别人的作品产生质疑,再通过合作交流,发现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并由此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与圆之间的不同。这样的练习,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获取成功的机会,促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散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深刻性。

总之,设计有效的作业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深挖教材,设计出最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内容,开发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爱上做作业、爱上数学。设计与实施适合孩子天性的作业,将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因此在设计作业中少一些形式、多一些内涵,使作业发挥出最大正能量。面对这样多样化有趣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

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习也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