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小侦探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遥感的珠江口海岸线变迁分析

基于遥感的珠江口海岸线变迁分析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4卷第3期 20l4年5月 海洋测 绘 Vo1.34.No.3 May,2014 HYDR0GRAPHIC SURVEYING AND CHARTING DOI:10.3969/j.issn.1671—3044.2014.03.014 基于遥感的珠江口海岸线变迁分析 张 怡 ,李晓敏 ,马 毅 ,包玉海 (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61) 摘要: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2000年前后两个十年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对 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前的十年间,珠江口海岸线向海推进,导致面积共增加了16486.63ha,主要受人为因素 影响,围海养殖是本时段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2000年后的十年间,珠江口海岸线继续向海推进,但推进速度降 低,导致面积增加了9280.15ha,填海造地是这一时段海岸线变迁的主要因素。又根据珠江口的区域特征,以珠江 人海八大口f1为界,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九个岸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2000年前后十年;珠江口;海岸线变迁;遥感 中图分类号:P2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3044(2014)03—0052—04 该区域海岸线变化较为剧烈。 1 引 言 本文同样利用遥感手段监测珠江口区域的海岸线 变迁情况,但在岸段选择和研究时段上有所不同。在 岸段选择上,本文以八个口门为界,分九段进行珠江口 海岸线是由各种地质因素相互作用、河流和海 洋沉积物淤积、各种气象和海洋条件以及人类社会 经济活动塑造的海陆分界线。海岸侵蚀、淤涨、海平 面上升等自然变化和人工堤坝、围垦、采砂等社会因 素都会导致海岸线的变化。 珠江口地区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 的全岸段分析;在研究时段上,本文选择1990、2000和 2010年三个时相,基于这三个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 20130年前后两个十年的海岸线变迁情况对比分析。 2研究区概况 体,是广东省乃至全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群区域。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 珠江系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他支流构成,是华 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口位于21。52 ~22。46 N、 112。58 ~114。03 E,含伶仃洋、黄茅海和横琴岛、南水 岛附近水域,为珠江出海Kl 。邻接大陆自西向东 依次为江门市的台山市和新会区,珠海市的斗门区、 金湾区和香洲区,中山市,广州市的南沙区,东莞市和 深圳市的宝安区、南山区和福田区。 区经济迅猛发展,人类活动频繁,尤其是沿岸围填海、 桥梁港口的修建等活动,导致珠江口海岸线不断向海 推进,海岸线的类型和长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遥感 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观测等独 特优势,可不依赖于海域和地表状况进行长期调查。 作为一种动态变化的监测手段,遥感已广泛应用于海 岸线变迁监测与分析中 ;在珠江口区域也有一些研 究,其中:朱小鸽利用1973年、1992年和1998年三期影 像对珠江口海岸线进行了遥感监测 ,李学杰利用 珠江口西起台山市公婆山嘴,东至香港大屿山 东北,方向朝南,在纳汇了西江、北江、东江、潭江和 流溪河等河流后进入三角洲河网区,经过崖门、虎跳 门、鸡啼门、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和虎门共八 1973~2003年问的四期遥感影像分析了珠江口伶仃洋 的海岸线变迁及其环境效应 ,李猷等分析了深圳市 个口门注入南海 。 3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本文以1990年10月13日的Landsat一5 TM影 1978~2005年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驱 动因素 ,朱俊凤等利用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 遥感影像对珠江_二角洲海岸线进行了遥感调查和演变 分析 ,这些研究大多是针对八大口门中的东部四个 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或伶仃洋进行的,因为 像、2000年11月1日的Landsat一7 ETM+影像和2010 年12月27日的HJ一1 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影像 收稿日期:2013-09—12;修回日期:2014—02—22 基金项目:中欧国际合作龙计划,二期项目(10470)。 作者简介:张怡(1988一),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岸带遥感调查与分析研究。 54 4.2.1 崖门以西岸段 海洋测绘 第34卷 力口了312.50ha,2000~2010年问增力Ⅱ了5.65ha,增 1990~2000年间,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 加的区域分布较零散,面积也较小。 4.2.9 虎门以东岸段 增加了3 136.59ha,主要为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东 南的同海养殖区和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东侧向南延 伸至赤西镇东侧的围海养殖区;2000~2010年问, 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加了1 221.80ha,主 要是在1990—2000年围海养殖区的基础上再向海 延伸,同时在赤溪镇东南海岸新增了部分建筑用地。 1990~2000年间,海岸线变化导致本岸段面积 增加了3 641.11ha,增加区域为东莞市麻涌镇西部 的填海用地区、东莞市沙田镇西向东南沿海岸线绵 延的条带状围海养殖区和深圳市南山区西南的填海 造地区;2000~2010年问,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 4.2.2 崖门一虎跳门岸段 1990~2000年间,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 增加了49.67ha;2000~2010年间,本岸段海岸线变 化导致面积增加了10.33ha,两个时段内增加的面 积均为填海造地所致。 4.2.3 虎跳门一鸡啼门岸段 1990~2000年问,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 加了3563.26ha,主要为珠海市金湾区平沙镇西侧的围 海养殖区和南水镇东部及南部的填海造地;2030—2010 年问,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加了1 986.20ha, 增加的主要区域为南水镇东部的填海造地继续向东南 扩建,已与高栏岛相连,使其成为陆连岛。 4.2.4 鸡啼门一磨刀门岸段 1990~2000年问,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 增加了1 208.51ha,主要变化区域为珠海市金湾区 二=灶镇西侧的一片围海养殖区和 灶镇南至东侧的 填海造地区;2000—2010年间,本岸段海岸线变化 导致面积增加了784.04ha,主要增加区域有两部 分,分布在珠海市金湾区i灶镇的东、西两侧。 4.2.5 磨刀门一横门岸段 1990~2000年问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加 了2564.49ha,主要为分布在中山市南萌镇东侧向南的 同海养殖区;2000~2010年间,本岸段海岸线变化导致 面积增加了2 117.77ha,主要是在1990~2000年间增加 区域的基础上再向海延伸的围填海区域。 4.2.6 横门一洪奇门岸段 1990~2000年问,由于海岸线变化导致本岸段 面积增加了80.52ha,2000~2010年又增加了 21.08ha,均是围填海活动导致的。 4.2.7 洪奇门一蕉门岸段 1990~2000年问,由于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 加了1 929.99ha,主要增加区域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的龙穴岛,用于围海养殖;2000—2010年问,由于海 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加了24.79ha,增加的区域分 布较零散,面积也较小。 4.2.8 蕉门一虎门岸段 1990~2000年问,由于海岸线变化导致面积增 加了3 108.48ha,主要是在1990~2000年增加的条 带状养殖区的基础上继续向海延伸的养殖区域,以 及大铲湾东侧和深圳湾西侧新增的填海造地区。 5结束语 遥感技术具有对同一区域重复进行观测的独特 优势,是有效监测海岸线变迁的主要手段。本文利 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时相的遥感影 像,进行了2000年前后两个十年的海岸线变迁情况 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2000年前的10年间,珠江口海岸线向海推 进,导致面积增加了16 486.63ha,围海养殖是主要 影响因素;2000后的十年间,珠江口海岸线继续向 海推进,但推进速度降低,导致面积增加了 9 280.15ha,填海造地是主要影响因素。 (2)九个岸段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岸段 中的人工岸线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特别是崖门一虎 跳门岸段和横门一洪奇门岸段,在2000年时人工岸 线所占比重已达到100%。 本文所用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为30m,这对分析 结果可能有一定影响,造成与实际情况有些偏差,今 后尝试利用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 以获取更精确的结果。 致谢:本文所用的Landsat影像从NASA网站下 载;所用的环境数据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 参考文献: [1] E Saranathan,R Chandrasekaran,D Soosai Manickaraj, et a1.Shoreline changes in Tharangampadi Village, Nagapattinam District,Tamil Nadu,India—A Case Study [J].Journal of the Indian Society of Remote Sensing, 2011,39(1):107—115. [2] S Mujabar,CHANDRASEKAR.A shoreline change analysis along the coast between Kanyakumari and Tuficofin of India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J j. Arabia Journa1 of Geosciences,201 1,6(3):647—664. [3] S Mujabar,CHANDRASEKAR.A shoreline change 第3期 张怡,等:基于遥感的珠江口海岸线变迁分析 55 analysis along the coast between Kanyakumari and [7] 朱小鸽.珠江口海岸线变化的遥感监测[J].海洋环境 Tuticorin,India,Using Digital Shoreline Analysis System [J].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2011,14(4): 282—293. [4]P Vinayar ̄,G Johnson,G Udhaba Dora,et a1.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coastal changes along selected locations of Karnataka,India:A GIS and Remote Sensing 科学,2002,2l(2):19—22. [8]李学杰.应用遥感方法分析珠江口伶仃洋的海岸线变 迁及其环境效应[J].地质通报,2007,26(2):215—222. [9]李猷,王仰麟,彭建,等.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 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5): 875—883.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Geosciences,2011 (2):385—393. [5] 陈正华,毛志华,陈建裕.利用4期卫星资料监测1986一 2009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变迁[J].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1,26(1):68-73. [6]孙钦帮,苏媛媛,马 军,等.长兴岛海岸线变化遥感 动态监测及分形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1,30 (3):389—393. [10]朱俊风,王耿明,张金兰,等.珠江三角洲海岸线遥感 调查和近期演变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3,25 (3):130—137. [11]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湾志・第十四分册 (重要河口)[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12]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 与评价专项海岸线修测技术规程(试行本)fM1.北 京:海洋出版社,2007. Analyzing Shoreline Changes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ZHANG Yi 一,LI Xiaomin ,MA Yi ,BAO Yuhai’ (1.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China; 2.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OA,Qingdao 266061,China) Abstract: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1990、2000 and 2010,the situation of shoreline changes during two decades before and after 2000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oreline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had been advancing towards the sea in ten years before 2000,with the area of 16486.63ha being increased,which was mainly caused by artificial factors,in this period the principal influence factor was sea aquaculture.Shoreline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ontinued to advance towards the sea in ten years after 2000 with the lower speed and increasing area of 9280.15ha,which was due to marine reclamation land.Based on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we took the advantage of its eight outlets to divide the whole study area into nine coastal segments and analyzed them in detm1. Key words:two decades before and after 2000;Pearl River Estuary;shoreline change;remote sensing 川◆…◆…◆…◆…◆…◆…‘◆…‘◆…◆…◆…◆…◆…。◆…。◆…◆…◆…◆…◆…。◆… ◆…◆…◆…◆ ‘◆… ◆…◆…◆…◆川‘◆…◆…◆…◆… ◆。。。◆…◆…◆…◆… ◆…◆… ◆…◆… ◆…◆…’◆ 重 i ; i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导航地面增强系统在沪鄂落成 近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张荣久表示,我国地北斗地面增强系统已率先在湖北和上海落成使用。 为进一步提高位置服务精度,北斗系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搭建北斗地面增强系统。2013年,增强系统已率先在 上海和湖北落地应用,将被广泛应用于中国测绘、国土、城建、规划、水利等需要厘米级甚至更高精确定位需求的行 业。据了解,天津市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地面增强系统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组的论证,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开始 施工建设,共建21个基站,2015年投入使用。 张荣久表示,北斗地面增强系统是开拓北斗精密定位应用的必备设施,是提高北斗系统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的必 要手段。该项目在全国各地普遍建设推广后,可更好满足北斗系统精密定位用户和导航用户的要求。通过加强地面 基础设施建设,北斗将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提供面向行业和大众应用的“实时分米级”和“事后厘米级”定位服 务,为重点区域和特定场所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覆盖提供基础支撑。 中国测绘新闻网 董 i 三  ̄-rllI ̄111I◆…【◆¨t ̄rll【◆…◆…l◆…I◆…【◆…【◆…【◆…◆…l◆…◆川i ̄0[1 ̄rtl【◆l◆¨I-*-iIi◆i rl-*ll[i,*-iiii ̄l p lr ̄-rlli ̄1 li- ̄ll ri, ̄111i ̄-iii p- ̄r[ii ̄1iii ̄-iiii ̄111i ̄-r[i◆『i ̄111i ̄r[i◆iii ̄-i Pii,*-ii ri- ̄111l◆iii ̄-iiiI◆『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