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 设计 要素
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
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
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
1、土地使用体系。
1)土地使用的复合性。
在当代城市中,各种城市功能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的,这也是城市生活多向性、多元化的必然体现。功能之间的互相叠合,将体现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激发出城市更大的发展潜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出城市土地的发展潜力。
2)土地使用的整体性。
土地使用的整体性是指综合研究不同城市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历史保护、人际交往、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土地使用整体性的要求对城市规划制定的土地使用原则和技术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
3)土地使用的立体化。
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立体化的城市开发行为不但使城市向空中发展,更向地下延伸,体现出一种三维和立体的特征,城市设计必须对这样一种现象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②在研究城市土地使用时,要同城市的三维形态结合起来,研究抽象的城市规划指标,如容积率、覆盖率、建筑高度控制等与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和空间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对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建筑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联系起来。
2、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城市公共空间由城市街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建筑内部的和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单元构成。城市空间一体化是当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它要应对当代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发展中要素分离、城市空间环境缺乏整体性等最突出的问题。
城市空间一体化,是指城市外部空间、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和地下空间等的一体化。从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单元而言,是指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等城市空间构成单元的体系化。
城市公共空间构成单元的内部存在多种功能和多层次的“子空间”的复合和交融,各种公共空间构成单元之间也存在着整体的系统构成关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建立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构成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构成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和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3、城市交通体系。
作为城市运作的“命脉”,城市交通体系影响着城市运作的机能和效率。城市交通的引入会导致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单元之间关系的变化。
从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成要素来看,它包括交通流线和交通节点。交通流线是城市中物质和人流动的线路;节点主要是指城市交通起止点和交通转换点,如公交枢纽、地铁车站、汽车站、出租车站等。从城市交通网络内部运行的元素来看,主要包括车和人两部分。
城市交通的体系化是城市设计中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①某种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体系化研究,即完善某种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的运作体系。如公交巴士交通体系布线与站点设置的体系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布线与站点设置的体系化研究,自行车线路的合理布置,步行流线与人流集散的体系化等等。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学在这方面已有很丰富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②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体系化研究。这是城市设计交通体系化研究的重点。世界各国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必须建立各种城市交通方式之间良好的接驳与换乘关系,只有把城市交通的各种方式: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等有序地组织在一起,才有可能使城市交通体系体现出1+1>2的系统特征。
4、城市景观体系。
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指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包括:①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如城市总体地形地貌、城市水体、城市绿化等;②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如建筑形式与体量,城市环境设施与小品等。也有学者认为,城市景观构成要素还应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主要是指基于各种城市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景象,如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交通活动、商业活动、观光活动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