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常生活中,疾病一直困扰着人们幸福的生活,尤其是呼吸道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其很强的病毒传染能力,导致每个人都深受其害,本文就针对最为普遍性的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简单概述,浅谈常见的引起呼吸道传染疾病的因素,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经验,本文能作一很好的理论基础,为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呼吸疾病的预防及治疗等。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流行性感冒 疾病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R1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049-02 1 前言
呼吸道分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两个部分,上呼吸道由鼻、鼻窦、咽喉构成,气管以下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与体外环境沟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包括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引起各种疾病[1]。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是慢性咽炎的一种表现,可由于细菌、病毒、物理或化学因素长期刺激引起,常见症状为咽喉部异物感和慢性咳嗽[2]。支气管粘膜的炭黑样色素沉着, 则与粉尘烟尘沉积于呼吸道有关,将造成呼吸道的损伤而引起呼吸道疾病[3,4]。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粉尘漂浮于空气中,因此呼吸道是粉尘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粉尘作为一种异物进入呼吸道可引起一系列的清除机制,疾病的发生是粉尘吸入与机体清除防御机制斗争的结果。上呼吸道是呼吸系统中具有强大防御力量的窗口,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着积极的防御作用。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盛行,在医疗或者住院患者中,流行性感冒以及肺炎为较多见,因此卫生部把呼吸疾病列为防治方案中的首位。 2 呼吸道疾病的分类及目前的鉴别方法 2.1 分类: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易患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小儿更易患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鼓管、咽、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2.2 鉴别方法:
王晓军[5]等采用血小板计数鉴别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血细胞分析无需贵重仪器,在县级以下医院均能行此检查,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的特点及其变化,全面分析检查资料,找出特点,给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新的思路。
田淑梅[6]等采用先进的生物芯片技术就诊儿科患者128例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呼吸道感染仍占绝大多数,感染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血清标本容易采集,血清用量少,而且可以提高诊断疾病的准确率,对指导临床医生病情监测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盲目滥用抗生素,以免浪费药物,应该注意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减少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出现。 3 呼吸道流行病学
目前,流行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分病毒型细菌型。病毒类的有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水痘等;细菌类的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肺结核等。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道外感病,资料表明:感冒在一年四季均有
发生,冬季为多发季节。普通感冒最高发病月份是2月-3月,9月病率最低(北半球)。流感在北半球最高发病月份是10月-2月,南半球6月-8月。在我国,感冒一般在2、3、11、12月为发病高峰季节,6、7月份为发病率最低。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也是病毒类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该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4 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点:(1)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理和生态等对呼吸道疾病流行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生物节律,因为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也取决于人体对生物节律所处的不同时期的反应。(3)人体的适应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自身机体增强了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功能,从而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变化中的适应能力强弱,就个体而言,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吴德汉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中提
出:“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虚;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劳伤者,中气必损;易伤食者,脾胃必亏。须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明确指出发病情况与体质情况密切相关,在呼吸道疾病中,比如感冒等最常见的疾病,体质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个体对呼吸疾病致病因素的易感性。(4)营养,摄入营养与代谢及体温调节的效率有关,营养不仅与摄入蛋白质和热卡的量相关,并和营养的均衡也有很大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感染。(5)心理,个体健康的心理状态对环境中气温变化的体温调节功能及敏感度具有很大的影响。(6)个体流动性也是呼吸道疾病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5 呼吸道疾病预防
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笔者结合治疗经验,主要系统归纳了以下九点: (1)主要靠加强体格锻炼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也是最关键和重要的一个预防因素,只有健康的体魄,才能防御各种疾病的入侵。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居室内的通风换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中,另外开空调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以免温差较大出门容易感冒。 (3)保持所处环境及个人卫生:尽量不吸烟或所处环境无烟、不喝酒。 (4)合理科学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大量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证实:维生素C作为人体健康必须的18种维生素之一,它可以帮助维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构成抵御感染的屏障。少食辛辣厚味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5)要注意保暖和多喝水。干燥的气候使人体鼻粘膜容易受损,多喝水,让粘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抗疾病。因为,鼻咽部是病毒和细菌入侵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
(6)发现呼吸道传染病应及时就诊,根据病情使用相应药物。可以适当使用利巴韦林吸入,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呼吸道吸入对多种病毒起到屏障保护作用,并且局部用药,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7)忌采取随便用药等不科学方法预防:有人习惯服用板蓝根等来预防呼吸道疾病,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每一种呼吸道疾病都由不同的病原体引发,只服用一种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也有人在室内熏蒸食醋,用以除菌,此法不可取,因为普通熏蒸所产生酸性气体的浓度并不足以杀死室内的病菌,而一旦浓度过高,就会导致人体呼吸道不适。另外,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由病毒所致,
随便使用抗生素药物不但无效还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加重病情。
(8)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在流行感冒季节,尽力少到公共场合去,尽量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
(9)按计划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很多呼吸传染病的侵袭,同时这些疫苗也能刺激获得性免疫的完善。增强免疫力,尤其针对小孩呼吸疾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是一种很好的防病手段。 6 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6.1 一般治疗: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告诉患者家属该病的自限性和治疗的目的:防止交叉感染及并发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周围环境、多饮水和补充大量维生素C等。
6.2 抗感染治疗:
6.2.1 抗病毒药物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试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virazole),10~15mg/(kg?d),口服或静脉点滴,或2mg含服,每2小时一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亦可试用潘生丁,5mg/(kg?d),分2~3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
6.2.2 抗生素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若证实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14日。相关药品的用法及用量请遵从医师指导或者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
[2]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151. [3]李德鸿主编.职业病医师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36-40.
[4]刘宏炜,严瑾,叶茂松,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与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10:771-772.
[5]王晓军,孙绍秋,张建伟.血小板计数在呼吸道疾病鉴别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7):1199-1200.
[6]田淑梅,韩爽, 张淑静.呼吸道疾病生物微矩阵( 芯片) 检测128 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9):61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