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文章()A.《琐记》B.《无常》C.《二十四孝图》D.《狗·猫·鼠》2.“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责重的‘眼学’。”这段文字出自作品()A.《无常》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3.《________》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____________》记述了一位既恪守烦琐的封建规矩和礼节,又热情关注童年鲁迅梦寐以求的心愿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故事;《________》回忆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一位日本学者对自己真挚友好的感情;《________》是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同时也对海外的生活和辛亥革命风云进行了生动描绘。4.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5.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④________⑤________6.《朝花夕拾》是所写的一本集。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解释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原因《》;怀念长妈妈的《》;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的《》;揭露庸医误人的《》;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的是《》;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追叙作者与一位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他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7.作者厌恶仇恨猫的原因有》。;;8.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在《;误以为它吃了我养的小隐鼠》、《。》、》、《》等篇章里都有记叙她,作者因为对她感到厌烦,因为她而憎恶她,后来因为她,对她充满了感激和敬意。》,读过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之类,而“”9.作者儿时拥有的第一本书是《事”如“”、“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而“我”最不解最反感的就是“”和“”两件事。10.《》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儿时的“我”对迎赛神会抱着的心情,而父亲却逼“我”背诵《》,“我”感到。表现了父亲的特点,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1.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最愿意看到的是“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他“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12.他是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就是作者在(地点)认识的朋友后来这位朋友13.在《人,当时他们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后交往甚密,而死。》和《》两篇文章中作者都写到一个令人讨厌的妇等。,她所做的令“我”厌恶的事有14.给作者父亲治病的两位“名医”诊金贵,药引特别,但毫无验效,还借口“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也许是前世的事……”他们使我后来东渡日本想要救国。15.作者小时候在(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来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学校,在(城市),在这里他接触了进化论,如饥如渴地阅读《》,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毕业后出国留学,到(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做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16.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17.《五猖会》中回忆了一件童年往事,表达出了孩子对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与厌烦,请概括这件事。18.《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有一篇文章《》,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国。因此选择了的道路。19.童年是生命的底色,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许多篇章都表现出儿童的天性。《从、折腊梅花等情节表现出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阿长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①山;《狗·猫·鼠》中追忆童年时海经>》中作者对《山海经》的渴望,表达了儿童②救养了一只可爱③的经历,流露出儿童对弱小者的同情;《④》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苦,抒发了儿童对自由成长的渴望。20.《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中。她和鲁迅的关系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作者认为她是一个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是个的人。在她的影响下,作者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这件事是:。21.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的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记述了他性格志趣形成的过程和寻求民族光明的历程。如《五猖会》中①(事件),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学习氛围的宽松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藤野先生》中②(事件),则启发我们应该更加懂要做一个严谨的人;而《父亲的病》中③(事件),则会让我们对比出现在医学的发展和对生命的关注。22.《朝花夕拾》中,作者列举了衍太太哪些缺德事,请简要概括其中三件事。2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集(体裁),共10篇。(篇名)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父亲却让我背书,揭露了。1.答案示例:①三打白骨精②善良(向善)③除恶务尽(3分)2.答案:(1)沙僧(或“沙和尚”“沙悟净”)(2)悟净(或“悟空”“悟能”)3.铁扇公主黄眉怪黑风怪4.(1)二十四节气(2)祈保唐王江山永固(示例)(3)芭蕉扇5.⑴花果山神权不畏艰难险阻⑵如来佛祖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6.答案示例:七十二变最为神奇。孙悟空遇到银角大王,运用七十二变,化身老道士,得以换得真葫芦。7.答案:1美猴王2齐天大圣3孙行者8.①美猴王②蔑视强权(唯我独尊)③西天取经(拜唐僧为师)④勇往直前9.答案:①《西游记》②孙悟空③三借芭蕉扇10.答案:①吴承恩②惩恶扬善(邪不胜正)③示例:“真假美猴王”11.答案:①齐天大圣②火眼金睛③如来佛12.答案: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孙悟空13.参考答案:铁扇牛魔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14.答案:、筋斗云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孙行者15.答案:水帘洞定海神针如来佛16.答案示例:①贪图功名,自封“齐天大圣”,因为玉帝给了他一个未入流的弼马
温而气回花果山。②舐犊情深,恼很悟空请菩萨收伏了红孩儿,使他父子不得相见,于是大战孙悟空。
17.答案示例: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先后三次化作人形骗取唐僧信任,但终被孙悟空识破,将其打死。唐僧误解悟空伤害无辜,与其断绝师徒关系,后被妖怪擒获方才悔悟。此处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我。18.(1)五行山行者(2)答案示例:我那铁棒叫“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如今变成一根针放进耳朵里了。(3)答案示例:不同意。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伏魔,历尽艰险,忠心耿耿。我认为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19.鹿力大仙、羊力大仙(1分一个,共2分)
【参考答案】1.B2.B3.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4.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5.(1)①A、F②I、J③D、E(2)④深沉的情感⑤理性的批判6.鲁迅,散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7.叫声让人心烦,误认为猫吃掉隐鼠,猫玩弄猎物8.保姆,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五猖会,在床上摆出大字形,踩死自己的隐鼠,为自己带回《山海经》9.二十四孝图,黄香温席,百里负米,哭竹生笋,陆绩怀橘,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10.五猖会,期待期盼,鉴略,反感,封建家长专制11.无常,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12.范爱农,坠船13.琐记,父亲的病,衍太太,唆使我吃冰,在我父亲临终时让我大喊大叫14.学习科学技术/医学15.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6.我希望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让我背诵《鉴略》16.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7.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被父亲突然叫住要求他背书。(意思对即可)18.《父亲的病》《藤野先生》弃医从文19.①答案示例:拔何首乌②答案示例:对未知的好奇③隐鼠④五猖会20.衍太太、《琐记》、和蔼、虚伪自私、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21.①我在看戏前要求背书的恐惧②修改我所画的解剖图③父亲在庸医延误下丧命22.父亲临死前劝“我”大声叫“父亲”;怂恿我们吃冰;给我看春宫图;怂恿我偷母亲的首饰;放出我偷家里东西去变卖的流言。(五个中任选三个,共3分)23.回忆性散文(散文)《五猖会》批评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