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
——王希瑾
晋文公重耳,姬姓,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为献公之子,惠公之兄。重耳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但是重耳却是先秦时代一位深明大义的君主。和齐桓公一样,重耳身边也有很多贤人能士,这些贤者既有苏秦之谋,又有管仲之德,正是他们,辅佐了一代明君晋文公。
重耳的母亲是狐姬,他还有四个弟弟夷吾、申生、奚齐和卓子。因为申生的母亲是齐国国君的女儿,所以他被立为太子。但奚齐的母亲骊姬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杀,同时她诬陷重耳和夷吾,使他们被迫出逃。但在十九年的逃亡过程中,重耳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君子之风度。
重耳重忠。当他的父亲派人来追杀他的时候,他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因为君主的命令我才有俸禄,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就同君主较量,实在是太不厚道了。重耳忠于献公,所以弃城而逃,尽到了忠孝之道。
重耳重信。重耳逃亡到狄国的时候,狄人送给他一个美女,就是季隗。重耳在狄国待了十二年,后来重耳要去齐国,就对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但是季隗却回答说她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进棺材了,还是让她等待重耳吧。又过了八年,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立即把季隗接回来,尊为夫人。重耳在逃亡过程中娶了不止季隗一个女人,可是他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承诺,遵守信用接回了季隗。
等到重耳即将渡过黄河,回到晋国,结束流浪生涯的时候,他的舅舅兼心腹狐偃拿着
一块玉璧对他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意思是说他犯了太多的错误,请公子让他现在离开。重耳大惊,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对狐偃加官封爵,另外还赐给他五块玉璧,以报其恩。
通过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重耳是一个重情重信的人。
重耳重义。介子推是跟随重耳各国的重要随从之一。重耳一行人经过卫国,卫文公不以礼相待。重耳无奈只得出发前往齐国。重耳失势后本就落魄,还要赶路,粮食都吃光了,饥饿难忍,这时介子推用刀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给重耳喝。重耳十分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后来重耳果真成为了国君,他回国后大肆犒劳众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心灰意冷,与老母一起回到家乡绵山的深山老林里隐居起来。后来重耳终于想起了介子推,于是亲自去寻找他,请他出山。可是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重耳怎么找也找不到,就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没有出来。重耳派人搜山,发现了两具抱着枯柳的焦尸,正是介子推和他的母亲。重耳悲痛万分,下令把介子推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来纪念他。
重耳重理。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后,一个叫披的宦官请求觐见重耳。寺人披曾经奉重耳之父文公的命令去刺杀他,失败了,后重耳之弟惠公即位,寺人披又奉命去杀重耳。重耳因此记恨在心,派人打发寺人披离开。披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能有二心,所以我尽最大的努力除去君主厌恶的人,所以您以前是谁我并不关心现在您即位成为国君,应该也不用关心我是谁吧。假如您不能宽大为怀,那么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会畏罪出逃,岂独我这个已经犯了罪的人?”重耳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接见了他。重耳能摒弃前嫌,足以说明他是一个大度的君主,不感情用事。
晋文公重忠、信、义、理,所以他能成为一代明君,称霸中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