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的作用及有效发挥思考
吴 凝
(良邑镇,甘肃 平凉 744600)
[摘 要]乡镇文化站是国家基层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机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对文化发展日益重视的今天,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到了人们的日益关注,为了能够更好提升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成效,需要充分发挥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的作用。为此,文章结合当前乡镇文化活动开展实际情况和特点,分析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的作用,并为如何优化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的建设进行策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在优化和谐群众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乡镇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站;建设策略[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乡镇群众文化站是党和在农村的唯一文化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担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责任,是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桥梁。结合社会发展对农村群众文化提出的要求,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站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需要以新颖的、文明的、健康的、积极的文化活动来吸引群众,引导整个乡镇群众共同抵抗现代文化中的各类消极现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活动的同时获取更多体验和震撼。
3 文化站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的作用
3.1 为满足乡镇居民精神需求提供重要支持
第一,创新文化节的机制和体质。在乡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下,原有的文化不再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单一的文化下乡活动支撑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需求。文化站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执行和推动力量,能够为文化机制和的创新提供重要支持,表现为能够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引进乡镇;通过组织文化队伍下社区活动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第二,实现对民间文学的挖掘。富有乡土气息的舞蹈为乡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享受,在文化站的作用下能够进一步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舞蹈文化资源,同时促进地区民间文学作品的兴起,拉近群众文化和人们实际生活的距离。
1 乡镇文化开展情况概述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人民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提升,人们在生活和思想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某种程度上了人们的工作时间,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推进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文化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乡镇地区在经济发展支持下也逐渐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系列支持,使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乡镇文化干伍素质不断增强、乡镇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镇文化,乡镇信息化工程发展建设速度加快,乡镇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率不断提升。
3.2 为乡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乡镇文化站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的文化需求,为乡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持。在文化站的作用下,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积累到更多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精神需求的素材,并感染更多农民参与到群众文化中,由此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乡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站的作用下更好地提升民间文艺团体队伍素质,为民间文化团体指导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要科学、系统的支持。
2 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新特点
2.1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发生变化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下,乡镇群众文化的内容也从单纯的活动转向乡镇、村、户三级文化网络的方向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且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加强了群众文化和地区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3.3 为乡镇群众创造了文化净土
第一,加强了文化市场的管理。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文化站的建设下能够更好地繁荣文化市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确保乡镇地区群众文化的科学、正向。第二,凸显出人性化的管理思想。乡镇文化站在对文化市场严格管理的同时还能够结合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文化站的作用下能够将服务和管理结合在一起,促进乡镇地区文化站市场的清洁。
2.2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发生变化
在乡镇人民生活见识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下,一般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难以满足乡镇人们的精神需求,因而在以往的乡镇群众文化基础上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创新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4 优化乡镇群众文化活动中文化站的建设
4.1 思想上强化对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的重视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在各类文化参差不齐的今天,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文化站的监管力度,经常对文化站开展中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文化
2.3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发生变化
在国家对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日益关心下,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心理期望值也不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不再仅仅是一种宣传娱乐活动,而且还具备更多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此,在新时期,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提升质量,让人们在参与群众文化
[收稿日期]2019-03-14
-259-
百家争鸣
站建设中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将文化工作的开展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目标中,使得文化站的所有人员有事干、有人管、有所作为。各乡镇需要将文化市场、乡镇群众文化站阵地和设备统一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不能随意借用乡镇群众文化站的场地和资源。另外,部门需要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的重视,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设施支持。在的拨款支持下,乡镇还需要不断完善乡镇群众文化站设施设备建设,不断扩大乡镇群众文化站。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0期(总第462期)
化站需要定期举行学术教学研讨会、站长培训班等活动,从而不断提升乡镇群众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党的十九大会议着重强调了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和谐文化的作用,乡镇群众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和谐文化发展意义重大,而乡镇群众文化站又是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因而,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和谐文化发展要求,结合乡镇地区群众文化开展特点,在分析文化站在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作用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思考怎样优化乡镇群众文化站的建设,旨在能够更好地促进和谐文化繁荣发展。
4.2 创新乡镇群众文化站管理理念
乡镇群众文化站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始终秉承国家的方针、和路线要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不断创新乡镇群众文化站管理理念。第一,党和要加强对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工作的理念创新。乡镇群众文化站建设发展要秉承人本主义工作模式,结合人民群众的需求来不断扩充乡镇群众文化站的群众活动内容。第二,创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乡镇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对乡镇文化内在发展理念和运行规律的重视,将乡镇文化和其他文化发展相区别,凸显出乡镇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第三,乡镇群众文化站文化建设需要和国内乡镇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促使乡镇群众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
4.3 优化乡镇群众文化站工作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乡镇群众文化站需要转变以往以单纯唱跳、看、玩的思想理念,从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入手,增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乡镇群众文
[参考文献]
[1] 苗静.论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4(12).
[2] 潘小青.乡镇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实践微探[J].大众文艺,2017(10).
[3] 林森.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
[4] 何芳.乡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02).
[5] 蒲霞.乡镇文化站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8(11).
[6] 邱杰.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17(02).
(上接258页)品。另外,展示收藏家们收藏的各种优秀作品并对其工艺、艺术特点和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给浏览者带来美的体验和艺术的熏陶,激发消费者对内画鼻烟壶的兴趣和收藏欲。
产品展示栏目:分类展示用于在线销售的内画产品,产品形式从单一的鼻烟壶,到水晶球、酒具、烟具、文具、屏风、摆件、香水瓶、项链等。消费者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码、QQ、微信等方式注册登录,浏览网页,与商家交互并购买产品。商家用户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商品图像及相关信息,
在线定制栏目:衡水鼻烟壶内画属于手工工艺,入行门槛并不高,只需掌握基本技艺便可从事生产经营。从业者的设计能力有限,主要以传统绘画主题作卖点。简单、低技术含量的重复制造较多,作品缺乏创新与突破,鲜有专门的研究和设计部门。各行各业逐渐迎来了私人定制时代,更加高端和个性化,更加突出消费者的个性需要。在线定制栏目可以建立工艺传承人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消费者与制作者进行沟通交流,在造型、绘制内容等方面共同设计鼻烟壶作品,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制作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作品。
艺术保护栏目:负责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法规,全面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全民非遗保护、传承意识。
总之,通过数字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存,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和传播,并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与保护开拓了思路,为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过衡水内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传扬衡水内画艺术,使衡水内画走出河北,走向中国,走向全世界,提高衡水城市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夏.“互联网+”视域下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J].包装工程,2018(22).
[2] 吕少华.新媒体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原始彩陶之造型观为例[J].中国报业,2019(04).
[3] 邱意浓.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传媒论坛,2018(24).
[4] 孙,回凌云,宋红延,谢楠.衡水内画的产业化发展与保护现状研究[J].才智,2016(23).
[5] 郭文娟,霍俊燕.河北衡水内画的创新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
[6]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略——冀派内画[J].公关世界,2016(16).
[7] 康丽滢,王勇.“互联网+”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路径[J].文学教育,2018(08).
-2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xiaozhentang.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